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工作甘苦談] 有關拖地問題.... 小尷尬

最近換了一個工作
同樣的~  也是要把廁所給整理好

之前我在其他工作的地方~  廁所用拖把都是免手轉的
(拖把上有個拉桿,拉一下即可把水瀝乾)

但現在這個地方  拖把用的是傳統拖把
(很多一根一根鬚鬚的那種,要用手擰乾)

我用不太慣這種拖把
可能免手轉的拖把用慣了,改用傳統拖把前後拖時..鬚鬚會甩來甩去

其重點~該拖把是用來拖廁所的...
不僅要拖廁所地板,也要拖馬桶旁~ 
而少數民眾偏偏大號  大不準  會噴到馬桶邊

細菌多加上真的有點噁
(這麼說可能有點不對,畢竟我是員工  這是我的份內工作,理當不能抱怨)
但我實在不敢親手去擰乾拖把

如果戴手套或是自己買一把免擰乾的拖把,這樣會很不合群嗎?

水水們遇到這種狀況,會怎麼解決呢?

很認真的請教...   
謝謝
  • 可以建議總務改買免擰的
    若行不通或是太害羞不敢講
    就自己買個塑膠手套
    理由是怕傷手的皮膚
  • 如果戴手套或是自己買一把免擰乾的拖把,這樣會很不合群嗎?

    ============

    不會


    我也是要做拖地工作,地板超髒,沒帶手套的話手會生病

    >”<
  • 我光想到用手擰就覺得好髒>"<

    版主自己買或者真的要帶手套比較好

    廁所真的是很不乾淨而且細菌很多的地方

    要好好保護自己!!!
  • 戴手套為什麼會不合群..........


    我們也是用傳統拖把....

    所以我都會去買用一次就丟的"手套"跟"鞋套"....

    不然....

    誰敢去抓那個拖把啊.........
  • 因為我現在是菜鳥,很多小雜事都是我包辦
    打掃廁所亦不例外

    擔心自己買免擰拖把或手套,會有人冷嘲熱諷~ 
    如:嬌生慣養、怕髒、草莓族...之類的閒言閒語

    或許初始為摩合期,過一段時間就漸漸熟悉彼此了
    只是現在真的不太敢complain 
    感覺氣氛蠻嚴肅的說...    >  <"
  • 別想太多啦

    如果人家說什麼嬌生慣養、怕髒、草莓族...之類的閒言閒語

    那叫他們去抓著傳統拖把看看啊....


    不然你可以用"為什麼沒有竽頭"說的那個理由啊
    ---->理由是怕傷手的皮膚 

    說你的手對清潔劑會過敏就好啦(反正他們又不知道)
     
     
  • 還好我們公司的清潔設備還不錯=  ="
    用國外的工具(麥當勞也有用的)
    一組買下來要上萬元的勒...


    上面那是題外話,


    可以用腳踩乾嗎??
    在還沒買新的清潔設備前,我也都用腳踩耶@@"
    (可是我們水桶有個格子狀的東西,拖把可以擠壓)

    我不是用腳踩就是用那個擠壓!!

    用手擰乾,超髒的...........
  • 不買用腳踩的 

    起碼也要去買個架在桶子上可以轉乾拖把的器具

    不然真的胎戈><
  • 我希望有腳踩式擠乾桶

    用手擰乾....我沒勇氣
  • 茫阿茫
    茫阿茫
    我之前工作也是要拖地
    同事也都是直接用手擠乾,沒人用手套....
    真懷疑她們的手不會生病嗎?
    但我還是沒用手擠乾,我管他
    我沒領多少錢,有拖就好了
  • 自己帶手套去,保護自己很正常!
  • 不要管他們說什麼~
    我連洗中餐的飯盒
    都自己帶洗碗手套
    如果公司同事問
    我都回答:
    ~習慣~

    我只要碰到水的事
    沒戴手套
    好像就不會洗
  • 帶手套+1
    或是買用腳踩ㄉ那種擰乾器
    拖把真的很髒耶
    又是脫公共區域馬桶周圍的
    萬一你擰完後去上廁所
    手沒洗乾淨.....
    生病了誰負責=  ="
  • 拖把真的滿髒的  而且加上又拖過那麼多地方 
    還是要注意一下衛生^^
    跟公司反應看能不能幫你幫你換免手擰的
    要不然請公司買塑膠手套給你用
  • 淡綠色的話:
    不要管他們說什麼~
    我連洗中餐的飯盒
    都自己帶洗碗手套
    如果公司同事問
    我都回答:
    ~習慣~

    我只要碰到水的事
    沒戴手套
    好像就不會洗
    ++++++++++++++++++++++

    me  too~
  • 我覺得戴手套或自己買拖把都可

    你只要把分內工作做好,至於使用的工具本來就是要以自己方便為主
    (何況你只是戴手套,或自費買拖把,對公司沒有影響)

    拖把這麼多細菌,如果不戴手套,長期這樣擰乾,手會受傷吧(或是得富貴手)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