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海角七號,好看!
台灣的電影,在這幾年來雖然有不少人前撲後繼的投入在努力著,但是若從票房的表現來看,幾乎是可以宣告死亡了,這其中的因素雖然相當多,但是總歸一句,觀眾覺得「不好看」是最主要的原因。
也因為這樣,這些年來,想要找一部好看的正統台灣「國片」,幾乎可以說是比要中彩券的頭獎還難,而過去被認為是台灣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金馬獎」在這幾年來,更可說淪為香港片、好萊塢華語片的從屬獎項,變成了聊備一格、可有可無的雞肋。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最近隨著由魏德聖執導、范逸臣主演的電影「海角七號」的上映,似乎有所改變,因為這一部電影不但有最近這十年來,在台灣逐漸形成一股文化新勢力的野台開唱場面,更擁有對台灣土地與人民深入關懷的人文內涵,加上南台灣恆春優美景色以及充滿濃濃台式幽默的豐富元素,徹底顛覆了長期以來,大家對於國片等同於沉悶、無趣、不知所云或者是粗製濫造、膚淺的印象。
在本片中,如實的呈現出台灣社會目前所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台灣南北發展的城鄉差距,造成了南部鄉村地區的年輕人口大量流失,鄉村地區人口的老化(例如:片中已屆古稀之齡的老郵差茂伯依舊在拼著老命工作,無法退休),而到北部都市闖天下的年輕人卻又未必能夠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實現夢想(如:片中的男主角阿嘉(范逸臣飾演),就是個到台北樂壇闖蕩失敗的失意歌手,而在憤怒的砸毀電吉他後悻悻然返回故鄉恆春),使得即令徒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與珍貴的人文資產,但是在「國際化」與BOT等時髦的名詞包裝下,這些自然與人文的資產乃至於當地人,卻只是淪為被外地人所剝削、犧牲的對象。
至於在片中,彈了一手好月琴,卻苦無機會一展所長的茂伯,最後終於逮到機會在年輕的歌迷面前秀了一手,並且巧妙的與流行歌曲結合起來的驚豔片段,更是讓人不由得要想到日本沖澠「心靈歌手」夏川里美以日本傳統樂器「三味弦」演唱「淚光閃閃」而感人肺腑的情景(註1),除了展現了台灣傳統文化中依然有不少被人所忽略,以為已經過時了,但事實上卻是無可取代的珍貴資產,而這也點出了台灣傳統文化只有透過再創新的方式,才有可能獲得全新的生命繼續傳承下去,否則若只是將他們列為「國寶」的供起來,卻完全不給予他們有表現的機會,這些珍貴的台灣傳統文化到頭來仍然免不了走入歷史而逐漸消失的命運,到最後台灣仍將無法擺脫遭人文化殖民的命運。
除了上述這些發人深省的嚴肅課題外,導演在本片中則是透過各個不同的人物,側寫了隱藏在台灣人身上的可貴特質:像是在片中,對佔據了恆春最佳觀海景點建飯店的經理憤憤不平的痛斥,恆春當地人只能在外地人辦「春天吶喊」後,從事在沙灘上撿垃圾的工作,而軟硬兼施的逼迫飯店經理一定要給當地民眾在其所邀請日本歌星中孝介的演唱會中,擔綱演出機會的鎮代會主席。以及暗戀已經有丈夫與子女老闆娘,卻始終自持不曾越軌,仍與老闆一家和睦相處的機車行黑手「水蛙」、在遭鎮代會主席訓斥後,一改過去只想對藉著拍馬屁賺輕鬆錢作風,而一步一腳印四處衝業績的酒商客家青年業務員「馬拉桑」。以自己傳統文化為傲,要阿嘉快樂彈吉他的原住民警察父子……等等,都是在每一個人日常生活身邊四處可見的人物,他們或許毫不起眼,但是這些不同而可貴的特質,卻是塑造了台灣令人著迷民族性與文化面貌的要素(註2)。
而在片尾恆春美麗的風景,更是讓人在電影結束後猶流連忘返、回味再三,對於已經擁有如此好風景,卻不懂得好好加以規劃、營運與維護,使得台灣每年都有大批的人猛往國外跑,將大筆的金錢奉送給外國的觀光業,台灣卻必須反過頭來巴望著消費力相當有限的中國觀光客來振興台灣的經濟,這是何等荒謬又諷刺到了極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