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s 沈芯菱?!
<a _alt="" href="http://forum.fashionguide.com.tw/upload_image/forum/5/4/2/8/201204062327590.png" id="http://forum.fashionguide.com.tw/upload_image/forum/5/4/2/8/201204062327590.png?post_id=12652210" name="linkImg" target="_blank" onclick="return LoadImg(this.id);"><img border="0" alt="" src="http://forum.fashionguide.com.tw/i/showThePic.jpg" onload="java:if(this.width&gt;500) this.width=500;"></a><br />
<br><br />
<br><br />
<br><strong>「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br />
<br>「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br />
<br>「每個人最終目的只是想獲得一份快樂吧?可是,好像大家都背道而馳&hellip;。」</strong><br />
<br><br />
<br>和沈芯菱第一次碰面,是在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br />
<br>才21歲的她,臉上淺淺的酒渦,<br />
<br><br />
<br>帶著大學二年級女生該有的清純稚氣,<br />
<br>然而,談話內容卻和咖啡館名一樣的富有哲思。<br />
<br><br />
<br>她出名極早。12歲、小學六年級,<br />
<br>就在網路上架設免費的線上教學平台「安安」,<br />
<br>迄今在兩岸三地累積了350萬使用者上網學習;<br />
<br><br />
<br>14歲、國中二年級,因為看到柳丁賤價,<br />
<br>向報社投書,最後與農委會打筆仗,在大眾媒體前一夕暴紅,<br />
<br>迫使政府改變立場,並推動了「全民吃柳丁運動」;<br />
<br><br />
<br>15到18歲,她將關懷的範圍擴及更多的<br />
<br>弱勢團體、青少年、原住民和台灣媳婦;<br />
<br><br />
<br>19歲,她背起了相機,深入台灣大街小巷,去捕捉社會底層勞動者的影像,<br />
<br>最後累積了20萬張她稱為「草根台灣臉譜」的圖像,<br />
<br>讓她跨到對岸北京奧運辦展。<br />
<br><br />
<br>《讀者文摘》亞洲版稱她為「少女慈善家」,她的故事還被載入國中教科書。<br />
<br><br />
<br>21歲,正是台灣許多年輕人還賴在家的年紀,<br />
<br>她卻似乎過了一個高轉速的公益人生。<br />
<br><br />
<br>人們看她,或者讚嘆說:太優秀!然而,她卻說自己平凡,<br />
<br>「我是一個攤販、一個庄腳小孩。」<br />
<br><br />
<br><br />
<br>「(鐵皮屋)之前真的很熱,下雨又會滴水&hellip;&hellip;。」<br />
<br>盛夏,我們來到沈芯菱在雲林斗六的家,<br />
<br>她與父母住的仍然是她幼時省道旁的鐵皮屋,只是裝了冷氣,也大了一些。<br />
<br>屋內,穿過花車、衣架與幾台縫紉機,後方 10坪 大的隔間,一台舊型厚重電腦,<br />
<br>一張用到泛黃的圍棋桌,那是沈芯菱幼時用來讀書寫字的角落;<br />
<br>用了10年,沒有換過。<br />
<br><br />
<br>沈芯菱這些年考了超過40張電腦證照,靠數位技能為企業搭設網站,<br />
<br>加上參與公益演講等外快,總共賺了近300萬元,<br />
<br>然而其中有280萬元都投入她自己推展的公益事業,<br />
<br>而不是換掉在鐵皮屋內的家具。<br />
<br>「<u>因為我的成長背景,讓我更加能感同身受</u>」沈芯菱表示。<br />
<br><br />
<br>1989年,沈芯菱出生,在她出生之前,本來家裡的環境還算小康,<br />
<br>學裁縫出身的父母親非常勤儉,<br />
<br>開了一間小型家庭式的裁縫加工廠,但80年代中期,<br />
