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文章分享

【歐巴桑症候群】>>>分級:保護級   
 
1.一到辦公室就把高跟鞋換成拖鞋∼反正大家都是自己人
2.出門最多擦個口紅∼  反正結了婚沒人看。
3.衣服一定買可以丟進洗衣機的∼  手洗的麻煩,乾洗的浪費。 
4.買東西第一考慮價錢∼  品質比較不重要。 
5.不穿白色的衣服∼  不耐髒  。 
6.不穿太長的裙子∼  上下樓梯不方便。
7.不穿太短的裙子∼  不端莊,有失身份。 
8.不穿太花的衣服∼  太招搖,不像良家婦女。
9.換髮型的第一原則是好整理,最好是短髮∼  照顧小孩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上美容院,更何況那樣很花錢。 
10.不再參加藝文活動∼  浪費時間,浪費錢。 
11.手機不需要通訊錄∼因為只會打電話給家裡和老公。 
12.知道鮮奶在頂好買,比在家樂福貴多少錢。 
13.百貨公司是用來逛的,不是用來購物的。
14.不懂得如何發簡訊,也不知道MP3和MP4有什麼差別。 
15.只買打折和特價的商品。 
16.手中持有的信用卡是為了換贈品。
17.一拿起電話就沒完沒了,但一拿起筆就發呆。 

~~你身邊的歐巴桑有沒有這些事實呢?~~
  • 床〈床上〉 

    親愛的寶寶:

    當你像個小太空人那樣,從你小小的無重力太空艙漫步而出的時候,會有幾雙手把你接來接去。
    然後,你就會被放在一個東西上。
    那個東西叫作床。

    你如果知道接下來的人生,你會有多少時間躺在這個東西上面,你恐怕會忍不住撐開眼睛用力看它幾眼。
    我們會在上面,經歷一些連大人也意料之外的事。有些好甜蜜、有些則令人悔恨,有些則好甜蜜但後來還是令人悔恨。

    我們還會在床上做一些夢,像有個不甘心的人背著你在亂翻人生的抽屜,翻完了也不恢復原狀,就隨手又把亂七八糟的抽屜給關上了。

    床也會見證很多我們脆弱的時刻。有時只是太累,躺在床上仰望天花板,懷疑把自己搞這麼累人生還剩什麼意義。有時則是心碎,趴在床上哭。有時生了病,和自己的身體吵架,卻又沒辦法甩門一走了之。

    床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都這麼像小孩。床會不會以為我們從出生以後,就從來沒有長大過,然後有一天就躺在床上,死掉了?

    ─  本文摘自  蔡康永新書《有一天啊,寶寶》
  • 鎖和鑰匙〈風後的城市角落〉 

    親愛的寶寶:

    鑰匙。

    會有鑰匙,是因為我們發明了鎖。
    會有鎖,是因為我們以為有人要偷我們的東西。

    所以,我們每次拿出鑰匙,準備要開鎖的時候,應該都會有點懸疑感吧?
    『抽屜裡的東西會不會已經被動過了?』
    『會不會一開門,家裡東西都被搬光了?』
    『說不定保險箱裡的鑽石已經被偷換成石頭了呢?』

    等到用鑰匙打開鎖以後,發現擔心的事並沒有發生。這時候,當然會鬆一口氣,只是,經歷過幾千次幾萬次以後,我們恐怕也不免掃興的慢慢領悟到:
    『也許,從來就沒有人想要偷偷打開我的鎖啊。』

    我們回憶起這一生幾千次幾萬次慎重的掏出鑰匙開鎖,原來都是自作多情。
    我們望著精巧的、複雜的、有時候甚至是美麗的鑰匙,耳中隱約聽到了人生的輕聲訕笑。

    ─  本文摘自  蔡康永新書《有一天啊,寶寶》
  • 當妳失戀時 

    當妳失戀時,妳能為自己所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安慰自己。

    安慰自己,時間可以淡化傷痕,妳得有點耐心,等待傷口癒合。

    那個傷疤並沒有妳想像的嚴重,妳可以不管它,去學新把戲,上電腦課、學英語,分散妳的注意力。

    妳也可以為傷口塗些藥,但請塗對藥。比如,為自己安排一趟旅行,是一帖不錯的消炎藥。比塗上那些會使你的傷口越來越嚴重的過期藥物,像:找新情人以填補虛空、把自己嫁掉馬上讓他後悔、死纏爛打以乞求他的憐憫、一哭二鬧三上吊讓他也不好過、到處說他壞話以資報復。﹙我的天啊!這些目前還有售的過期藥物還真多!)治療方法不對,會使妳傷痕累累。

