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防曬美白

好文分享 親愛的,為什麼我不懂你?

親愛的,為什麼我不懂你?   



揚棄批判

第三項創造美好關係的關鍵—揚棄負面評價,其實是正確了解對方之後,順理成章的結果。一旦充分認知彼此的差異,並有效溝通彼此的感受、想法及渴望,自然不會再妄加評斷對方。

對自我的負面評價會阻礙我們充分揮灑才華、施展抱負,更會破壞生活情趣,讓人無法欣賞、享受既有的一切。這類自我批判可說是自卑的徵兆。

當人覺得自己不夠好時,便傾向認定已擁有的一切不值得一顧,必須不斷追求更多更好的事物。例如,我們時常覺得時間緊迫、金錢太少、愛情不夠多采多姿等等,甚至還會認為朋友與家人也不夠支持自己,徒然破壞原本美好的生活與親密的情誼。
 


愛人愛己

若非懂得了解、欣賞以及尊重人我的差異,對人對己的批判終將揮之不去。唯有懂得愛、接納、欣賞與尊重他人,我們才可能學會真正接受、欣賞自己,徹底揚棄批判的惡習。終究,經由愛對方,我們獲得了愛自己的能力;而經由愛自己,我們將更能夠付出愛心。當親密關係逐漸加深,內在自尊與自信也隨之提升。

凡事站在批判他人的立場,多半意謂自我否定。對他人的種種負面評價,其實常是出自內在自我的投射,暗示著對自己也有著類似的不滿。

藉由欣賞、了解彼此的相異特質,我們得以與人發展出真實、美好的情感關係。而在如此互相尊重的關係中,我們將更懂得珍惜、欣賞人我的相似之處。體會彼此的一致性,將使我們易於發展諸如同情、體諒、了解、接納與容忍等良好態度;至於認可相互的差異,則無疑會激起吸引力、欣賞、興趣、尊重以及興奮之情。

透過真誠分享與專心聆聽,我們不僅能充分了解對方,不再任意批評,更將因此認清:阻絕彼此的障礙實非那些天生的差距,而是人們對差距所下的批判。諸多誤解原來均由這些不當的批判所引起。
 

 
負起責任

促成美好關係的第四項關鍵,則是在兩人關係中負起責任,並且懷抱寬恕之心。負責任的態度與一般人習慣扮演受害者的傾向正好相反。若不懂得擔負責任,一味以受害者自居,便不可能寬大為懷,原諒對方的錯誤。

你是否也曾有過:「我一直不斷付出,卻從未得到回報」以及「我本來心情不錯,卻被你給破壞了」之類的受害情懷?這正是標準的受害者心態,表示你不願負起與對方同等的責任。

抱著受害心態的人,一向不懂得負起應負的責任,總認定一切不幸甚至個人的悲哀,均是對方的錯。他們深覺無力改變現狀,完全忽視自己在各項問題中扮演的決定性角色。如此被動的心態與作為,不僅破壞兩性關係,更會危及個人生活。

受害者常不願承認如果自己改變作法,情勢將會幡然改觀。他們似乎難以接受許多問題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事實,甚至拒絕嘗試以積極方式處理難題,情願沉溺於過往慘痛的經驗中,也不願真實地面對自己。

憤怒及責怪他人,是被害心態的表現,足以證明當事人逃避為自己的遭遇負責。

當我們心懷怨怒,多半意謂我們不願信任、接受對方。之所以無法信任,是因為我們不明白那令人生氣的言行舉止所為何來。至於難以接受,則是因為我們誤以為對方應該了解我們的需求,卻不知揣摩對方心意這法寶,在女人之間可能挺管用,但想要男人猜透女人的心思,或是要女人解讀男人的想法,恐怕難如登天。

當我們對人生氣時,常不會考慮他們為何有此表現,也不會體諒其內心的感受,只是單純地認定自己是受害者,而那些惹我們生氣的人必然是十惡不赦的壞蛋。

  • 為何觸怒彼此?

