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地球暖化~你有貢獻嗎

如何防止地球暖化   
   
民眾對於「溫室效應」現象,多少抱著與我何干的心態,其實「溫室效應」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活圈,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哪些氣體造成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CO2  )--在溫室效應中占55%的比率。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海年六十億噸的量增加中。  

氟氯碳化物(  CFCs  )--約占24%的泅室效應,目前增加的速率最高。如使用在冷氣機、電冰箱的冷煤、電子零件清潔劑、噴霧劑、滅火器等,都含有  CFCs  的作分,同時此類化合物也是破壞臭氧層的禍首。 

甲烷(CH4  )--約有15%的溫室效應由此而起,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主要來自牲畜、水田及掩埋場的排放。 

氧化亞氮(N2O  )約有  6%的溫室效應由此氣體引起,係由燃燒化石燃料、微生物及化學冒料分解所排放。 

臭氧(O3)--來自地面污染,如汽、機車、發電廠、煉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臭氧。 
 

你我都可以都做的

1.多種樹、不要砍樹。 

2.以腳踏車或大眾交通工其代步、能步行更好。 

3.不用氟氯碳化物噴霧產品。 

4.盡量減少使用冷、暖氣機。 

5.節約用電。 

有待努力的方向

1.儘可能設置甲烷(沼氣)回收系統。 

2.加強太陽能、風力、水力等替代能源的研究與運用 

3.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鼓勵節約能源。 


∼多關心我們居住的地球位後代子孫保留生存空間∼
  • 地球暖化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然氣等石化燃
    料,用石化燃料,會在空氣中釋出二氧化碳,造成地球的暖
    化,成了另一個環保大問題。

    適量二氧化碳能夠保持生物呼吸的平衡及溫度的平衡.但是
    我們並不太知道這些,尤其是後者。

    地球透過大氣層接受大陽傳來的紅外線,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又吸收這些紅外線,這就是所謂的「溫室效應」。我們可以
    說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燃料。

    空氣�二氧化碳增加,就會造成地表溫度的升高。地球持續
    暖化,海水開始膨脹,體積增加,冰河以及極地的冰也開始
    融化,於是海平面上升,平地的都市面臨浸水的危機,沿岸
    的農地也會被淹沒,使世界面臨食糧不足的困境。

    另外,森林大量被破壞也書使二氧化碳大增,是造成地球暖
    化的另一重大原因。
  • 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得不到有效遏制,北極冰蓋很可能在100年內完全消失。(法新社) 

    【大紀元3月18日訊】  「冬天滑雪無著落、北極熊不知冬眠、候鳥不遷徙、櫻花提前怒放」,這一切讓人們大大的感受到全球暖冬的現象,也同時令科學家們憂心不己,因此努力鑽研緩解全球變暖的「偏方」,不過這些被稱為在「偉大」和「白癡」間搖擺的「偏方」能不能「治大病」,科學界還爭論不休。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近日完成一份報告,總結科學家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提出的設想,其中一些正被付諸實踐。NASA  「艾姆斯研究中心」負責人西蒙.沃登說,其中一些提議在「偉大」和「白癡」間搖擺。
    科學家觀察到,1991年6月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後,噴出的火山灰噴入大氣層後,與水蒸氣反應形成硫酸微粒能夠反射陽光,結果讓地球溫度降低大約1年的時間。

    因此科學家建議以人工製造這種效果,利用噴射引擎、炮彈或氣球把硫酸鹽送進大氣層,製造出減少日照的效果。

    不過,根據電腦模擬測試發現,要獲得這種「火山效果」,每個月必須噴射幾萬噸硫酸鹽。有科學家認為,與其採用這種荒唐的作法,還不如設法解決本質問題。

    科學家們還想出了向大海施鐵肥的方法,希望通過向海中施加鐵元素,促進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浮游生物生長。海洋研究專家說,向海洋大規模投放肥料將改變海面與深海的溫差,對海洋生物造成顯著影響。不過,此舉會不會造成環境衝擊?還不得而知。

