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逼人民在不安中花錢,於心何忍?
由奢入儉難。這年頭,更難。
原本大家都說,幾年來的全球經濟泡沫,都是美國人太愛花錢的習慣所引起的。大家都說,都是因為美國人存太少,借太多,瘋狂消費,才造成中國製造大賣,油價狂飆、原物料價格大漲。
大家都說,這種寅吃卯糧的現象,是不健康的,一個健康的經濟,應該是家家聰明地儲蓄,人人理性地花錢,拒絕浪費,避免奢華。總之,不要亂買東西,要降低慾望,要活得簡單,世界才會更美好。
美好?看看現在美國,消費慾望大減了,民調顯示多數人現在不敢亂花錢,更多人想把錢存起來。結果呢?從美國到日本,從冰島到台灣,景氣冷到不行,所有政府都說:拜託,趕快消費吧,繼續花錢。在台灣,政府想要「振興經濟」,不是發現金,而是寧可花錢印製消費券,就是怕大家只存不花;這幾天,全世界爭相降息,更是要打擊你的存錢意願,就是不要你由奢入儉。
由奢入儉,之所以難,一是面子,難看;二是人心,總是易取難捨;三是牽連,消費習慣的改變,總會連帶影響周邊的人,而別人,未必想要你這麼做。世界今天所面臨的,正是這樣的處境。在全球經濟競賽場上,哪個國家有臉讓數據縮水?已經過慣的好日子,有多少人捨得放棄?何況,只有人談成長率,哪有人比衰退的?
尤其,現在大家都看到了,當消費者都緊縮荷包,從大公司到小攤販,生意頓少,馬上就得裁員減薪。被裁、收入短少的員工,還有他們的家庭,接下來怎麼過活?換句話說,照現在政府說法與作法,你不消費,等於害人失業。今天的人民,想要由奢入儉,談何容易?
正因為不容易,政府此刻才應該幫助人民減輕由奢入儉過程中的痛苦,而不是反過來,加重人民的負擔,硬逼著人們花錢。
首先,當然是放下面子,誠實面對此刻的經濟現實。多年來,經濟成長數字的追求,固然是進步的動力,大家也已經習慣了這種求進步的方式,但打從八○年代以來,這樣的「發展」本身,早就不是健康的現象。韓國的李明博,台灣的馬英九,都應該承認自己選前的誤判,誠實地告訴老百姓,七四七,六三三,對人民而言都不是最可行的承諾。今天,每個國家都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而不是繼續盲目地在數字上比高低;我們得放下對過去好日子的緬懷,回過頭捲起袖子,努力地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
放下面子之後,是回歸裡子,實在地替人民解決難題。橫躺在面前的兩大難題,再清楚不過:低利率與高失業率。先說利率,經過這星期的大幅降息之後,人們辛苦掙來的存款,已近乎無「利」可言。政府不應一味地投身全球降息競賽,只顧著讓銀行有更好的利潤、讓企業能用更低的代價取得資金,相反的,一來應該多替數以百萬計的存款戶著想,讓人們從儲蓄中獲得更多的利潤,二來也要鼓勵人民保護這些存款,不要再被誘拐到高風險的投機市場。總之,要讓由奢入儉的人獲得獎勵,而不是懲罰。
至於隨之而來百業衰退,及這幾天來議論紛紛的失業危機,這正是沒了信用泡沫支撐後的經濟,所出現的必然後遺症。政府不應眼睜睜看著企業粗暴地裁員,而是應更有創意地找出雙贏的──套用歐巴馬的話──「非正統」作法。比方說,在裁員之前,高階經理人都應自己先大幅減薪;企業應與基層勞工協調,可以在不影響生計的前提下,適度降低所得,但未來倘若企業度過難關,員工也應獲得合理的補償
原本大家都說,幾年來的全球經濟泡沫,都是美國人太愛花錢的習慣所引起的。大家都說,都是因為美國人存太少,借太多,瘋狂消費,才造成中國製造大賣,油價狂飆、原物料價格大漲。
大家都說,這種寅吃卯糧的現象,是不健康的,一個健康的經濟,應該是家家聰明地儲蓄,人人理性地花錢,拒絕浪費,避免奢華。總之,不要亂買東西,要降低慾望,要活得簡單,世界才會更美好。
美好?看看現在美國,消費慾望大減了,民調顯示多數人現在不敢亂花錢,更多人想把錢存起來。結果呢?從美國到日本,從冰島到台灣,景氣冷到不行,所有政府都說:拜託,趕快消費吧,繼續花錢。在台灣,政府想要「振興經濟」,不是發現金,而是寧可花錢印製消費券,就是怕大家只存不花;這幾天,全世界爭相降息,更是要打擊你的存錢意願,就是不要你由奢入儉。
由奢入儉,之所以難,一是面子,難看;二是人心,總是易取難捨;三是牽連,消費習慣的改變,總會連帶影響周邊的人,而別人,未必想要你這麼做。世界今天所面臨的,正是這樣的處境。在全球經濟競賽場上,哪個國家有臉讓數據縮水?已經過慣的好日子,有多少人捨得放棄?何況,只有人談成長率,哪有人比衰退的?
尤其,現在大家都看到了,當消費者都緊縮荷包,從大公司到小攤販,生意頓少,馬上就得裁員減薪。被裁、收入短少的員工,還有他們的家庭,接下來怎麼過活?換句話說,照現在政府說法與作法,你不消費,等於害人失業。今天的人民,想要由奢入儉,談何容易?
正因為不容易,政府此刻才應該幫助人民減輕由奢入儉過程中的痛苦,而不是反過來,加重人民的負擔,硬逼著人們花錢。
首先,當然是放下面子,誠實面對此刻的經濟現實。多年來,經濟成長數字的追求,固然是進步的動力,大家也已經習慣了這種求進步的方式,但打從八○年代以來,這樣的「發展」本身,早就不是健康的現象。韓國的李明博,台灣的馬英九,都應該承認自己選前的誤判,誠實地告訴老百姓,七四七,六三三,對人民而言都不是最可行的承諾。今天,每個國家都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而不是繼續盲目地在數字上比高低;我們得放下對過去好日子的緬懷,回過頭捲起袖子,努力地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
放下面子之後,是回歸裡子,實在地替人民解決難題。橫躺在面前的兩大難題,再清楚不過:低利率與高失業率。先說利率,經過這星期的大幅降息之後,人們辛苦掙來的存款,已近乎無「利」可言。政府不應一味地投身全球降息競賽,只顧著讓銀行有更好的利潤、讓企業能用更低的代價取得資金,相反的,一來應該多替數以百萬計的存款戶著想,讓人們從儲蓄中獲得更多的利潤,二來也要鼓勵人民保護這些存款,不要再被誘拐到高風險的投機市場。總之,要讓由奢入儉的人獲得獎勵,而不是懲罰。
至於隨之而來百業衰退,及這幾天來議論紛紛的失業危機,這正是沒了信用泡沫支撐後的經濟,所出現的必然後遺症。政府不應眼睜睜看著企業粗暴地裁員,而是應更有創意地找出雙贏的──套用歐巴馬的話──「非正統」作法。比方說,在裁員之前,高階經理人都應自己先大幅減薪;企業應與基層勞工協調,可以在不影響生計的前提下,適度降低所得,但未來倘若企業度過難關,員工也應獲得合理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