    妳也可以詛咒那個弄傷妳的人,但最好是在沒人聽見的時候,如果妳堅持有聽眾,也不要強迫聽眾跟妳口徑一致,不能要求他們日復一日地憐憫妳。記住,人們的同情心也是很喜新厭舊的。

    沒事別去揭傷疤,那只會使它因感染而發炎得更離譜。

    妳不想因手上的一個小傷口而永遠失去一條胳臂吧?如果妳用自殺的方式想使他愧疚一輩子,就是個笨蛋。

    當妳失戀時,妳可以傷心,念一首泰戈爾的情詩聊以自遣: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泰戈爾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種思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種思念
    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裡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妳可以「哀」,但不要「怨」太多。怨太多的人,好像明知嘴角破了,還拚命吃麻辣火鍋。

    失戀時,最適合的事是自勉。妳可以拿女作家  Marjorie  的話來撫慰自己,微笑看待未來。「一個女人必須在她的一生中愛上壞男人一兩次,她才能對好男人心存感激。」

    一個男人如果有機會愛上壞女人一兩次,也是精采的回憶,他才會對後來遇上的好女人心存感激,懂得把愛情的麵粉製成幸福的麵包。

    失戀時正可以看出妳的風度。

    正可以檢討妳的愛情態度。

    看出妳的不足。

    失戀後最大的好處是,妳必須改變妳的生活,不能依依賴賴地走在本來也不是很平穩的軌道上。妳像一部整修過的火車,開車的鈴聲已經響了,上路吧!

    "吳淡如心靈成長"  <tw-letter@yahoo-inc.com>
  • 對的方法,愛對的人 

    很多愛情故事令人遺憾。

    剛開始愛得死去活來,後來恨得你死我活,能夠以「不管你死活」的冷漠友善收場的,結局就不算太差。

    不然就是,剛開始誤以為他是王子,後來才發現,他只是隻普通的青蛙,說不定根本是隻滿身瘤的癩蝦蟆。

    她,是個好女兒、乖女孩,三十歲在親友介紹下終於和認識的第一個男人結了婚。婚後,她誠勤誠懇貢獻一切,用盡所有好女人的方式來維繫一個家,奈何新婚不久之後,丈夫吃喝嫖賭樣樣都來,她越好,他越恨,使她懷疑:是不是因為我做得還不夠好,還是因為我沒有女人味,所以他不愛我?

    不,妳做得對。只不過是,他不是對的人,於是全盤皆輸。撒錯種籽,絕不會摘到你想像中的果子。

    他,一直很愛她,也認為他們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從沒想到她會主動離開。他一回家就洗碗拖地洗衣服,把所有家事都做盡了,寧願讓小他一輪的她──他的小貓咪閒閒地看電視、看書、逛街、做臉,接接送送,從不嫌煩,但她離開他的理由卻是「我不想再當你的寵物」。她說,她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陪她成長的心靈伴侶,不是一個只會待在家中擦擦抹抹的男菲傭。他是沒用對方式的可憐好人,所有失敗只因沒搞清楚,每個人要的不一樣。 

    另一個正在當兵的他,認為愛情就是「互相砥礪求進步」,放假時去等女友下班,看她臭著一張臉,他得知詳情,「客觀」地認為,是她的EQ不夠高,才會惹得客戶和她惡言相向,於是大義滅親地訓了她一頓,希望她能自求進步,沒想到三年的感情因而散了。她愛上的是辦公室裡會哄她勸她的有婦之夫。後來他看了一個愛情諮商專家的書,才明白女人傷心時要的不是「忠告」,而是勸慰與關懷,但已經太遲。

    我只好安慰這個還有點傷心的年輕男子,除了用錯了方法外,也許你也沒愛上對的人吧!

