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 日本為何造不出iPhone:運營商滲透手機制造
iPhone在日本的熱銷,無疑有著“狼來了”一般的重磅影響。
在這個獨特的封閉市場,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這樣的外來大廠商一直一籌莫展,在日本本土手機廠商的聯合夾擊下一直不溫不火,甚至黯然退出日本市場。
但現在,蘋果的iPhone正在日係廠商的家門口攻城略地,對于這個一度輝煌的電子強國來說,實在不是滋味。
那麼,是什麼束縛了日本廠商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創新步伐?幾乎接受記者採訪的所有業內人士都認為,日本運營商和手機廠商之間的獨特關係,應該為這種情況負主要責任。
“日本手機市場最大的特點是運營商參與手機制造的程度非常深,這種深度甚至都不能用深度定制來形容了。”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通信戰略部總監劉羽分析。常年往返于日本中國兩地的劉羽,對日本電信市場有著深刻的洞察。
提到日本行動通訊市場,首先要提的便是日本最大運營商NTT DOCOMO開創的i—mode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電信運營商加強了對整個手機產業鏈的控制,並主導了日本手機的研發。
在這一模式下,i-mode手機都是NTT DoCoMo下單定制的,手機的主要功能與DoCoMo的業務配合相當緊密,這是其終端戰略成功之處。
和其他國家運營商有著顯著的區別,日本的幾大運營商的終端部門的人員數量非常多,而且人員的素質也很高,這�集中了日本手機研發方面最優秀的人才。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運營商對一款手機的研發的管控能力是非常強的。”野村綜研的劉羽指出,日本的運營商已經強大到直接給手機廠商提供一個規格表,其中包含各種零件的規格還有外觀的要求和效果圖,廠商就按照這個去生產,這意味著許多日本的手機生產商已經退化為代工商的角色。
與此同時,日本手機的社會零售渠道十分微弱,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手機都是通過運營商的營業廳購買,一般消費者在日本都是通過套餐的形式免費獲得手機,因此在日本,通過裸機形式銷售手機的方式已經很少見。
在iphone和Android陣營崛起之後,日本手機廠商很快意識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日本手機廠商缺乏自主的作業系統。
“這和日本手機廠商長期固有的研發習慣是分不開的。”劉羽指出,日本手機廠商多年來一直強調在某一個具體模組上進行技術化開發,而很少有人去提整套的解決方案,也就是作業系統。
記者在日本採訪期間發現,目前幾大日本主流手機廠商,幾乎都將布局重點集中在了Android係統上。
“這是因為Android開放性的特徵,能夠讓日本廠商根據自己用戶群體的需要,在Android底層操作協議基礎上疊加了一些二次開發。”劉羽分析,因此Android在日本迅速成為各大廠商的標配。
錯失的中國良機
曾經在世界電子產品市場叱吒風雲的日係電子廠商,在整個手機的海外市場銷售上,可以用“節節敗退”來形容。
以中國市場為例,日本手機廠商在這一世界最重要新興市場接連錯失良機。
“目前我們已經很難在中國手機銷售排行榜前十中看到日本手機廠商的名字。”資深通信行業分析師劉啟誠表示。
在早年中國移動推出TD業務時,正需要尋找一批有實力的手機廠商配合推出TD手機,但是沒有一家日本廠商願意響應。“一些日本廠商認為這是中國政府推出的一個標準,所以不願意加入。”資深通信行業分析師項立剛認為。
相比之下,南韓三星就在這方面要靈活得多,由于大力支援中國移動的TD業務,目前三星在這一市場嘗到了充分的甜頭。“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日本手機廠商的不夠靈活。”項立剛認為。
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手機保有率第一的國家,憑借著這一新興市場的優異表現,三星已經坐穩了世界手機廠商前三的寶座,並借此獲得了豐厚回報,相比之下,日係廠商在中國的表現則顯得頗為暗淡。
項立剛舉例談到,目前大部分日係廠商在中國的管理體系都還較為僵硬,有時做一個很小的廣告,都還要日本總部批準,且團隊本土化不夠,尤其重要的是在本土研發上,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改進,大部分日係廠商在針對中國本土消費者的應用方面都還做得不足。
雖然日本3G手機已經發展多年,但是在中國3G市場開始啟動時,日係廠商卻突然遭遇了iphone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是否能夠借助Android新機型在海外市場起死回生,目前還很難說。
“我並不看好日本Android智能手機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劉羽認為,首先大部分日本手機廠商在觀念上還沒有對海外市場重視起來,而是仍然將重心壓在日本本土市場上。
在日本運營商主導的長期發展模式中,手機廠商的研發能力被削弱不少,表現在海外市場上,日本手機廠商的競爭力已經被諾基亞、三星、蘋果遠遠甩在後面。
雖然日係廠商都在智能手機上紛紛發力,“如果不改變運營商對手機廠商高度控制這個體制,我覺得日本廠商要起來很難。”劉啟誠表示。
