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 / 小兒用藥注意事項
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三期 / 藥劑部 陳雅娟 藥師
「乖喔!寶寶吃藥藥喔!」「吃藥藥之後媽媽給你買玩具喔!」。望著生病了的小寶貝,一邊嘴�哄著他吃藥,心�頭更是千頭萬緒:「怎麼辦,寶寶就是不吃藥!」,「這麼多藥該不該混在一起吃?」,「一吃藥就吐,怎麼辦?」,種種的擔心真讓人體會到「養兒方知父母恩」。
這些擔心卻是有其道理的,小孩子生理心智都還在發展階段,未成熟的器官、虛弱的抵抗力,就像捧在手�的玻璃杯,一個不小心就碎了,豈能不慎?所以惟有對小兒的生理特點、用藥注意事項有基本的概念與醫師、藥師密切合作,才能給予寶寶最週全的照顧。茲就小兒用藥注意事項及一些基本觀念作粗略的介紹:
(一)小兒的生理狀況:
小孩子體積小,體內水份含量多,當發燒或腹瀉時對於成人而言微不足道的水份的流失對小孩子就會造成嚴重的水份與電解質的失衡,危及生命,絕不能等閒視之。小兒的肝腎功能尚未發展完全,使多數藥物的代謝降低,藥效延長,須小心過量。
(二)藥物的儲存:
大人服藥時不要被小孩子看到,以免小孩模仿。注意藥物擺放的位置,勿與食物放在一起以免小孩誤食。選用讓小孩不容易打開的容器來裝藥物。一般的營養補充品如鐵劑、鈣片、維他命、魚肝油、健康食品請存放於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因「營養品」同樣可以造成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致命!注意藥物的保存期限,是否得避光。
(三)藥物的給予:
1.口服:可嘗試配合小孩的食物給藥,但請注意實行此項方法時請先請教您的醫師藥師是否會影響藥效,譬如許多藥物和牛奶混合會影響藥效,有的會產生怪味造成更難下嚥。另外最好不要手捏著小朋友的鼻子灌藥,因會有造成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危險。如果小朋友吃藥之後一小時內吐,請補充半量,若在二小時之後才吐,則可不必補充,若小朋友每次吃同一種藥都會吐,請與您的醫師藥師連絡,是否有其他可替代藥物?是否有藥物過敏的現象?
2.肛門栓劑: 藥物可直接由痔靜脈吸收,不被肝先行代謝。這種給法受大便的影響,若一直腹瀉,還來不及吸收就被排出了。同時過於頻繁的使用栓劑可能導致局部的過度剌激,請小心。
3.肌肉注射:小兒肌肉組織少,血流量也不及成人,故肌肉注射效果不及成人。某些藥物不宜肌肉注射,會造成肌肉壞死,有些則須深層肌肉注射。請由專業人員來施行。
4.靜脈注射:這也是屬於專業的範圍,請勿自行施打,以免造成感染、出血等併發症。
5.外用藥:包括皮膚科用藥,眼科用藥等。小朋友皮膚角質層薄,體表面積大,許多外用藥有經皮膚吸收的危險,如全身大量塗抹類固醇,可能造成全身的副作用,紅藥水可能造成汞中毒,紫藥水可能造成蠶豆症的發作。眼藥水也可能經眼結膜吸收,所以即便是外用藥也不可掉以輕心,仍須遵照醫師藥師之指示用藥。
(四)藥物的劑量:
最可靠的用藥劑量應是根據研發藥廠提供的資料來計算。勿自行加減藥量或停藥,勿重覆用藥,對於用藥劑量有疑慮時請立刻尋求醫師藥師的咨詢。
(五)藥物的交互作用:
患者因各種症狀尋求不同醫師診治,結果可能開出重覆藥品,或造成藥物交互作用,常常就這樣鑄成大錯。建議小朋友固定給一位醫師看,若因病情需要多科會診時,請將各科藥綜合起來,請醫師或藥師檢查一遍,去蕪存菁,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結語:
