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現在哪些科系前景看好啊!!!


要唸書了....
還不知道要唸甚麼科系...
之前是電子科畢業的,,,,我想應該不會重回老本行了....
讀的爛爛的..
我想要的是可以有高一點的薪水,,好找工作
請推薦一些不錯的科系吧!我是男生
我還找不到我的興趣就先為了錢先唸好了..
謝謝
  • 環保,有沒有錢我不知道,至少很有前瞻性吧.
    生物科技,不過他到底是唸什麼我也不知道?
  • 我覺得
    不管唸哪一科,只要你學的精!有過人的專長...
    出來都還算好找工作,且錢也不會少...
    有能力的人,很多公司都搶人搶的兇...

    不過,目前工業方面的發展較多...你可以往工科去找,未來到科技產業或一些製造廠做工程師...薪水不錯...

    往商科,進公司都是較小的職位...因為這一行要看你的經驗,例如和廠商談判的經驗或是企劃案子的經驗,會隨著你經驗及能力愈來愈多,錢才會愈來愈多...
    所以,你愈能言善道,反應靈敏....隨著時間的累積,你會愈來愈有前景...
  • 現在大概都是xx師的等級才有錢賺
    (例:工程師,會記師,律師)
    除了這幾個之外
    就業務了....

    基本上電子沒興趣的話..
    去讀看看其他相關科系
    比如可以讀機械(本人是機械出生....機械也差不多快完了)
    讀工設...轉換跑道極易
    但是也容易再見

    工設可以在電子業裡面當外形設計而且泥本身也有電子基本常識所以這方面倒不錯
    想變換跑道的話...可以去做一些小東西的設計~~像玩具項鍊等等~~

    泥就自己想看看吧

  • 嗯...thanks
    不過我想請問一下...
    怎樣才算是學的精????
    是在學校功課很好嗎?
    可是如果讀的是一些不怎樣的學校呢?
    這樣功課很好,,,算數嗎?
    再請問一下...日夜間部會有甚麼差別?
    謝謝
  • babelegant

    嗯..了解
    但想請問何謂高不成低不就??
    是指??
  • 對啊...哪一科系 比較有前瞻性
    聽你們一說 讀商的好像很吃虧..
    現在證券業務員.也不像以前那麼吃香..
    行銷企劃...也賺不了多少錢..
    壽險業務員..也不好..面臨台灣金融市場的全面改革

    不過 總覺得 生技的發展潛力越來越明顯..在台灣不論是食品或醫藥類只要有醫學證明對人體有明顯幫助的..不只會造成產品本身價格的哄抬..人們也會依窩鋒的去搶購..像現在的愛之味番茄汁打破了飲料在冬季銷售冷門的弱點..
  • 生物科技~~~~~~~
    喵也好想去念,可是還放不下對醫檢的喜愛~~
    但醫檢的人員也飽和了~~~~~
    還有藥學系~~~~
  • 生化科技相關的聽說超熱門
    又很賺錢哩~
    有個表哥是化工的畢業
    結果表哥的哥哥學歷雖比較高(大表哥是土木工程)
    但小表哥賺得.....根據估計...
    比大表哥多上很多哩^^
    紅包也都給我們很大一包哦
  • 我也面臨要選系的難題啊
    不知道建築方面的怎樣...
    還有物理相關方面的.....
  • 建築........
    你一定會後悔.....
    千萬別考慮!!!
  • 沒錯
    倒不如選物理
    臺清交等系的物理等系
    竹科還會用泥
    建築...
    我只能說...
    去大陸吧
  • 記得有一年,我和一個男同學代表科上去校園博覽會,有個台中高工的學生靠近我們的攤位...
    高工男:泥們是哪個學校啊?(一臉狐疑樣)
    我同學:中x工專啦~
    高工男:泥們有沒有二專啊?
    我同學:有阿~念什麼的?(準備找簡介給他)
    高工男:建築!!
    我同學:建築?念建築幹麼啊~知不知道你現在住在哪裡?台灣耶~是台灣耶!台灣就這麼小一塊地,都快沒土地蓋房子了,你念建築??!!拿去!(拿一大塔簡介摔到他面前)念電子啦~這個才有前景!!
    (其實我們是電子科的,那天沒什麼生意:p)
    如果那個高工男改行念電子的話,他現在應該發了!
  • 念電機.....工設.....生化......
    我哥讀電機研究所....
    看他讀的挺不錯的...
    不過前提是要讀公立的比較好....
    而且還要碩士以上....
    聽哥哥說以後的趨勢全面電腦化.....
    (這是某大企業裡面的主管跟我哥他學長說得)
    企業裡面需要的是管理階層....
    所以只有大學文憑自然比較吃虧.....