在這個獨特的封閉市場,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這樣的外來大廠商一直一籌莫展,在日本本土手機廠商的聯合夾擊下一直不溫不火,甚至黯然退出日本市場。
但現在,蘋果的iPhone正在日係廠商的家門口攻城略地,對于這個一度輝煌的電子強國來說,實在不是滋味。
那麼,是什麼束縛了日本廠商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創新步伐?幾乎接受記者採訪的所有業內人士都認為,日本運營商和手機廠商之間的獨特關係,應該為這種情況負主要責任。
“日本手機市場最大的特點是運營商參與手機制造的程度非常深,這種深度甚至都不能用深度定制來形容了。”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通信戰略部總監劉羽分析。常年往返于日本中國兩地的劉羽,對日本電信市場有著深刻的洞察。
提到日本行動通訊市場,首先要提的便是日本最大運營商NTT DOCOMO開創的i—mode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電信運營商加強了對整個手機產業鏈的控制,並主導了日本手機的研發。
在這一模式下,i-mode手機都是NTT DoCoMo下單定制的,手機的主要功能與DoCoMo的業務配合相當緊密,這是其終端戰略成功之處。
和其他國家運營商有著顯著的區別,日本的幾大運營商的終端部門的人員數量非常多,而且人員的素質也很高,這�集中了日本手機研發方面最優秀的人才。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運營商對一款手機的研發的管控能力是非常強的。”野村綜研的劉羽指出,日本的運營商已經強大到直接給手機廠商提供一個規格表,其中包含各種零件的規格還有外觀的要求和效果圖,廠商就按照這個去生產,這意味著許多日本的手機生產商已經退化為代工商的角色。
與此同時,日本手機的社會零售渠道十分微弱,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手機都是通過運營商的營業廳購買,一般消費者在日本都是通過套餐的形式免費獲得手機,因此在日本,通過裸機形式銷售手機的方式已經很少見。
在iphone和Android陣營崛起之後,日本手機廠商很快意識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日本手機廠商缺乏自主的作業系統。
“這和日本手機廠商長期固有的研發習慣是分不開的。”劉羽指出,日本手機廠商多年來一直強調在某一個具體模組上進行技術化開發,而很少有人去提整套的解決方案,也就是作業系統。
記者在日本採訪期間發現,目前幾大日本主流手機廠商,幾乎都將布局重點集中在了Android係統上。
“這是因為Android開放性的特徵,能夠讓日本廠商根據自己用戶群體的需要,在Android底層操作協議基礎上疊加了一些二次開發。”劉羽分析,因此Android在日本迅速成為各大廠商的標配。
錯失的中國良機
曾經在世界電子產品市場叱吒風雲的日係電子廠商,在整個手機的海外市場銷售上,可以用“節節敗退”來形容。
以中國市場為例,日本手機廠商在這一世界最重要新興市場接連錯失良機。
“目前我們已經很難在中國手機銷售排行榜前十中看到日本手機廠商的名字。”資深通信行業分析師劉啟誠表示。
在早年中國移動推出TD業務時,正需要尋找一批有實力的手機廠商配合推出TD手機,但是沒有一家日本廠商願意響應。“一些日本廠商認為這是中國政府推出的一個標準,所以不願意加入。”資深通信行業分析師項立剛認為。
相比之下,南韓三星就在這方面要靈活得多,由于大力支援中國移動的TD業務,目前三星在這一市場嘗到了充分的甜頭。“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日本手機廠商的不夠靈活。”項立剛認為。
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手機保有率第一的國家,憑借著這一新興市場的優異表現,三星已經坐穩了世界手機廠商前三的寶座,並借此獲得了豐厚回報,相比之下,日係廠商在中國的表現則顯得頗為暗淡。
項立剛舉例談到,目前大部分日係廠商在中國的管理體系都還較為僵硬,有時做一個很小的廣告,都還要日本總部批準,且團隊本土化不夠,尤其重要的是在本土研發上,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改進,大部分日係廠商在針對中國本土消費者的應用方面都還做得不足。
雖然日本3G手機已經發展多年,但是在中國3G市場開始啟動時,日係廠商卻突然遭遇了iphone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是否能夠借助Android新機型在海外市場起死回生,目前還很難說。
“我並不看好日本Android智能手機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劉羽認為,首先大部分日本手機廠商在觀念上還沒有對海外市場重視起來,而是仍然將重心壓在日本本土市場上。
在日本運營商主導的長期發展模式中,手機廠商的研發能力被削弱不少,表現在海外市場上,日本手機廠商的競爭力已經被諾基亞、三星、蘋果遠遠甩在後面。
雖然日係廠商都在智能手機上紛紛發力,“如果不改變運營商對手機廠商高度控制這個體制,我覺得日本廠商要起來很難。”劉啟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