<br>台灣抵擋不住匯率升值壓力,匯率由1美元兌新台幣40元,<br />
<br>急升到1美元兌新台幣26元,造成出口導向的紡織業爆出走潮,<br />
<br>受到上游廠商拖累,小工廠倒了,還欠了債。<br />
<br><br />
<br>因此沈芯菱從襁褓,就跟著父母試過各種謀生方式,<br />
<br>曾經一家三口和狗籠擠在一輛小車,也曾經擺攤躲警察。<br />
<br>看到父母日夜奔波、金錢迫人,讓她比同齡的人都早熟。<br />
<br><br />
<br>「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要立志做公益?<br />
<br>因為我自己小時候跟著擺攤,沒有上幼稚園,上國小根本趕不上進度,<br />
<br>因為在之前,我都只能自己練習寫舊報紙啊。 <br />
<br>同學拿原子筆寫作業,我只敢拿鉛筆去練,為什麼?便宜。<br />
<br>然後,練好後,可以趕快擦掉再寫一次,所以常常會被同學恥笑。」<br />
<br><br />
<br>「老師都會說教育是改變貧窮最好的方法,可是我看見的卻是,<br />
<br>如果教育只有菁英教育,像我們這種窮孩子要拿什麼翻身?」 <br />
<br><br />
<br>80年代到90年代,台灣國民所得成長了2倍,<br />
<br>然而貧富差距與城鄉差距也開始擴大。<br />
<br>「人口外移啊、老年化、隔代教養,這些社會問題都在我生活周遭上演。」<br />
<br>站在社會底層,加上她年齡又小,本來應該是弱小而無助的,<br />
<br>但一個偶然的事件,卻讓她發現,自己擁有改變事情的力量。<br />
<br>那一年,沈芯菱10歲,當年台灣經常上網人口達到480萬人,<br />
<br>她也成為其中一員。<br />
<br>家貧的她,小學第一台電腦,是母親當掉少女時代攢下的玉鐲去買的,<br />
<br>「因為再苦,也不能犧牲孩子學習的機會。」沈媽媽說。<br />
<br><br />
<br>剛接觸電腦與網路的她,看到種植文旦的阿公,沒有因為盛產而高興,<br />
<br>反而為了收購價格過低而苦惱,<br />
<br>她想起,看過人家在網路上賣東西,<br />
<br>就「憑著一股傻勁試試」她上網查企業電子信箱,<br />
<br>用小學四年級生的天真口吻寫道,<br />
<br>「我阿公種的文旦很好吃,有需要的可以來訂。」<br />
<br><br />
<br>本來只是姑且一試的想法,沒想到3天之後,<br />
<br>家裡真的接到企業訂單,當場全家人喜出望外,<br />
<br>尤其是阿公,「他一直問,是真的嗎?」<br />
<br>「我第一次發現網際網路的力量!」沈芯菱表示。<br />
<br><br />
<br>後來,父母在鐵皮屋開的小雜貨店,因為斜對角開了間超市,<br />
<br>生意一落千丈,沈芯菱提議父母回到縫紉本行,<br />
<br>她自學摸索建立一個企業網站,接受訂單;<br />
<br>一年不到,家裡的生意也平穩下來。<br />
<br>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投書報社,說柳丁賤價傷農,<br />
<br>卻被農委會發文反駁國中小女生的話不可信,<br />
<br>「我請媽媽到附近的農戶拍照,我架設網站,提出證據。」<br />
<br>這個反擊,最後迫使政府改口收購,社會也掀起一股買柳丁救農民的熱潮。<br />
<br>「原來,小小個人的力量,可以拓展到無限大」<br />
<br>這些經驗,是她日後利用網路做公益的起點。<br />
<br>每當沈芯菱有「創舉」時,憨厚的父母,總是難免擔心,<br />
<br>以柳丁一役為例,經歷過台灣威權時期的父母,<br />
<br>總擔心與政府作對的後果,勸她算了,<br />
<br>可是,生於開放社會的她,憑著一股勁,總覺得自己凡事都可以試試。<br />
<br>每一種嘗試,其實都是自我追尋的快樂之旅。<br />
<br><br />
<br>國小六年級,她因為自己沒有錢補習,<br />
<br>又羨慕班上同學熱烈討論著當時流行的線上教學,<br />
<br>她竟然為那些沒錢補習的同學,架設了「安安免費教學網」。<br />
<br><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anan1.webnow.biz/main.htm">www.anan1.webnow.biz/main.htm</a><br />
<br><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