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中醫養生藥膳


遠在二千多年前,《內經》對飲食養生已經有詳盡的介紹。唐代名醫孫思邈也說:「夫為醫者,當需曉病源,知其所紀,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

食補可以調整脾胃功能,促進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達到防治疾病、健身強體、益智養顏和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醫強調「醫食同源」、「藥食同源」,在選擇養生藥物、食品之前,要先了解體質虛實屬性。還要明白中藥及食物的性味,可分為「寒、熱、溫、涼」四氣和「酸、苦、甘、辛、鹹」五味。

溫熱性的食物有補虛、驅寒作用,適合虛寒體質的人及冬季食用。如牛肉、鹿肉、雞肉、鱔魚、韭菜、核桃、荔枝、榴槤等。寒涼性的食物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適合體質偏熱,平日面目赤紅、小便黃熱、大便秘閉結的人。如黃瓜、苦瓜、西瓜、雪梨、綠豆、螃蟹、豬肉、啤酒等。

酸味具有斂汗、斂氣、止瀉、止帶、生津、開胃、消食等作用,適合夏天大汗出後使用。如烏梅,橘子、檸檬、水果醋、山楂、石榴等。苦味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例如苦瓜、苦菜、白果、蒲公英等。甘味具有補益滋潤、調和諸藥、健脾胃、長肌肉、補中氣等作用,如紅棗、蓮藕、山藥、龍眼肉、蜜糖、小麥、粟米、糯米等。

辛味具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可用於外感風寒、寒冷腹痛等,如生薑、蔥、芫荽、洋蔥、大蒜、肉桂、辣椒、花椒、小茴香、大茴香、韭菜。鹹味的食物有軟堅散結、通大便和補腎的作用,如:海帶、海參、紫菜等。

補氣藥有黨參、黃耆、甘草、白朮、人參。補陽藥有肉桂、巴戟天、肉蓯蓉、杜仲、續斷。補血藥有當歸、白芍、阿膠、龍眼肉、熟地。補陰藥有女貞子、百合、生地、旱蓮草、沙參、麥冬、黑豆。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 還在為年菜傷腦筋嗎?不論您是每天下廚,還是從未踏進廚房,想要做出創新獨特,又沒有負擔的佳餚,不必再花錢買食譜了。健康醫學網http://health.edu.tw/health/portal/index/index00/index.jsp特別集結了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將生活中藥http://health.edu.tw/health/portal/herbalist/cd_a/index.htm融入菜餚中,做成美味又養生的藥膳食譜http://health.edu.tw/health/portal/herbalist/cd_a/03_page_all.htm。此外還有中藥材的藥性說明、簡易的體質判別及飲食禁忌等,希望大家都能透過日常的保健及簡單的藥膳,達到強身健體、去病補身的功效。現在學做藥膳還有機會得大獎喔!只要您利用健康醫學網中的藥膳教學,自行應用試煮,將料理後的成果拍成照片,並寫下心得,上傳投稿至健康e起來http://61.56.111.4/index.aspx之「最佳教學票選活動http://61.56.111.4/video.aspx」,供網友票選,就有機會獲得大獎!想讓今年的圍爐菜色不一樣嗎?簡單易學的養生藥膳,讓您吃的開心,吃的健康,有呷擱有拿喔!
    提醒您,可以先從生活中藥中的體質判別,了解自己的體質特性,再選擇最適合的藥膳喔!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