    若不能全然了解人我的不同,生活中難免出現觸怒對方的情景。一旦明白彼此有如火星人與金星人般差距極大,便能較為心平氣和地探索自己何以總是冒犯對方。

    以尊重差異的態度,逐一探討彼此互動的模式及造成的影響,有助於深入了解個人行為的不當之處,以及別人如何回應。然而,單為個人行為負責尚不足以解決問題。

    除行為之外,我們的思想、感受也偶爾會觸怒對方,造成不良反應。雖說思想無形,感受無聲,其影響力卻一點也不亞於行為。

    若認定對方毫無體恤之心,被批評的人便會在此項批評之下,故意顯得毫不體貼;若責怪對方吝於關懷,他便真會以漠不關心的態度回應。

    一般說來,關係愈親密,愈容易互相影響。不論是相互倚賴、休戚與共的家人關係,還是肌膚相親的枕邊伴侶,彼此的言行舉止甚至於思想、感受,都極易受對方牽動、干擾。

    舉例來說,做妻子的若批評丈夫對她漠不關心、毫不體貼,丈夫便可能真會出現如此反應。即使她表面上佯裝感謝,只要內心埋怨依舊,他就難免受其負面評斷所影響,變得更加冷漠。通常兩人關係愈近,他的反攻便愈強。

    女人對批評的反應一如男人。若丈夫認定妻子無理取鬧,她便會立刻變得毫無理性。即使他表現得雍容大度,狀似體諒她的心情,若私下仍舊對她不以為然,她還是會失去平衡,變得進退失據、惶惑不安。

    至於平日受到評斷、冒犯的人,也該為自己的反應負責,若不知內省而一味遷怒責怪他人,甚至以受害者的角色自居,那就頗有推諉責任之嫌。

    了解自己的思想感受何以觸怒他人,目的並不在於為那些被觸怒的反應找藉口,而是藉此機會多了解彼此的思想、行徑與感受,也才知道該如何改進互動模式。

    「評斷」足以引發暫時的不良反應,而「憤怒」卻往往造成持續的問題。若對妻子莫名的情緒深感憤怒,可能使她變得過度敏感,動不動便疑神疑鬼,心情更加陰晴不定。若對丈夫的不聞不問心生怨怒,也會令他再也提不起關懷的興致。

    許多做丈夫的人滿懷愛意地回家,卻在見到妻子後,一反常態,變得特別沉默冷淡。原因無他,全是妻子的怨怒所引起的。她口中也許不說,內心潛在的憤怒卻不時刺激著他,使他回報以持續的冷漠。

    類似的情形也會發生在女性身上。做妻子的原本充滿柔情蜜意,一見丈夫卻變得情緒低落。只因他潛藏的憤怒即使不露聲色,也會令她產生負面的情緒反應。 


  • +1



  • 憤怒斲傷愛情

    我們之所以深感憤怒,多半由於心中堅持著某些批判。批判不去,憤怒不消。無論你如何刻意隱藏,憤怒仍會反應在行為舉止、反應、用語、神態以及聲調之間。

    如果你只是批評對方,心中未感到憤怒,情況尚不致太過嚴重,原先的評斷極容易在反省過後有所改變。然而若心存憤怒,意識或潛意識中所堅持的判斷便很難改變。

    憤怒之情不但將招致不良反應,更會降低溝通的成效。凡是含怒表達內心想法、感受,不論個人是否察覺,終將令對方退避三舍。戀愛初期,由於憤怒尚未成形,彼此溝通多半順暢無比。

    久積的憤怒會斲傷愛情,阻礙兩人關係的發展,而消除憤怒的首要步驟即是承擔責任,明白對方回應的態度多半由你而起;想要改變處境,便得由個人做起。若能藉由有效的溝通,增進對伴侶的正確了解,非但容易揚棄批評,更足以培養寬大為懷的胸襟。

    然而,壓抑的行為會令人無從辨認自己應負的責任。例如,不論男女都很習慣壓抑個人的憤怒,而憤怒一經壓抑,即難以察覺。既然對自己潛在的憤怒一無所知,自然無法認同隨之而起的不良反應竟會是自己的責任。

    當人竭盡所能地勉強付出關懷、了解與接納,卻不嘗試努力溝通時,可能是內心潛藏著不為人知的憤怒之情。通常,愈是刻意表達愛意,愈具有壓抑憤怒的傾向。當伴侶被潛在憤怒所刺激、反應不佳時,引發問題的一方反倒深感委曲,對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毫不知情。在這種情況下,努力嘗試接納對方竟成了壓抑憤怒的表徵。