    如果讀生化的話....讀到碩士是不夠的....
    不上不下....所以如果能讀到博士更好.....
    我男友表姊以前是讀清大生化所...
    但是呢...目前待的公司是跟生化儀器有關...
    也沒賺比較多..(只是比一般人稍多)...
    總之生化是很專門的學問吧!讀到碩士似乎不夠....

    工設...前陣子看報紙說超缺人的.....所以應該不錯吧!我本身學設計的也挺想轉工設....

    建築是蠻慘的...
    我堂哥本來想說大學讀完就算了....
    但是發現好像沒啥遠景....
    所以繼續讀研究所....
    現在研究所讀完了.....去當兵....
    當完後可能要苦惱一段時間勒.....

    我本來也沒想要讀研究所...
    不過看現在的情況....大學變成基本學歷....
    所以也覺得該讀研究所!多學些東西...!
    哎...大家都好拼呦!!
  • 分紅不紅,新貴不貴?高科技人財富大縮水


    文—盧智芳
    2003/02/10

    --------------------------------------------------------------------------------

    高科技產業逐漸走下坡?但可以確定的是,科技新貴動輒身價千萬的榮景不再。當年跟著學長腳步一心搶進科技業的年輕工程師,如今只能死抱著投入全部心血卻爬不起來的股票,心焦又無奈。另一端為投資大眾打抱不平的聲音也同時出現,當年各公司引以為傲的「員工分紅」制度,一時之間竟成為萬惡淵藪……

    時代真的變了。

    過去科技新貴人人艷羨,年輕又多金的形象,更創造不少傳奇。誰會料到,有一天,局面竟然逆轉?

    受到質疑的身價

    去年中,外資首先發難。引爆戰火的美林證券台灣策略分析師張惟閔,批判電子業分紅入股「輕股東、重員工」,是造成外資撤出的主因。儘管後來引動不少科技業大老出來解釋,他仍對這種偏頗不以為然。「就像出錢的人喝湯,不出錢的人吃肉,」張惟閔鮮活地譬喻。

    抱持同樣的看法,財訊文化事業執行長謝金河則不斷在媒體跟企業家打筆戰。他甚至認為,如果科技業不改變現行作法,「當市場開始覺醒,長期來講,電子股都會跌到只剩10塊,」謝金河篤定大膽地預期。

    本來是投資人與企業間的論戰,沒想到到了年底,竟擴大變成晶圓雙雄的意見交鋒。

    去年12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分紅入股「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批判,不但激發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為文「為員工配股說幾句話」,更把爭議推向了最高點。

  • 各方壓力下,這個實施長達20年的制度,終於首度有了鬆動的跡象:依證期會規定,今年起,企業必須在財務報表上揭露員工分紅相關資訊,提供投資大眾公開檢視。

    包括台積、聯電則都不約而同,在作法上有了調整。去年聯電首度對內發行員工認股權證,台積電也從今年跟進,採雙軌並行。

    長期以來,分紅入股被視為台灣科技業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手段,具有國際競爭優勢,造就台灣的經濟奇蹟,就如同Nokia對於芬蘭這個國家的特殊意義。一批又一批的科技新貴,也成為媒體歌頌的成功典範。

    但未來,這群科技金童能否身價依舊?

    刺眼的高報酬

    昨是今非的最大癥結,就是現在從投資人的角度看,科技人領的高報酬顯得分外刺眼。

    謝金河舉最典型的股王聯發科為例,去年聯發科提撥1,805萬股做為員工紅利,但只配給股東股票股利與現金股息各4元。如果按照去年增資前的股價314元計算,員工分紅配股的市值不僅高達58億元,更佔稅後純益(67億元)的86.95%。

    比照相同方式,有些公司,如晶豪科技、大立光電等,分紅甚至超越獲利總和。

    除了金額龐大,令人咋舌,去年華碩調高員工分紅配股,卻只發給股東現金股利,雙重標準也引發投資人強烈不滿。

    當然,如何評估員工配股稀釋股東權益的程度,目前並沒有一致的標準。經營高科技投資網站「23xx電子論壇」、網路中文公司創辦人李挺生就認為,員工領到股票,不一定馬上變現,何況,當供給增加,價格下降,「邊際效用還會遞減」。分紅配股帶給員工的效益,未必有想像中那麼驚人。

