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得癌症的同事喜怒無常

有個年輕同事割了乳癌了
因瘤小於一公分
乳房沒切除

對她很友善
但她卻喜怒無常
忽冷忽熱
說話還蠻愛訓人

工作上大家都很讓著她
她少了別人也就多做了

她不知別人是讓她
還理直氣壯閃避工作

還這麼年輕
難道就永遠用這種心態工作嗎



  • 生過這樣的病通常情緒不是很穩定,也許會擔心復發
  • s&c
    s&c
    她愛擺臭臉

    我總按奈脾氣陪笑臉
    但她很像以為別人沒脾氣

    其實瘤也割了
    工作上完全沒有失能
    投入工作有充實感就會快樂啊
    客氣地和同事相處每天就愉快啊

    癌症其實和性格有高度相關
    這樣不是給自己養癌細胞嗎?
  • 他以前就是喜怒無常    還是得癌之後才這樣的
    每個人對這個癌的情緒不同
    因為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    大家都說要樂觀(說的很輕鬆)
    我想只有真正得癌的人才知道心酸吧
    不用太高格要求他吧
    你想想有些工作上身體健康的人不也是這樣沒道理
    我們只有做好自己工作調適心情
    每個人對自己人生負責   
    根本也管不了別人了吧

    其實我有一個同事也是得癌
    他是斷絕所有人對他關心與聯絡
    我們尊重他的選擇  只能默默關心 
  • 想必你工作時應該受了那位同事不少氣
    但生氣時說話時的用言反而要更加謹慎

    這句  [  癌症其實和性格有高度相關  ]  說的人也許沒有什麼惡意,但對一個癌症患者或其家屬而言,可能會造成心理某程度的傷害。這意思有點像是過去人會說,被雷擊的人是遭天遺。


    悲觀的人無法和樂觀的人作同步快樂,也許是因為傷痛還未褪去。

  • 或許是因為你沒有得乳癌   

    所以無法理解
  • 年紀輕輕就得癌症
    在心理上的衝擊很大
    有時候連癌症患者自己都不知道
    或是很難具體說明這種衝擊
    如果比較喜怒無常情緒起伏大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即使切除了癌症細胞
    那並不表示她是All  clear
    接下來多半還會伴隨著其他的治療以及追蹤觀察
    所謂的癌症是伴隨著對死亡的恐懼
    無時無刻不籠罩在患者的身上的

    其實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事情真的不太容易
    尤其是你覺得受了委曲的時候
    自然而然的喪失了某種客觀性

    如果你真的想改善這種壓抑的狀況
    試著跟同事老實的談談
    如果你只是想要發洩怨氣
    那就要在現實生活中繼續忍受這種喜怒無常

    所謂能者多勞
    心有餘而力不足者,  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多體諒
    心有餘而力足者,  還可以改變環境,從窘迫的現狀脫困
  • 就當她天天都來"大姨媽"  心情不佳吧!!!!!!

    敬隔壁的阿花如敬佛~.~"

    她是來考驗妳的脾氣的,人生中難免都會遇到這樣的人....
  • 問她怎麼了。
  • 我要是她同事 
    我會多體諒她
    畢竟得癌症的恐懼及壓力不是一般的小事
    妳同事內心一定很不安
    多體諒她一下吧
  • 說不定,她也不喜歡大家對他很客氣

    以前你們怎麼和她相處就和以前一樣

    不要因為她生病了,治療好了後

    大家對她又像病人一樣的看待.....
  • s&c的話:
    癌症其實和性格有高度相關
    這樣不是給自己養癌細胞嗎?
    ---------------------

    是啊.
    但若她自己不了解這一點
    其它人幫她擔心,  也沒用

    又或,  大家同事,  約去吃飯,  一起"開導"她呢?
  • 情緒不穩難免,就當作功德,賣計較啦!!
  • 版主
    你就多讓一下她吧
    我想她的病是讓他真的很怕.不管是心理或生理
    多讓一下她吧.
    如果你還是不喜歡她的話.就回避她.減少你們的磨擦
  • 只能保祐她接下來不會換新工作
    我想新的工作環境是不會找一個充滿負面情緒的人
    而你們正好是在她發病到治療過程中的同事
    相對可能要多體諒她
    要不然別人可能就會覺得你們沒有同情心
    受了點氣  你就自己多調適一下
    別讓她影響你的好心情
  • 看來他現在還是處於罹患重病的否定期
    而且在我們醫事人員的眼中
    覺得他好像沒有得到身邊親友的支持
    所以停留在否定期還滿久滴

    真的是很可憐
    就是生病所以情緒比較起伏不定
    建議你們同事中有誰以前跟他比較好的
    多了解他親人對他疾病是否關心的情況
    你們真的只有關懷他而已啦
    我想他可能也不希望自己變成這樣子唄
  • 生病的人脾氣都比較不好吧!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