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丟掉 http://www.web66.com.tw/web/UPT?UPID=24331
奶精並不是牛奶。
牛奶或其它奶製品成分標示多半有生乳的字樣,營養標示會特別列出鈣的含量,凸顯它們是良好的鈣質攝取來源。
奶精的成分主要是棕櫚油或氫化油,又稱為反式脂肪。食品業者會加入酪蛋白鈉,增加奶香味,事實上,它完全沒有牛奶的營養,雖然可增加食物風味,但須適可而止。
一般來說,一個人每天攝取的反式脂肪容許量是二公克,兩顆奶球即含有一公克反式脂肪,吃多了只是吃到「油」,對健康有害。
到底什麼是「反式脂肪」呢?反式脂肪又稱為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或逆態脂肪酸,為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反式脂肪最早是由德國化學家所發明,被視為食用油魔術,將原本屬於順式的脂肪酸經過氫化的過程,轉變成所謂的反式脂肪酸,因為結構式的改變,可以使油脂耐高溫、不易變質。在早期社會,一般人都使用動物性油脂烹調食物,但後來經研究,因為動物性油脂含有較多的膽固醇,食用之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者的風險,因此,多數食品業者紛紛改採用不含膽固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烹調食物。然而,因為植物油的成分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氧化酸敗、不耐久炸,為了改善此一缺點,許多業者乃採用氫化植物油(即反式脂肪酸)烹調,以得到更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更久的效果。
長久下來,一些研究慢慢發現反式脂肪對人體危害相當大,可能產生很多不良的影響:(1)血脂代謝異常,研究顯示反式脂肪酸雖不會增加總膽固醇,但會使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也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膽固醇),最終造成動脈硬化狹窄。(2)易罹患心臟病,由於血脂肪異常,容易造成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機會增加。(3)影響胎兒的生長,反式脂肪酸會抑制體內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合成,這些不飽和脂肪酸與人體之視力及神經系統發育有關,反式脂肪酸可由母體傳送到胎兒,影響胎兒的生長。(4)增加肥胖、大腸癌、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機率。(5)增加罹癌的機率,尤其是乳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等。
日常生活中很多美味的食物很有可能使用反式脂肪做成的,如人造奶油、奶精、酥油、乳瑪琳等,還有大量運用在速食及各類酥炸食品,如炸雞、餅乾、洋芋片及糕點麵包等,都是日常飲食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
目前國內外並沒有正式的反式脂肪酸每日攝取量之參考值(ADI),在台灣,衛生署建議,一般人每日攝取脂肪總量不超過55公克,飽和脂肪不超過18公克,反式脂肪則要越低越好。從今年起生產的市售包裝食品,都須在營養標示的「脂肪」項下,加標「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的含量。在這裡必須注意的是,有很多廠商不直接標示有「反式脂肪」,而是以一些容易覺得不是反式脂肪的名詞,舉例有「氫化植物油」、「半氫化植物油」、「氫化脂肪」、「人造奶油」、用英文寫「Hydrogenated」、「Shortening」等等,其實都表示含有反式脂肪,這是大家應該要去注意的,為了自己身體的健康,記得反式脂肪的攝取要越少越好。
=====
我覺得反式脂肪比三聚氰氨還可怕
因為反式脂肪會累積在體內 人體無法自行排除
會一直堆積 一直堆積 20年後 還是在體內
而且他的傷害是無形的 如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