    表面上看,這是場股東與員工的財富拉鋸戰。但謝金河進一步指出,投資人不甘於繼續沉默,反映出台灣科技業已經走到了不得不轉型的瓶頸。

  • 資本市場的壓力只是導火線,企業經營環境轉變,科技產業走向傳統化,才是真正驅使昔日科技新貴必須褪下金童外衣的那隻手。

    電子產業傳統化

    九○年代,電子業動輒成長以倍數計。就算給員工高配股,股票除權後也能馬上填權。「股東只在乎賺差價,相對不覺得被剝奪,」謝金河說。但眼前少了相對應的成長力道,股價一除權就填不回來,企業繼續對員工慷慨,「股東等於承擔非常大的風險。」

    當全世界都面臨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的問題,台灣廠商熟稔的遊戲規則——降低成本搶佔市場,也在承受極限的考驗。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向來高毛利的主機板業,今年都因為流血殺價競爭,毛利率陡降到1成。

    於是高成長、高獲利再也不是全體電子業的保證。若看1月20日的收盤結果,電子類股中,只剩7家能維持百元以上的水準。大部分公司都從雲端掉進泥淖,有24家股價甚至不到面值,加入「水餃股」陣容。

    趨近成熟的個人電腦周邊產業,成長壓力更大。最近幾年,宏�毛利率都不到10%,「高科技已經是傳統的辛苦行業了,」宏�人力資源總處總監游英基坦率地形容。

    即使最上游的IC設計業仍能一枝獨秀,仍然要克服從「小而美」走向「大而強」的階段性挑戰,創造超額利潤愈發困難。「賺錢公司愈來愈少,檯面下倒掉的公司會更多,」一位業界人士形容淘汰賽的慘烈。

    當整體產業無法再輕易提供社會大眾利益共享的榮景,所有爭議都跟著重新浮現。科技人該值多少身價?分紅入股所得,應該課稅嗎?《天下雜誌》網路論壇上,「分紅公平嗎?」引發激烈的辯論。「難道別的行業工作就不辛苦嗎?就對台灣沒貢獻嗎?」一則讀者留言尖銳地反問。

    另一位讀者更尖酸地說,「企業壓低工程師薪水,以10元股票分紅,讓員工在股市獲得利潤,成為千萬身價的科技新貴,事實上是讓投資人替企業養員工。」

    事實上,過去風光不再。許多身在其中的科技人,的確深深感到衝擊。

    「我已經後悔進入電子業!」一位工作10年的電腦大廠經理不甘心卻誠實地說。他所屬的公司,股價在7、8元間徘徊,眼前看不到爆發力。他一度想跳到傳統產業,又放不下身段。「電子業畢竟還是變化快,」語氣裡盡是無奈。

  • 美夢幻滅
    另一位華碩工程師,談起每天午夜才能下班,沒日沒夜的工作,除了疲倦,還帶著沮喪。當初想努力撐過一、兩年拿到股票,但環顧四周,他卻驀地發現,愈來愈多人撐不到。

    即使華碩股價依舊傲視同業,但畢竟只有當初上市的十分之一。未來會到多少?「就算撐到,也不確定,」他嘆口氣說。

    把所得、儲蓄、投資都放在公司股票一個籃子裡,許多人更是有苦說不出,身家財產全部賭上了。

    一位TFT-LCD大廠經理就苦著臉說,兩年前,公司開放員工認購股份,他支持公司,也看好有利的價格,不惜掏出結婚積蓄。「哪知道現在跌成這樣?」公司上市不久,股價跟著腰斬,至今不見起色。他的結婚計劃也被迫跟著延後。

    當企業組織不斷膨脹,更讓最近跨入科技業的工作人,與先前躬逢其盛的那一代,必須面對截然不同的工作條件。

    與5年前比較,一位威盛電子工程師估計,如今他拿到的股票,「五分之一張數都不到,市值更不到十分之一。」然而他很了解自己的處境,作為後進者,「我們已經不是創造成果,而是分享成果的人了,」他說。

  • 台積電尤其是典型的例子。晶圓代工向來是科技人才大吸盤,但現在台積電員工有1萬5千人,股本逼近2千億,若繼續採高額配股,勢必大幅加深獲利壓力。

    許多業界人士猜測,這也是張忠謀不願再以分紅入股做為吸引人才唯一方式的主因。

    「這已經不是企業願不願意給,而是給不給得出來的問題,」一位電子業人力資源主管指出。

    透過媒體渲染報導,用力工作10年、15年,累積足夠財富後就提早退休,曾經是許多年輕科技人嚮往的人生模式,但實際上,這樣的美夢,可能愈來愈遙遠。

    李挺生觀察,許多「六年級」的工程師,還希望照著從前學長姐的生涯規劃走,心中難免感到不平衡。「但這種悲慘來自預期與實際的落差,並不是真的惡化,」他持平地分析。

    問題是,在產業外,許多人根本還沒察覺環境的變化。去年11月,游英基為招募國防役人才,連跑了幾所大學。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台下學生最關心、不厭其煩追問的問題仍是:「你們到底給多少股票?」、「進宏�,多久可以有年薪百萬的水準?」

