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諺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根據天文學家的說法,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太陽最接近月亮的一天,月亮受到太陽光線直接反射到
地球上,時值秋高氣爽,萬里無雲,月形似乎格外圓大,月光也好像分外明亮
撩人清興,動人遐思。
八月十五日恰好為三秋之一半,故謂之「中秋」亦名「仲秋」。
打從農牧時代開始以後,揮汗如雨的耕作季節過後,燠熱的「秋老虎」氣
候亦己式微,秋禾收穫大致就,緒趁著桂子飄香,金風送爽的月圓之夜,準備
酒餚,鋪陳瓜果,感謝上蒼的厚賜,藉慰自己的辛勞,如此看來,中秋夜晚拜
祭目亮,不啻就是名副其實的「豐年祭」呢!
以前中秋祭拜月亮,並無特定儀,式陳列瓜困食品也不盡相同,雖然因地
而異,然多取吉祥圓滿之意,西瓜、水梨、荔枝、桂圓係取其渾圓之形,而柚
子與「佑」同音,橘子與「吉」同韻,子有「賜」的意思,尤以月餅之模樣,
更象徵著人月雙圓的願望。
中秋吃月餅,起源於何時已不可考,原先只是單純的象徵闔家團圓,而後
卻隱含了一段愛國復仇的意義。相傳元代時,民朝於月餅內置「八月十五殺韃
子」字條,相約起事,共同殺胡人。明代以後,中秋節各式各樣的月餅紛紛出
籠,或全家會食,或互相餽贈,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應景食品!
儘管科學已經證明月球上一無所有,但我們仍然寧願相信文學中的月亮,
其中有嫦娥仙子、參天丹桂、玉兔擣藥、蟾蜍跳躍的神話及傳說。美國人阿姆
斯壯登陸月球後,雖已打破了中國人對月亮的幻想,但中秋節的詩情畫意至今
仍充滿人間。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中秋月滿之夜,望月懷思,常有諸多唏噓
感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道出了離鄉遊子的心情。
「月圓人團圓」,中秋節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希望大家都能返家與家人
共渡中秋夜。
資料來源http://www.gjsh.tpc.edu.tw/magazine/mg901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