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為何帳上的現金會蒸發?
葉銀華
2004/06/29
--------------------------------------------------------------------------------
本文虛擬一個個案來解釋為何投資者看到的帳上現金(存款型式)會蒸發。假設張三為A上市公司的控制股東,身為最大股東、董事長兼總經理,並且掌握整個董事會。由於最近該公司獲利不佳,而公司又準備現金增資與發行可轉債,為了粉飾財務報表,張三透過精密設計成立一些表面與他無關的海外公司,A上市公司不斷出貨給它們,虛灌營收,同時也使A公司應收帳款不斷增加。
為了美化財務報表,張三將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假設為50億元)賣給國外銀行,由銀行將這些應收帳款證券化—稱為應收帳款連動證券(Credit Linked Note,CLN),出售給國外投資者。由於這些虛灌的應收帳款本身就很難收現,可能乏人問津。張三乃進一步精密設計海外公司來購買這些CLN,他或許只要付出少數的權利金,或者也可跟國外銀行借款購買。為何國外銀行要借給張三?反正這些購買CLN的錢是必須鎖在銀行�,限制使用用途。倘若A公司的應收帳款能夠收現,自然可還錢;如果A公司發生重整或違約時,這些錢自然還是被銀行掌控,A公司並不能動用。如此一來,國外銀行可賺到張三支付的高額借款利率與應收帳款證券化的手續費。
另外一種作法是張三只要在季報、半年報與年報編製之前,就把A公司的應收帳款賣給國外銀行,並允諾在短期內(財報編完後)以高於當初賣的價格買回。此時國外銀行每季就可賺一次差價。
上述交易的設計對張三有何好處?由於A公司出售應收帳款,因而在帳上承認50億元的存款,虛增帳上的現金,捏造財務狀況與還款能力,藉以順利募集資金。當A公司的會計師在查帳時,函證國外銀行詢問此筆存款,張三可輕易製造6月底(半年報)、年底(年報)有50億元的存款證明。以年報而言,張三在12月30日借款存入銀行,隔年初提出償還掉。
如此一來,投資者看到財報會以為A公司有乾淨且可隨時動用的50億元現金,而高估A公司的股價與還款能力。然而上述的交易都是虛灌營收、假造應收帳款、捏造現金額度,事實上根本沒有這筆50億元的資金。上述「創新財務伎倆」的使用,其精巧程度不下於美國恩龍案(En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