    不只愛情,親情也常錯愛。孩子是自己的好,所以孩子說,他成績退步是因為坐隔壁的同學上課愛講話,家長就十萬火急地報告老師要求換位子,反而害得孩子面對全班的不屑眼光。寵子如命,養出不知民生疾苦、目中無人、也不會惜物惜生的下一代,恐怕是害人害己。用錯的方式灌溉,不可能豐收。

    用對的方式,愛對的人,兩者缺一不可。不然,再刻苦,也只是相互勉強。說來簡單,卻是深奧的人生學問。用對的方法,愛對的人,愛情才有樂觀的前程。

    "吳淡如心靈成長"    <tw-letter@yahoo-inc.com>
  • 聰明的愛 

    「我太太……年紀比我大兩歲……我們結婚八……年了……」這一次,在廣播節目中請到一位寫《女大男小》婚姻社會調查報告書的作者,在談了他的書中案例之後,我請有親身經驗的聽眾們打電話進來,談談他們的問題和看法。這位聽眾吞吞吐吐,在猶豫著要不要把心裡的話說出來。

    廣播節目讓我培養了一種聽聲辨人的能力,我可以光憑聲音判斷那個人的喜怒哀樂,口中說出來的言辭可能與內心的願望相違,但聲音本身是有情緒的,仔細一聽,可以聽出是真誠是虛偽,是恐懼還是憤怒。聲音比語言誠實,精確地傳達著某種內心的感受。

    「你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們呢?」

    「我的婚姻還好啦,不過,有時候,我會……會覺得自己在家一點也不重要……」因為不善於思考或表達,他的聲音虛弱而縹緲,但很真實。

    「為什麼?」

    「比如說,八年來我沒有洗過碗,我家裡的事都是由她決定的,比如繳水電費啦、貸款啦、小孩上哪個幼稚園啦……」

    如果不仔細聽他的語調,會以為他打電話是進來炫耀「娶某大姐,坐金交椅」(台語,意思是娶到年紀比自己大的老婆,一切都高枕無憂);但是,他的聲音中有濃厚的抱怨意味。好像在抱怨自己被褫奪公權,失去了他所想要的自主,可不是在慶幸自己高枕無憂。
    我開他玩笑:「那你可以回家爭取洗碗的權利啊!」

    「可是洗碗有洗碗機……繳水電費是自動扣款……」

    他打的是行動電話,因為收訊不良,只好掛斷了。

    當你給一個人建議,對方會說出「可是……」的話,如果不是他不接受這個建議,就是他一時還沒勇氣接受任何改變,總之,他所擔心的狀況會繼續,他已果斷地決定他要留住這個矛盾的問題。

    「妳看,」我的來賓笑著說:「女人做太多,人家也會怨的;適時地留點事給另一半做,才是最聰明的女人。」

    這位年紀稍微比丈夫大的太太,可能心裡覺得自己比較能幹,見多識廣吧!好心要幫他解決一切,反而在不知不覺間剝奪了丈夫做個健全的「家長」的機會。丈夫也是一邊沈沐在一切都安排好了的幸福中,一邊痛恨專制政權。

    其實,跟誰大誰小沒有直接關係。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看過很多能幹的男人或女人,在戀愛和婚姻中,做得太多,自己做了百分之九十九,而且做得很完美,但他們多年來所做的,並沒有獲得太多感激,反而使責任感本來比較弱、自尊心也不夠強的另一方自暴自棄;漸覺失去尊嚴與存在價值的弱勢者,採取各種消極或積極的方法來「反抗極權」。強勢的一方,也會忍不住譏笑起另一方的無能,使彼此勢同水火。

    聰明的戀愛是「互助」的,互助才能使天平的兩邊重量相當,如果只有一邊在幫助,天平很容易傾覆;一個人做了太多,一個人做得太少,愛情就沒辦法像大仲馬所說的「互相成長」,只會日日消損。

    過猶不及,在愛中,也一樣。

    "吳淡如心靈成長"        <tw-letter@yahoo-inc.com>
  • 這樣才叫朋友 

    我的朋友並不少,不過,如果要細分的話,一種叫作真的朋友;一種叫作熟人。

    所謂朋友,是指道同而相為謀的人;所謂熟人,則是道不同但在某些地方必須相互合作的人。

    其實,在我成長的路程之中,仰賴朋友之處多得難以計數。所謂的仰賴,又是心靈上比物質上多得多。我很幸運,不曾為了友情而痛苦,即使借了熟人錢,他賴了帳,也未嘗影響我的生計,因為,我還是只能量力而為,也因讀了法律系而恪遵教授囑咐「絕不為人做保」的原則,並沒有為朋友拖累過。

    但我相信,在人情味很濃的台灣,因為朋友而受累的很多很多。可能有人在小學時就曾被同學警告:「你如果不幫我,就不叫朋友。」所以從小就知道要講義氣才夠朋友,青春期就有「換帖兄弟」或「閨中密友」,凡事為朋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變成一種不辨是非善惡的愚忠。

