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故我在─周芬伶寫前夫、亡友 靈感來得霸道(轉貼)

周芬伶寫前夫、亡友  靈感來得霸道  (轉貼來源:中時副刊)

陳希林╱台北報導   (20050425) 
     
        散文風格從溫柔婉約變換為陰暗失序,作家周芬伶最近以新作《母系銀河》重新指向希望光明。「不要讓人家說,寫(婚變、子離)那麼久了,還在寫這些事。」她說。

        出道寫作20餘年,目前任教東海大學中文系的周芬伶說自己約以3年一部散文的速度創作。「以前的是傳統寫法,」她描述早年作品:「溫柔婉約,就是中文系的乖乖女。」   

        展開實驗性的書寫之際,作家在生活上經歷巨大變動,上一部散文《汝色》連她自己都覺得陰暗,「寫完後我都不敢再看一次」。去年底她的摯友因病去世,在撰寫一系列懷念的作品時,新作《母系銀河》的結構也變得清楚,成為「憶友」、「家族」、「兒子」三部分。

        書寫了骨肉分離的哀傷、車禍意外的肉身之痛、哀悼亡友的離世,都是從未發表過的作品。周芬伶在這些作品當中看見自己文章情感的轉變,她說與之前相比,已經有了溫暖的感情,變得更有希望與光明。

        筆下提及家人、朋友、前夫或兒子,難免會有顧慮。「我也怕兒子不理我啊,」她描述:「但這些年覺得顧慮的事太多,連自己都不曉得明天會不會活著呢。」所以,她強調:「就寫自己最想寫的東西,如果會得罪人,算了吧!」

        實際動筆的時候,往往沒有太多時間顧慮。「靈感來了,是很霸道的,」她說:「來得快去得也快。」加上新世紀開始之後學會了電腦,有裁剪、重組、增刪的高度自由,周芬伶現在一下筆就不能停止,自己都覺得思緒在電腦上變得更自由。

        對她來說,這些豐碩的寫作成果是一種自我的對話過程。例如與亡友相關的作品,旨在「讓我的朋友重活一次」;講到自己以往的家庭,她希望不帶敵意,沒有批判,只是讓過程重現一次,「希望別人也這麼想」。

        同時,她也在找尋一種敘述的聲音,一種如歌般的調子,有別於既有父系社會的方法。「好像婚姻不幸福的人就得沉沒,失去說話的權利,只有家庭幸福的人才能發言。」周芬伶希望,她的作品可以為處境相同的人提供一點鼓舞。
  • 在幾年前,讀了周芬伶的幾本書,像是〈絕美〉、〈世界是薔薇的〉、〈周芬伶精選集〉等等,當時只覺得她寫法細膩到不容易體會她的感受,但是在她的感情氛圍中是能感受她態度的改變。一種從不食人間煙火到隱含失望、憤怒的女人,也許是她的生活讓她改變。

    曾拿著書給她簽名,目前手上的一本〈周芬伶精選集〉還留有她的簽名,上面寫著「活在薔薇的世界」,不過這在當時可能只是激勵讀者而已,對她而言這段路並不是薔薇色的。

    在聽她演講的時候,不同於我看到的其他女作家的開朗鮮明,不同於我所看到的廖玉蕙、蔡素芬、李昂、平路、廖輝英、張曉風等等作家臉上的那股自信,她臉上是帶著愁容的,語言也比較鋒利,也許對於她過往的不快是相當痛心的。

    也許她的新作能跳脫出以往的風格,還有她自己也能走過。真心祝福她....
  • 周芬伶是我很欣賞的女性作家

    沈靜時代的〈絕美〉(千辛萬苦才弄到這本書喔)

    新婚時期的〈花房之歌〉、〈閣樓上的女子〉、〈戀物人語〉、〈熱夜〉

    那個時代的她溫暖而青春,書寫家族故事,頗有琦君的風格,但文字更流麗

    然後〈汝色〉開始,她沉入灰暗的世界,可是這本散文集仍是好的,因為感覺她開始剔骨割肉,每分感覺都真切的讓人心痛,那是她轉變的開始

    我倒覺得混亂失序的是小說

    但在那其中周芬伶開始蓄積能量

    我很喜歡新近的這本母系銀河

    這將會是近期女性書寫的經典吧

    可是開始有光

    我知道周芬伶終於找到出口

    找到自己的房間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