    美國一家私人公司正打算將此設想付諸實踐。加利福尼亞州福斯特城的普蘭托斯公司的船上周已經起航,準備向太平洋倒入50噸鐵粉。

    而「地球陽傘」的計畫則被美聯社評為最離譜的降溫設想。科學家建議在太陽和地球之間部署1  6萬億個太空「飛碟」,組成像遮陽傘一樣的太陽罩,為地球抵擋陽光,降低地球發燒的程度。

    科學家還想到,在大約60公尺的高塔上裝上大型空氣過濾器,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但是預計大約需要10萬個高塔才能發生作用。

    科學家們的奇思妙想無非是想緩解全球暖化問題,但許多專家還是認為,積極減少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生態系統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環境急劇惡化,其中又以全球暖化所引起的氣候異常,帶來風災水害不斷,土地沙漠化等問題最為嚴重。面對這一波全球環境大災難問題的同時,以「人」為思考的傳統生態哲學,逐漸被取代,以「自然萬物」為主的新深層生態觀念正醞釀成為未來的主流生態觀。 

     傳統生態觀念在世紀交替之際的大逆轉,二氧化碳扮演相當大的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無色、無味、無毒,普遍存在於大氣層中,任何碳氫化合物,只要經過燃燒、裂解,最後的產物都是水及二氧化碳。如果燃燒不完全,就會產生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物質,包括一氧化碳、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其中不乏是致癌化學物質。為了保護人類,科學家窮盡各種可能方法,促使碳氫化合物完全燃燒。 

     這種以人為本的自然生態環境,一直是過去的生態觀主流。各種技術的發展、或生活品質的提昇,也都以人為思考。天生萬物為人類所用,成為推動工業化原動力,凡是對人類有害的事物,都要藉由科技力量排除。但這種思考不到二百年,就受到挑戰。 

     自然界生態體系大體可分成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三大類。綠色植物吸收大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以及水,行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碳氫化合物),第一級消費者的草食性動物再以綠色植物的食物;第二級消費者肉食動物則以草食性動物為食物。這些消費者與生產者死後,則靠著細菌分解者分解成為氮、磷及水等物質,再提供綠色植物所使用。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成為地球生態系循環不已,生生不息生態鏈。 

     地球生物第一個生存要件是地球維持一定的溫度體系,不能忽冷忽熱。地球白天經過太陽光照射,溫度升高;夜晚溫度急劇下降。為克服日夜溫差的問題,大氣層中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由其在白天中吸收太陽光熱能,到了晚上再釋放出來,以提高夜晚溫度,減緩地球日夜溫差的問題。因此,二氧化碳在保護人體健康,維持地球適於人類生存上,是主要功臣。但隨著工業化革命後,二氧化碳的角色發生顯著改變,甚至成為廿一世紀最大的環境殺手。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是維持一定的,大約是二百八十PPM(一PPM為一百萬分之一),如此地球才能維持恆溫狀態。要維持二氧化碳濃度的穩定,就是靠著生產者、消費者以及分解者的生態鏈。 

     自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整個生態系起了極大的變化,人類開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並且大量砍伐森林,造成二氧化碳急劇增加,目前大約是三百五十三PPM,每年仍以○•五%的速率增加,也就是說,包圍地球的溫室氣體變厚了,地球被包在更厚的「毯子」裡,全球暖化問題於焉誕生。因此造成許多地區出現怪異的天氣。原本冬天溫暖的美國加州,頻頻被風暴偷襲;墨西哥灣東南各州龍捲風不斷;太平洋颶風不斷;加拿大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暴風雪;熱帶地區出現百年以來第一場雪;巴布亞新幾內亞在遭地震引發大海嘯前,面臨五十年最嚴重的乾旱。各種環境災難還包括乾旱引發森林大火、海域珊瑚白化、食物鏈的基礎海中浮游生物嚴重減少,沒有食物可吃的魚類及鳥類因此不是死亡,就是到別處覓食,嚴重打擊當地生態。 