    有人為了這份義氣變成殺人犯,或犯下了傷害罪。追究起原因來,他竟什麼也不知道,只知道是老大要他去砍人,或是替朋友出口鳥氣,他就盡心盡力地剷除「我朋友的敵人」。這是沒大腦,也沒想清楚,別人是拿你當朋友,還是用你借刀殺人。真正的朋友不會借你的刀殺他要殺的人。

    有人為朋友丟了婚姻。老婆有請,三推四請;朋友一喝,兩肋插刀,一喝酒就不醉不歸;不管家中有無生活費,在外吃喝嫖賭買單時一馬當先搶面子。曾經看過一個被忍無可忍的妻子和兒女「趕出家門」的老演員聲淚俱下地哭求同情,說:「我這一生所有的積蓄都被朋友倒光,老婆還因我從不聽勸告,不為她想,最後要求和我離婚,你說我錯了嗎?」他確實錯了,只是旁人都噤聲不語,因為他已經夠慘了,何必再說不中聽的話呢?你那麼博愛,也該先重視自己的糟糠妻和小孩,不能在小孩沒奶喝的時候,把錢借朋友還賭債。真正的朋友,可不會不為對方著想,老以自己為優先。

    很多人還為了朋友借錢傷透腦筋。不借,傷感情;借了,一見面就尷尬;又怕他從此避不見面,就是賠了錢又折了友誼,只會恨他一輩子。唉!真正的朋友,不會把你當銀行。我的同學有三分之一都在法院當法官,他們要我再三叮嚀大家:請朋友吃飯,大可慷慨,但不可借錢給朋友,通常是沒有友情又沒了鈔票,大家反目,非常難看。

    余秋雨在(關於友情)一文中有令人莞爾的論述,他說:「我認為,世間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敗壞的,即便所求的內容戶,一看不是壞東西。讓友情分擔憂愁,讓友情推進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本身又是什麼呢?其實,在我看來,大家應該為友情卸除重擔,也讓朋友輕鬆起來。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別無所求。」

    屈指算算,你有多少無所求的朋友?

    我很慶幸,我有一些無所求的朋友,我也願意當他們無所求的朋友。那該是友誼中的「舍利子」了。因無所求,所以幫得心安理得、心甘情願,他明白我的原則,我了解他的為人,任何謠言都不能離間我們,這才叫朋友。

    那種一直把他生命負擔放在你身上,只把你當情緒垃圾桶,一看到你就想到聚寶盆的「熟人」,你又何必太在意自己夠不夠義氣?
    我們都願意幫人,但可不願意只被當成情感上的枴杖或私人的地下銀行啊!

    "吳淡如心靈成長"                <tw-letter@yahoo-inc.com>
  • 寫給習慣性的和事佬 

    這句話送給總是企圖當好好先生的人,永遠希望自己周遭「世界大同」的人。

    用極端的二分法來看世界上的人,你會發現,有些人太懶惰,有些人過勞死;有些人亂發脾氣,有些人根本害怕發脾氣。

    亂發脾氣的人,通常會把一切的不如意都算在別人帳上,他們總是可以找理由發脾氣;根本害怕發脾氣的人,則對一切不公平的待遇都認命,他們企圖忍耐一切不如意,結果可能得到永遠不公平的待遇。

    前者當然令人敬而遠之。除了肢體暴力外,情緒也常造成另一種暴力,我認識兩三個動不動就「毛」了起來、給人臉色看的人,他們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可以氣很久,小小的漣漪會被他們搞成大波浪。每一次我安慰一個脾氣不太好的工作夥伴:「大人大量啦!」(他因為另一個朋友「疑似」蔑視他的話已經氣很久啦),他還嘰哩呱啦又抱怨了幾個小時,有些話罵過五、六遍,然後自我解嘲:「好啦,我總有權利生氣,不然脾氣壓久了,我會得癌症。」我差點笑出聲來。我想告訴他,動不動接收他負面情緒的我,才會因久壓脾氣而「得癌症」呢!

