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請教各位工作壓力大的同仁~~

工作了4年
累積了一身心的負面能量
剛剛又突然地發生"呼吸不順.腿軟"的狀況(不是第一次了)
想請教各位有啥的好建議可以暫時脫離名為"壓力"的東西

因為覺得每次都循環在
公司-->回家-->睡覺-->隔天上班  的輪迴中  (自以為的休息模式)
我想改變一下
可以請各位提供你們的做法嗎?
謝謝

  • 1.改變生活習慣可以適度解除工作倦怠

    如  走不同的路回家/上班
    培養興趣或嗜好-可以去上課或自學  多交點同好的朋友
    培養運動的習慣  -可找自已喜歡且有興趣的項目
    以上都可以交到朋友呀

    "培養"不易喔~  可能初期並無熱情  但若真的喜歡
    持續下去  可以培養出一輩子的喜好

    2.善用時間管理
      不要在公司待太久的時間
      絕不將工作帶回家
      一週一家要放1~2天的假


    3.暫時的
      去短期的旅遊-5~10天
      睡前聽點音樂
      或睡前什麼都不作  回想一下今天的事  然後深呼吸  並放下它

    相信我  就算再忙你都會有空作以上的事的
    我曾一週工作七天  連續五年
    到後期  我瞭解我必須要作改變  不然.....
    所以  絕對有時間去運動或作自已喜歡的事的



  • 我是選擇如何在工作中擁有自己喜歡的...(套用)

    例如,  我會帶一副耳機跟MP3去公司.
    中午吃完飯,  一邊休息一邊聽歌.

    我也會挑選自己喜歡的一組文具帶去.
    如果興致好就拿自己的文具出來用.
    如果得到現場,  那就拿公司的比較不心疼.
    ---

    工作外:

    我有一個比較常去的球場跟泳池.
    某幾間餐廳跟新天地(下班後去看電影).
    買書/買CD/買DVD~
    ---

    重要的一點,  明瞭上班不是賣命.
    我花很久的時間才學會不把工作帶回家.

    另外,  培養一個可以轉移注意力的興趣也不錯.
    或有個人陪伴,  那也可以轉移注意力,  哈.
  • 泡澡
    沒時間起碼也要泡腳
    泡到稍稍出汗再睡覺
    可以讓身體放鬆
    促進深度睡眠    得到充分的休息

    對我而言
    旅行    換換環境 
    是最好的休息與充電

    放假回來    又是一條好漢!

  • 車子都要進廠維修了

    更何況身體當然要去保養啊


    不要忽略身體任何的訊息


    版主.

    要適度放鬆. 

    去放個假做自己喜歡的事  是個好方法哦.
  • 其實呢,  不要往裡面想.

    如果公司是你的,  那沒話說.

    如果不是,  知道問題也不要強求解決.

    盡力而為,  這四個字說得簡單.

    但如何拿捏卻是很微妙的.

    心裡依舊紛亂,  是因為還沒放開.

    既然辭職了,  就別想了吧  ^_^


  • 現在的人真的生活的很辛苦


    我壓力過大的時後……
    放假的時後會在家當宅女一整天
    然後什麼也不做就賴在沙發上或床上一整天


    飲料、糖果、雜誌、音樂、ndsl
    準備好
    然後手機關靜音
    就這樣懶懶的過一天
    什麼事不去想也不去做


    睡覺前再好好的去泡個澡
    保養一下身心俱疲的身心靈


    通常能多少獲得一些抒壓的感覺




  • geisha的話:
    謝謝以上的"同伴們"

    說實在的        現在的狀況像是"深度"的工作倦怠
    看清工作上所面臨的窘境    卻無法得到任何實質的解決
    只能消極的不去想它    然後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過
    ---

    喝喝小酒    想麻醉一下神智        結果換來的是一身的酒疹
    卯起來借書閱讀    想轉換情緒        後來覺得思緒紊亂
    像是一灘"優養化"後的死水    好的壞的東西(想法)一直進來
    卻宣洩不了甚麼
    ---

    不過        好消息是我已提出辭呈
    只是        現在還在"徵人"的階段    哀            好難熬的倒數阿

    (好像變成吐苦水專欄了~~)
    ======

    看來你的情況和我很像,現在工作不管碰到什麼事情,即使再簡單不過,但心中只有「排斥」兩個字。
  • 這樣看下來,版主的狀況跟我很像…
    只是我還沒有你的"勇氣"-----離職
    所以,我只能盡量學習"放下"
    努力的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多愛自已一些!!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