    假使一個男人用球棒打傷了妻子的頭,他一定很容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她會罵個不停,而他也甘願默默承受,因為他知道自己罪有應得。

    然而若是他潛藏的憤怒傷了她,使她埋怨個不停時,他可很難負起責任。妻子因無形傷害所引發的情緒反應,看在丈夫眼裡,根本是不折不扣的無理取鬧。

    無論你如何努力付出關愛,只要心存怨怒,愛必然受到污染。無怨無尤的愛一向不費吹灰之力。倘若愛得辛苦、愛得費力,其中必定含怒含怨。

    不妨回想你陷入熱戀時,曾覺得付出愛很困難嗎?我與妻子一見鐘情時,可壓根兒沒想到得「努力」去愛她。當女兒跌下床時,我只記得自己像是發了狂似地衝去拯救她、保護她,全身每個細胞都充滿了愛的活力。

    如果良好的態度必須刻意營造,必定純屬捏造。若心中有怒,必然很難隱藏,也將使聆聽者充滿防衛,深怕受到指責。

    對壓抑的憤怒有所認知之後,人才懂得在親密關係中負起責任,充分諒解他人被潛藏憤怒激起的防禦行為。




  • 一個碗碰不響

    玲達,三十八歲,結婚將近十二年。經過好些年的心理治療,她才恍然明白,自己該為婚姻問題負起責任。十二年來,她慣常以受害者自居,怨恨丈夫鮑伯冷漠而不近人情;而今,她終於了解,這一切竟是自己潛藏的憤怒在作崇,使他不敢靠近。面對她從不曾說出口的憤怒,他除了逃避,還能做何反應呢?

    玲達原本以為只要她深藏不露,鮑伯便不會察覺到她的不滿。她認為鮑伯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利表示反抗。畢竟,她從未公開表達過內心的不滿。她盡其所能地掩飾它,甚至不惜向鮑伯主動求歡,而當鮑伯無動於衷時,她自然怒上加怒。

    她原以為自己的憤怒隱藏得很好,卻未料到他竟能由她的面容與聲調中窺出端倪。難怪每逢她開口求助,他總是相應不理。

    經過心理治療,玲達終於認清自己應負的責任,也意識到自己有能力改變所處的情境。當她停止自憐自艾,不再以受害者的角色出現在鮑伯面前,他們的婚姻生活即產生了戲劇化的轉變。

    強調玲達應為婚姻負責,並不代表鮑伯可以袖手旁觀。俗話說,一個碗碰不響,兩個碗響叮噹;婚姻既是兩個人的事,衝突也必得由兩人共同負責。只不過,玲達應了解自己有責任以平和的態度與鮑伯溝通,具體陳述個人的感受與需要。另外,她也得學會處理心中久積的憤怒,以較為真誠的態度付出她的愛。

    藉由練習撰寫感受信件(稍後你也會學到),玲達得以抒發憤怒,並且尋獲內心的真實感受。當她嘗試以負責任的態度展開溝通時,非常驚訝地發現,老公竟能立即回應她的需要,給予她適切的關注與支持。如今,他倆像是又回到了蜜月時期,和樂融融,如膠似漆。

    當我們坦然接受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應負的責任時,潛在的憤怒便容易紓解。然而,若堅持自己無辜—一向中規中矩地付出卻總得不著好報的話,便注定一生一世囚禁在被害者的角色當中,無法自拔。

    知識就是力量。認清人我的差異,將使我們有能力接納、了解、尊敬及欣賞那些與己不同的特質。獲知自己潛在的憤怒將會觸怒他人,令事情更加惡化,則讓我們勇於面對責任,並諒解對方的處境。若能深入察覺伴侶的獨特之處,勢必有助於我們揚棄批判,全心欣賞、支持對方,同時不再忙著改造對方,以符合自己的期待。
  • 親愛的,為什麼我不懂你?
    因為沒有夫唱婦隨、夫妻不同心
回應...
 返回 防曬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