    後浪推前浪

    科技新貴不見得會成為過去式,但定義會轉變,他們將屬於未來的產業,再也不是追逐目前浪頭上的公司,就能順利鍍金。「未來的高科技,與五年前、甚至現在檯面上的高科技行業,不會是同一個基準點,」游英基有感而發。

    華邦電子人力處處長范祥雲,也有同樣的感受。就像後浪推前浪,科技業也開始差異化,只有少數對的領域、對的產業,還能造就明日之星。「以前可能對一個就夠了,但以後要兩個都對,」他笑著說,年輕人甚至從求學的時候就應該開始計劃。
    當然,短期內,分紅入股不至於被全盤顛覆。畢竟站在企業家的立場,「這已經是既定的遊戲規則,沒有人敢輕易把槍丟掉,」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明確地表示。

    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也肯定它對激勵人才的貢獻:「要變成世界級的公司,就要提供世界級的報酬,」他說。要是全把股票分紅拿掉,台灣工程師的年薪,只有矽谷工程師的三分之一。

    但可預見的是,科技人的待遇結構,將趨向多元,也更具變動性。

    除了台積電、聯電,像華邦、旺宏等公司,更早就開始採用股票與員工認股權證兩者搭配使用的設計。

    在華邦,范祥雲估計,工作5年的工程師,身上綁個4、5百張認股權證是很平常的事。這些認股權證的價值,取決於兩、三年後的股價,換句話說,鼓勵工程師對未來的投入。「自己可掌握的部分更多,」范祥雲說。

    雖然選擇權並不是萬靈丹,如在日本上市的趨勢科技,就因為日本股市持續低迷,連續三年,員工都無法履行權益。但就台灣現狀,配合分紅入股,多少能發揮平衡效果。「年輕同仁不至於因為資歷,不能分享公司成就,」威盛電子亞太區市場行銷總監鄭永健個人也同意,這是未來比較好的做法。

    制度會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或許是,科技人應該如何重新定義工作與報酬,思索工作的意義?

  • 最近,38歲、畢業於台大資訊系的創惟科技董事長黃佑充,回到母校台大演講,題目就是他這些日子的心得:「科技人的工作意義與價值。」

    細水長流 6年前,黃佑充離開威盛,自己成立IC設計公司創惟。創惟曾入選前年天下雜誌「成長最快一百家」中堅企業,上櫃時的承銷價更高達95元。

    像搭直昇機般坐上致富的寶座,但很快地,遇到不景氣,創惟營收也跟著衰退。黃佑充開始迷惘,該退休嗎?還是鎮日跟隨股價,心情起伏?念台大時,他一度對自由主義心生嚮往,但卻突然發現:「我以為我還是那樣的人,其實不是了。」

    黃佑充花了一年時間重拾書本,大量閱讀,才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自由。工作的意義,在追求專業,要細水長流。「我要確定我進來4、5年後,還能很快樂地做一件事,」他說。

    也因此,他經營創惟,講究順其自然,不再無限追求成長。在創惟,沒有大家比加班的同儕壓力,工程師大概7點就能回家。黃佑充也堅持用穩健的配股政策,員工不會有暴利,但成長壓力也沒有那麼大。

    他透過信件、面對面會議與員工不斷溝通,理念不合並不強留。今年創惟每股盈餘約7元,外人看來很亮眼,但黃佑充淡淡地說,按自己步調走,成績反而也能接受。

    當愈來愈多科技新貴走入殺戮戰場,要適應的不只是環境變化,也包括心態上,對報酬與生涯規劃,重新做合理的預期。

    畢竟,金童外衣固然令人留戀,但潮起潮落,回歸工作的基本面,或許才是凡事的常態!

    轉載聯合新聞網
  • 電子業算了吧
    我腳就踏在這裡面..
    今天我能賺到錢的話
    我就不會在這裡喊沒錢了~~~

    電子業只是讓泥不會餓死的一個產業~~
    自然機會也還滿多~~
    不過都在大陸~~
    錢錢..
    最好是不要想了~~
    泥只要能想泥35歲以後還有工作就不錯了

    七年級的人~~
    我只會跟泥說一句話
    不要來電子業....
    七年級前段班卡位的地方
    通常是在大陸了....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