小兒科給藥是一門藝術,如何讓小朋友不痛苦的服藥,讓藥物有效的發生作用,避免副作用,須要醫護人員與家長一起努力。除多方吸取醫學知識外,尋求專業的協助是遇上任何問題時的金科玉律。。
「乖喔!寶寶吃藥藥喔!」「吃藥藥之後媽媽給你買玩具喔!」。望著生病了的小寶貝,一邊嘴�哄著他吃藥,心�頭更是千頭萬緒:「怎麼辦,寶寶就是不吃藥!」,「這麼多藥該不該混在一起吃?」,「一吃藥就吐,怎麼辦?」,種種的擔心真讓人體會到「養兒方知父母恩」。
這些擔心卻是有其道理的,小孩子生理心智都還在發展階段,未成熟的器官、虛弱的抵抗力,就像捧在手�的玻璃杯,一個不小心就碎了,豈能不慎?所以惟有對小兒的生理特點、用藥注意事項有基本的概念與醫師、藥師密切合作,才能給予寶寶最週全的照顧。茲就小兒用藥注意事項及一些基本觀念作粗略的介紹:
(一)小兒的生理狀況:
小孩子體積小,體內水份含量多,當發燒或腹瀉時對於成人而言微不足道的水份的流失對小孩子就會造成嚴重的水份與電解質的失衡,危及生命,絕不能等閒視之。小兒的肝腎功能尚未發展完全,使多數藥物的代謝降低,藥效延長,須小心過量。
(二)藥物的儲存:
大人服藥時不要被小孩子看到,以免小孩模仿。注意藥物擺放的位置,勿與食物放在一起以免小孩誤食。選用讓小孩不容易打開的容器來裝藥物。一般的營養補充品如鐵劑、鈣片、維他命、魚肝油、健康食品請存放於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因「營養品」同樣可以造成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致命!注意藥物的保存期限,是否得避光。
(三)藥物的給予:
1.口服:可嘗試配合小孩的食物給藥,但請注意實行此項方法時請先請教您的醫師藥師是否會影響藥效,譬如許多藥物和牛奶混合會影響藥效,有的會產生怪味造成更難下嚥。另外最好不要手捏著小朋友的鼻子灌藥,因會有造成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危險。如果小朋友吃藥之後一小時內吐,請補充半量,若在二小時之後才吐,則可不必補充,若小朋友每次吃同一種藥都會吐,請與您的醫師藥師連絡,是否有其他可替代藥物?是否有藥物過敏的現象?
2.肛門栓劑: 藥物可直接由痔靜脈吸收,不被肝先行代謝。這種給法受大便的影響,若一直腹瀉,還來不及吸收就被排出了。同時過於頻繁的使用栓劑可能導致局部的過度剌激,請小心。
3.肌肉注射:小兒肌肉組織少,血流量也不及成人,故肌肉注射效果不及成人。某些藥物不宜肌肉注射,會造成肌肉壞死,有些則須深層肌肉注射。請由專業人員來施行。
4.靜脈注射:這也是屬於專業的範圍,請勿自行施打,以免造成感染、出血等併發症。
5.外用藥:包括皮膚科用藥,眼科用藥等。小朋友皮膚角質層薄,體表面積大,許多外用藥有經皮膚吸收的危險,如全身大量塗抹類固醇,可能造成全身的副作用,紅藥水可能造成汞中毒,紫藥水可能造成蠶豆症的發作。眼藥水也可能經眼結膜吸收,所以即便是外用藥也不可掉以輕心,仍須遵照醫師藥師之指示用藥。
(四)藥物的劑量:
最可靠的用藥劑量應是根據研發藥廠提供的資料來計算。勿自行加減藥量或停藥,勿重覆用藥,對於用藥劑量有疑慮時請立刻尋求醫師藥師的咨詢。
(五)藥物的交互作用:
患者因各種症狀尋求不同醫師診治,結果可能開出重覆藥品,或造成藥物交互作用,常常就這樣鑄成大錯。建議小朋友固定給一位醫師看,若因病情需要多科會診時,請將各科藥綜合起來,請醫師或藥師檢查一遍,去蕪存菁,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結語:
小兒科給藥是一門藝術,如何讓小朋友不痛苦的服藥,讓藥物有效的發生作用,避免副作用,須要醫護人員與家長一起努力。除多方吸取醫學知識外,尋求專業的協助是遇上任何問題時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