馬英九到底在「改革」什麼?
在「520」就職前夕,台灣媒體不論政治立場為何,最近所公佈的最新民調都顯示馬英九的的聲望已經跌落到只有二成三的最低點。面對如此難堪的局面,馬英九主動對媒體表示,相關媒體的民調,以及造成的民怨,都看見了,未來會認真檢討改進,但是對於改革的努力目標不會改變(註)。<br />
<br />
坦白說,馬英九的這一番話說的真是四平八穩,相當漂亮,特別是他一再強調的「改革」兩個字,肯定會讓死忠的馬迷們繼續死心塌地的支持他,即使是到了最後因為馬英九的「改革」而搞到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還是無怨無悔。畢竟,「改革」自古以來就如同「愛國」一樣,都是多麼神聖的兩個字啊,任何人若是抗拒「改革」,就如同抗拒「愛國」一般,絕對會立即成為全民所唾棄的千古罪人!<br />
<br />
只不過,什麼才叫作「改革」與 什麼樣才教作「愛國」,都是「不確定的政治概念」,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說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改革」、是「愛國」,最後就是造成了人人都是「改革者」,人人都是「愛國者」,同時也都可以指責與自己立場相反的人是「反改革者」、是「叛國者」的奇怪現象。是以,無論是「改革」還是「愛國」,往往都不可避免地淪為政客們用來包裝自己不足為外人道的政治企圖的美麗外衣,或者是用來打擊對手的鬥爭工具而已。<br />
<br />
事實上,政治說穿了不過就是人類社會各股不同勢力爭奪有限資源,以及掌握支配權的角力,因此,政治人物如果說要「改革」,其實就意味著要改變目前社會資源的運用現狀,而這將不可避免的會讓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受損,相對的,也會讓某人得到好處。使得西方國家的政治在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後,形成了代表激進的左派以及代表保守的右派之爭;乃至於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爭,都可以說是「改革」之爭,但若從其本質上來看,不過都是不同的社會勢力對於資源該往何處運用、讓哪些人得利的鬥爭而已。<br />
<br />
所以「改革」對於人民而言,不但一點也不神聖,而且還是俗不可耐,因為政客們所提出的「改革」都可能會影響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人民對於政客們所主張的「改革」自然要斤斤計較,只有對自己有利的「改革」才支持,沒有義務對任何的「改革」都得無條件的支持到底不可,如此,才有可能迫使政客們在進行「改革」時用心思考,讓大部分的人民都能夠得利,進而得到人民的支持讓他們得以繼續執政,否則就只有下台一鞠躬,這樣也才能夠真正促成國家的進步。<br />
<br />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馬英九所提出的「改革」,不論是油電價雙漲,還是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亦或是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除了讓馬英九所領導的政府從人民身上榨出更多的錢來胡亂揮霍,造成政府財政赤字屢創新高外,台灣的大部分的人並沒有因為這些「改革」而獲利,反都成為「改革」的輸家,「馬英九究竟是在『改革』什麼?為什麼而『改革』?」,已然成為當今大部分台灣人心中的共同疑問!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馬英九在總統大選結束後短短的四個月內聲望會跌得那麼快了。<br />
<br />
(註) http://news.pts.org.tw/news_detail.php?NEENO=210547<br />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