     二氧化碳的例子說明了,人類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創造工業文明,但卻帶來毀滅性的環境災難。這個例子說明了技術不是萬能,必須尊重自然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在生態體系中,人只是其中一份子而已,並非主軸。但人類藉由聰明智慧,利用科技,讓天生萬物為人類使用、差遣。但科技可以滿足部份人類的生活慾望,人類卻無法扭轉可能帶來的大自然破滅的大災難,也因此產生以萬物為本的新生態觀。人類究竟如何面對此一重大問題,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最主要的課題之一
  • 廿一世紀的地球 可能更熱【1999/04/25、蕃薯藤新聞網】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二日路透電)  美國政府聘雇的科學  家今天發布報告警告說,人類二氧化碳廢氣的大量排放  ,將會使地球溫度在下一世紀平均升高華氏三度,約合  攝氏二度。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NCAR)  」今天發布  預測報告指出,地球氣溫假如持續暖化升高,將使極地  的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並且擾亂正常的氣候型態,  引發乾旱、嚴重風暴、龍捲風、颶風、冰風暴。 

    舉例言之,假如地球氣溫持續升高,美國的大草原  地區與西南地區的降雨量與降雪量,將會比平時多增加  百分之四十。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是出資贊助「NCAR」  的機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人員賈克柏發布聲明說  :「NCAR的預測模式結果,對地球人類各種恆常活  動所造成的氣候型態變異現象,提供了真知灼見。」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上述報告,包含運用電腦  來模擬地球的氣候變化,科學家採用自一八七○年至一  九九○年人類已有記錄的氣象數據來運算,然後預測至  西元二一○○年時的可能氣候變化。 

    「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聲明說:「假如沒有天災  人禍的重大特殊變化,地球平均氣溫會上升華氏三度  (  攝氏二度)  ,假如二氧化碳的廢氣排放有所限制的話,  地球平均溫會上升華氏二度  (攝氏一點五度),這些溫  度變化比遠自一九○○年代以來的地球暖化效應,還要  高出二至三倍。」 

    二氧化碳正是科學家所稱的「溫室效應氣體」,它  可協助大氣層吸納熱氣,無法排出,以致會升高全地球  的整體氣溫,二氧化碳之所以大量產生排放,人類燃燒  汽油和煤炭正是罪魁禍首。 

  • 何謂地球暖化?
        是指全球氣溫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而上升,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由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引起。二氧化碳會吸收太陽中的長波輻射,增加地球的溫度。如家中的門窗都關起來,而你在裡面呼吸時將吐出二氧化碳,隨著呼出量的增加,其濃度相對增加,慢慢地,你便會感覺到室內空氣有點悶,這種「悶」就如同造成地球暖化現象的溫室效應一樣,換句話說,地球就如同你的家,門窗就如同大片的森林與植物,在地球上的工廠、動物與交通工具(凡與人類活動有關的事情)都會排出二氧化碳,若是地球內的空氣欠缺循環,那麼你就會感覺到地球慢慢地變得「溫暖」了。


    可能的形成原因
    十八世紀中葉,在工業革命之後,加速了人口成長。由於人口成長速度過快,在有限的地球資源中,人類為了繼續追尋經濟發展,而犧牲地球的天然資源。經過多年研究,形成地球暖化的原因如下:


                        (一)溫室效應與森林砍伐大量開採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學燃料:
    大規模砍伐森林,取得耕地;在取得這些能源、資源的過程中,破壞了原本大自然所形成之微妙平衡,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氧的循環」受到了破壞,原本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後,再將新鮮的氧氣釋放回空氣中。


                    (二)空氣污染:
    人類的工業生產也會排出大量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如水汽、一氧化碳、臭氧、甲烷、氮氧化物及氟氡碳化物等,主要以燃燒達成,因為燃燒會需要氧氣,並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得太陽中的長波輻射被吸收而造成溫室效應。