    為什麼我不對他說,我可不是天生來讓你倒垃圾的呢?因為我假裝自己「善體人意」。離開了工作崗位之後,我再也不肯跟那位昔日的夥伴聯絡,有一種脫離苦海的舒服(現在換他罵我無情無義了)。直到我看到精神科醫師喬治•韋伯的話,我才發現,不只他有問題,我也有問題。我總試圖壓抑自己強烈的情緒(忍不了了,就玉石俱焚,用逃避方式處理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我也試圖壓抑別人的激烈情緒,我總是在當和事佬,當兩個朋友或夥伴在叫罵時,我太急於涉入,告訴他們:「你也對,他也對,為什麼要吵架呢?想開點,想開點。」

    我並不需要急著讓別人像我一樣平靜,他們有他們生氣的理由。就算我不愛看人吵架,我也不該干涉他們。反正他們又不會發生凶殺案,吵完就好了。

    忍耐,但並沒有把怒氣排掉,使許多太容易說「沒關係」的人,化「憤怒」為「憂鬱」,而憂鬱一樣為周邊的人帶來情緒暴力,別人不知道為什麼你不喜歡他,你又為了什麼事愁眉不展。

    很多女人有這樣的經驗,妳花了幾個鐘頭買菜,為情人準備晚餐,他答應要來的,但過了三十分鐘,菜都冷了,他才打電話來說:「我有事不能來。」妳會「溫柔」地說:「沒關係!」然後,他就習慣不把妳的「通牒」當一回事,永遠給妳妳不要的待遇。妳為什麼不好好地、鄭重地告訴他,確實「有關係」,妳很失望?為什麼又要當百分之百的「爛好人」?

    因為事實上確實有關係,而且妳會翻舊帳。有一天,妳選擇離開他,用的可能就是這個他已經忘記了的理由。

    大家都很冤枉。

    適度表達情緒,才不會製造感情的惡性循環。我認識一位真的很溫良恭儉讓的女人,她是個好職員、好主管、好媳婦、好太太、好媽媽。她忍耐丈夫的外遇、替他還債,直到他主動提出離婚(她在這之前連頓脾氣也沒發過),他主動提出,使她覺得「至少這不是我的錯」。離婚後她忍耐丈夫沒付小孩的教育費,又借錢給丈夫,不顧自己身上龐大的負擔……

    她很不快樂。

    在旁人看來,婚後越來越沒良心的丈夫出自她的縱容。不知道她為什麼要對自己這麼壞?

    我知道,除非她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才能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旁人只能看著她在不斷述說這些不公平待遇時,眼光閃爍著「看,我是個多麼好的女人啊!」的驕傲光芒……

    壓抑情緒,動不動說「認命」,是悲觀,可不是樂觀。

    我們的老祖宗雖然說過,「忍一時風平浪靜」,這是句好格言,但請記住,他們可沒叫你「忍永久絕不發言。」

    "吳淡如心靈成長"<tw-letter@yahoo-inc.com>
  • 三大抒壓快樂療法 30世代太倦怠!

       

    每三個台灣上班族,就有一個人出現工作倦怠感。 

    這個數字是台北市上班族協會調查發現的,而上班族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在於「對工作未來的不確定或無力感」。另外,根據安麗日用品今年2月進行的一項「台灣生活樣貌調查」也發現,在20∼59歲人口當中,有近七成的民眾缺乏工作成就感,還有五成的人想要換工作,但其中有八成的人覺得自己壓根沒有機會換工作,更有四成的人連嘗試改變的勇氣都提不起來。 

    工作,已經是台灣民眾的生活重心之一,但工作上的挫折感與缺乏就感,卻幾乎天天讓人鬱鬱寡歡。這不能只用「中年危機」四個字簡單解釋,事實上,即便是剛剛進入職場的  30世代,也同樣面臨類似的心態困境,亟待尋求解決之道。
  • 重拾快樂的三種方法 

    當然,找出自己倦怠的根源並不容易,但仍有許多實質的方式可以創造快樂與活力。音樂創作人李欣芸便靠著芳香療法獲取創作靈感,在同是強調想像力的音樂與香氣中,她以薰香的方式幫助自己轉換不同的心情,取得工作的平衡。 

    多年來提倡飲食療法的孫安迪,也強調攝取各種減壓食物的重要性,他建議30世代最好盡量少接觸電磁波,因為接觸過多電磁波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所以,每天手機講話不超過半小時,不要太靠近電視,另外微波爐、電腦關掉後,也要記得將插頭拔掉。 

    此外,最容易讓自己感覺愉快的元素,不外乎是藝術的表達了。藉由肢體、歌唱的表現,每個人在藝術當中認識自己,「你真正去接受自己喜歡的音樂,然後從你喜歡的東西中得到快樂。」音療師林歆敏說,所以,認識自己何嘗不是撇開倦怠的開始。 

    .飲食療法-減低倦怠感,增加抗壓力 

    壓力久了,免疫力會變差,自律免疫也都會跟著差,失調器官發生病變,身心疾病就一一出籠。為了減低倦怠感,增加抗壓力,台大醫學院免疫學博士孫安迪建議,不妨多攝取下列食物: 

