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宗教 / 緣分和因果是這樣....一切就放下吧

前世治療~~~  畢業於台大醫學院的陳勝英醫生,在眾人的詫異中,一頭撞進「前世治療」的催眠術中。  他在十多年的臨床實驗後,回到台灣,出版了一本「生命不死」的《精神科醫師的前世治療報告》。  前世催眠引出了前世的愛恨情仇,也可以挖掘今世已被遺忘的童年夢魔。  在陳醫師的臨床實驗中,確實治療了不少精神官能症與查不出病因的病痛,它們竟然因此不藥而愈。  陳醫師在做這類催眠治療時,常會安排一些暗示和潛意識止痛的程序,以這種方式,使一些令值班醫師頭痛的人物,減低他們看病的需要。  他發現,對前世持反對意見的人,也可以經由催眠找到這種前世經歷……  在催眠中,他們的潛意識會肯定自己的前世,但在清醒之後,就會找出很多理由辯稱,那不是他們真正的經歷,只是今生的許多感受在強烈的催眠暗示後,被胡亂拼湊出來的。  但陳醫師卻認為,依他的經驗,有時在催眠時,如果他認為故事的內容不太妥當,強烈暗示他們修改時,幾乎每個人都很拗,會強烈地抗議說,事情不是那樣的。  有些前世的經歷非常愛恨糾纏,這一世的丈夫竟然是前幾世的仇人,上一世救的人成為自己的好丈夫,今世的弟弟原是上一世的好友……每一世都有同樣的人來參與,形成「集體的前世經驗」。  而奇妙的是,一對未婚夫婦接受前世催眠時,會回到同一個朝代,她是公主,他是門第不符的愛人,共同經歷了幾世的掙扎與迫害,硬「撐」到了這一世,有情人才成眷屬。  上一世對不起你的人,下一世會反被你踩在腳下嗎?  照前世催眠療法的結論,恐怕未必。  玉英自從出嫁以後,常被婆婆氣得直跺腳,引發了氣喘病,後來婆婆死了,她的病還是好不了。  在催眠狀態下,她看到了幾個前世:上一世,她是個游學四方的富家公子,遭強盜打劫兼毆打,險些喪命,那個強盜,竟然就是她這一世的婆婆;再前一世,她是個出家的和尚,日日苦修,只為前世業障深重。  這個業障又來自再上面的一世,那時「他」是個神射手,常常濫射無辜。  有一次看到一頭牛,覺得那牛樣子笨,就一箭把它射死了,那頭「笨」牛,就是她今世的「壞」婆婆。  後來,她的氣喘病竟停止發作,只後悔沒在婆婆有生之年化解冤仇。  陳醫師說:「按照目前我所看到的因果原理來推斷,如果她今世仍帶著仇恨而終,和她婆婆的冤仇就無法化解,來世還會惡性循環。  直到有一世雙方以慈悲來消解仇恨,才會停止惡性循環。」  歸結到最後,還是要以宗教情懷來寬容,人生才能真正地圓滿。  多年的臨床治療,也讓陳醫師歸納了幾個輪迴因果的原則,如同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個主要課題。  所有的困苦與災難,都是針對這個課題而來,今世不及格,來世得重頭;世世不及格——用自殺來解決今世痛苦的人,可能來世會遭受更深的痛苦,使得課題更加龐大而複雜,生命更加麻煩。  人與人之間的一切恩恩怨怨,必須以慈悲、仁愛、寬恕來終結——  如果你今世得到的愛情是苦的,心有不甘,硬要報仇,就會造成更大的業障,不但今後更痛苦,來世會更淒慘。  掠奪者,難免在來世受苦,施捨的人,終會有回報。前世催眠的結果如是說。  這是一門我很有興趣的主題:前世今生。  你若覺得,此生此世萬般苦楚,那麼栽,卻不那麼收穫,或許你可以安慰自己,這樣的付出,算是為上一世還債,這一生如果不還,下一世還是要還。  如今你有這麼多機會償還,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但記得,還夠了,也該收手,別讓那人反過來欠你太多,連累兩人,在下輩子還糾糾纏纏。  心甘情願給予的人永不吃虧。  覺得自己不甘願了,就別再給。  心不甘情不願地給,對接受者有害無益。&

  • 好文...謝謝你的提供
  • 路人9
    路人9
    那這輩子沒做什麼不好的事,卻要負擔著所謂上輩子的因,這輩子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但是卻父慈子孝頤養天年

    我總覺得這種說法
    只是安慰人心
    讓無法甘心的人情緒有個出口
    還不還債....
    下輩子誰知道
    誰又知道上輩子是怎樣
    這輩子都無能為力了
    又何必讓無辜的下輩子去承擔
  • 那只是因為他報應還沒到...說實在的,天下又有多少純善和純惡的人呢?

    我以前曾經也是像你這種想法
    也完全沒有宗教信仰
    菩薩耶穌對我來說幾乎是沒有兩樣的...

    但是後來...我才發現,真的有諸佛菩薩的存在,和因果的...只是因為我們是凡夫,看不到

    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很多時候你看不到,但是你能說,就沒有星星嗎?...

    種蘋果,是不會出來西瓜的...一樣的道理,就是這樣
  • 最喜歡慈悲喜捨這四字
    最喜歡慈悲喜捨這四字
    是否有輪迴等我不知
    但是我覺得有一段說的很好 
    "直到有一世雙方以慈悲來消解仇恨,才會停止惡性循環。"

    不管有沒有來世
    能擁有選擇讓自己慈悲的權利
    對這一世的自己就已經是很好的了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