                        (三)可能造成的危害:
    學者專家預測,全球溫度的上升,將造成兩極氣溫增高,導致格陵蘭與南極冰帽融化,可能使得海平面上升0.2到1.4
    公尺左右,許多城市將因陸地變成茫茫大海而被淹沒,海岸線60公里以內約占全世界1/3的人口,將深受其害。中緯度地區可能因受到聖嬰現象而面臨旱災或沙塵暴的威脅,許多農業地區將不毛之地的沙漠。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所有的地區都會或多或少地遭受氣候變暖的不利影響。常鬧水荒的南方發展中國家地區將會遭遇更多的熱帶颱  風、乾旱和嚴重的沙漠化,農業產量下降,還可能出現飢荒和流行性疫病;更多如颶風、洪災及旱災等。


            如何防止地球持續暖化:
    透過取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的平衡,在不傷害環境的前提下,繼續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的開發,將可減緩地球暖化的發生。具體的做法有:
    1.  減少能源的浪費或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隨手關燈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將可有效節約能源,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2.  植樹與造林,為地球開扇窗:
    阻止目前所有森林的濫墾濫伐,並執行有計畫的造林,大量種植樹木,以發揮其淨化大氣的功能。
    3.研發乾淨能源來取代:
    潔淨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風力、水力、潮汐及氫燃料等不需經由燃燒產生能源的方式,能有效避免二氧化碳的產生,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利用資源。

  • 全球暖化╱格陵蘭島冰融 破洞如40樓層高

      更新日期:2007/08/03  13:43  記者:記者蔡慧萱╱編譯 
    今年夏天全球都熱得發燒,而北極附近的丹麥所屬的格陵蘭島,也因為高溫影響史的春天提早到來,甚至連融冰的速度都出奇地快。其中,格陵蘭島中央已經出現了一個40層樓高,約三個街道寬的破洞。科學家和當地居民都急著想知道,未來格陵蘭島會不會就此冰雪不復見。

    溫室效應的威力持續擴散,就連長期覆蓋冰雪的格陵蘭島都出現了異常氣候,住在格陵蘭島西海岸的居民明顯感受到了,平常迎接遊客在雪上奔跑的小狗,原本可以帶著大家在雪上奔跑到4月,現在則是1月不到就已經沒有積雪了,漁民也開始擔心生計,因為冷水魚群似乎快消失了。一名到當地觀光的遊客雪爾斯得看了之後,也憂心的表示,「我想漁民最害怕的就是冷水生物群正在消失,而漁民的捕魚工具都是捕冷水魚類,他們未來恐怕得破費買新器材了。」

    僅管全球媒體和科學家都大聲呼籲注意溫室效應,然而造成溫室效應的最基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科學家都還沒找出答案,紐約海洋學家霍蘭表示,「我們還無法預測海水改變的程度,我們困住了,我們之所以困住,是因為我們沒辦法具體歸類出這些我們從來沒觀察過的變化。」

    過去12年,格陵蘭的冰河每年消退範圍都達到15公里,科學家推測,當地所消失的冰河面積等於是世界其他冰河的兩倍。為了能夠分析出冰山迅速融解,甚至是地球溫度飆高的原因,科學家帶著偵測儀器坐上小飛機,飛到了過去從沒人收集數據的格陵蘭島冰山,希望未來能藉由每日、每月是甚至每年的變化,找出氣候轉變的主因。

    格陵蘭是世界第一大島,85%的面積全被冰雪覆蓋,根據美國新罕布夏州大學研究員,格陵蘭島冰山每日位移27.5公尺,主要原因是溶化,由於位移速度太快,顯見氣候暖化的速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科學家也預測,一旦格陵蘭冰河完全消融,海平面將上升到7公尺,到時候紐約跟倫敦等大都會都將泡在海水中。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