    多補充優質蛋白質。 
    優質蛋白質若攝取不夠,抗壓力便不夠,免疫能力也會跟著下降,而優質蛋白質在蛋、豆類、牛奶、海藻、牛肉、黃豆等食物中較為豐富,上班族每一公斤體重約需攝取1.0∼1.5克的蛋白質,但若一下子攝取太多,則可補充大量蔬菜水果。 

    補充適量的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 
    現在的食物中普遍缺乏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有助於腦袋細胞活性,其中B1、B2、B6更是輔助脢。而一般人總以為水果中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但其實蔬菜種類較多,所以維生素C最好是從蔬菜中獲取,也因此,十份食物當中,蔬果便要占到五份。 

    需補充重要礦物質。 
    如鈣、鎂、鋅、鐵等,其中存在於豆類與海鮮類食物中的鋅,有助於增加免疫力。另外,氨基酸中重要的色氨酸會影響情緒、睡眠,如果感到情緒不佳,不妨可攝取螃蟹、豆腐皮、肉鬆、南瓜子、西瓜子、黑芝麻、葵花子、香蕉、牛奶、蛋等等。 

    .芳香療法-快速解除精神危機 

    肯園資深芳療師黃立文建議,30世代在工作時若有下列幾種狀況時,不妨使用精油快速解除危機感。 

    晚上睡不好,早上不想起來時。 
    早上起不來其實就是一種逃避,這時候就可以用黑雲杉加芫荽,或是松科類的植物精油,在前一天晚上泡澡。芫荽是一種很適合上班族的泡澡精油,可以舒緩你的生理或心理壓力,為你加油打氣。 

    早上上班前無精打采時。 
    選擇可打開觸角、讓你耳聰目明的精油,如鼠尾草、牛膝草等。當你覺得上班前沒有生氣時,可以點一滴在眉心間,一天就會感覺世界的聲音變多、色彩也變多。 

    上班上到一半突然懶散時。 
    可使用肉桂或百里香等精油,這些精油的味道就像是打了你屁股一下,有爆炸性的感覺,但它不適合直接塗在眉心中,反倒是應該塗在手腕、脖子後、腰椎兩側。但如果感覺鬱鬱寡歡時,也可以用花香類的精油。 

    開會完很生氣難過時。 
    可以用一些讓自己冷靜下來的精油,如松科類的道格拉斯杉。這款精油不至於讓情緒太低沈,也不會讓你太過莽撞,不會在第一時間衝到老闆辦公室裡。 

    不願意承認自己處在工作倦怠時。 
    承認是康復的開始,這時候可以使用自我解嘲類的精油,如山雞椒或小茴香,這些精油可以讓人產生動力,當你陷溺在某個狀況時,會有出離的感覺。
  • .音樂療法-好聽,就能舒緩身心 

    不管是音樂、美術、戲劇還是舞蹈,都能緩解一個人的情緒,找到自我的定位。在《莫札特效應》一書中提及,音樂可以緩和腦波的波動,也可以影響呼吸與心跳,達到放鬆的作用,但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音療師林歆敏認為,不管是怎樣的音樂,只要你覺得好聽,都可以有舒緩身心的效果。 

    林歆敏說,音樂其實是很主觀的,每個人開給自己的處方籤也都不同,對某人來說,古典音樂可能很好,但對聽不懂的人來說,不見得就是音樂良方了。以她自己為例,她在上班前會聽比較搖滾的音樂,而下了班,她就找輕鬆舒緩的音樂來聽。 

    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主管洪進麗也表示,現代人人手一個隨身聽,過馬路時候聽、做事的時候也聽,但如果真想從音樂中得到放鬆效果,專注才是必要的。因此,她建議30世代若要從音樂中得到紓壓效果,不妨可以: 

    擷取屬於自己的音樂。 
    音樂隨手可得,但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才能從聆聽中得到放鬆。所以,常常觀察自己在哼什麼歌、聽什麼音樂、常會轉到的音樂電台,為自己找到自己的音樂良方。 

    選擇一個可以放鬆的場所,專注聽音樂。 
    此時還要告訴自己現在是放鬆的時候,再倒杯茶,來上一曲自己喜歡的歌曲,就可以減壓。 

    創作一首屬於自己的歌曲。 
    其實每個人都有此時此刻想要哼唱的歌,有時不妨自己自編自唱,隨便唱個音調或歌詞,不用在意樂理,讓自己輕鬆一下。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