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所講的國語,要俗稱「北京話」呢??

我們所講的國語、華語,也就是大陸所稱的「普通話」
為什麼都俗稱「北京話」呢??
我們所講的這個國語,難道在以前是只有在北京才在講的嗎??
中國古代的其他地方,所講的語言,都不是我們今天的這個國語嗎??
這個國語在古代,是只有在北京這個地方才有在講的嗎??   



  • 同學

    你國高中沒讀過歷史嗎?

  • 腔調其實不同.

    北京沒有方言,  普通話就是類似北京話的發音,  但各地因為方言的因素,  發音不見得  ...

    唐代的國語,  聽說是客語.
  • 實際去和各地的大陸同胞講講話啦!

    我們公司,  大陸多個地方有分公司,  當地同事多  ...
  • 老朽曾聽過一位對中國大陸歷史很有興趣的導遊朋友說過有關”普通話”的由來
    自滿州人入主中原之後
    為求安定民心  
    ”盡可能”以漢人漢語的方式治國
    經過了康.雍.乾三世之豐饒鼎盛
    由其此三皇對漢人的歷史文化相當推崇
    滿漢逐日同融
    所以現在的普通話是經過滿漢融合過後所發展而出的
    與明朝時期的漢語略有不同


    老朽也是道聽塗說
    若有謬誤  請見諒囉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民主共和國和澳門共和國,將我們的國語稱為「普通話」
    ==================================================

    香港和澳門不是大陸的特別行政區嗎??
    並不是獨立的國家啊~~
    怎麼會叫做「共和國」呢??
  • 普通話跟國語是共產黨跟國民黨幫他灌上的正式名詞
    這種語言源自北京
    一般而言從前稱為『官話』

    但源自北京並不表示他是北京居民的本土語言
    他是融合了滿清執政者帶來的滿州話跟原本北京上層用語所形成的

    現在的英文名詞為Mandarin
    這個字的發音有許多人說是源自"滿大人"的音譯
    代表這個語言原本專為北京滿清統治上層階級的使用

    在外國這個字就是指國語.  也就是普通話
    而Chinese  這個字包含得太廣泛.  多達幾百種的地方方言都可以用這個字

    舉個例子.  如果徵人廣告上的職位需求是
    『必須說廣東話.  會台語跟國語更佳』
    那英文會是
    "Cantonese  is  a  must;  Taiwanese  and  Mandarin  will  be  a  plus"
  • 其實在民國初期  中國各地都各有方言
    北京話是官語  但也僅是中國眾多語言之一
    國民政府最後是用投票的方式來選擇所謂的國語
    據說廣東話只差北京話一票  因此以北京話定為國語 
  • 普通話(或是國語)和北京話不一樣哦﹗
    北京話有「兒」音,而普通話沒有。
    例如「花」,如果是北京話就是「花兒」,但是注意~在北京話這兩個字要同時發音,不能念成兩個字﹗
  • 現代標準漢語,即普通話(中國大陸、港澳)、國語(台灣)、華語(東南亞),是指現當代於漢語主要流傳地區被當成漢語標準音的漢語口音,廣泛應用於中國大陸、台灣、港澳及海外華文社會。這些標準語均以"北京話"為基準音,以漢語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

    普通話、國語、華語,三者在語音、辭彙、語法上有著一定的區別。

    1949年之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漢語標準語(分別為國語系統和普通話系統)沿不同的軌跡發展。此外,在東南亞等華人地區,有源於國語系統的華語系統。


    國語系統: 
    台灣於1945年至戒嚴結束,一直以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國語發音作為漢語標準語,儘管台灣大多數人的國語發音與這種「標準音」有著明顯的區別。戒嚴結束後,台灣大多數人的國語發音已被台灣主流社會所接受,被稱為台灣國語,而自中國大陸帶來的不帶「台灣味」的「標準」國語發音(如鄧麗君的發音)則不在台灣青年人中流行,成為了「老派國語」。

    ps.此處所指台灣國語,泛指台灣人說國語的腔調,並非指許x美所說的那種"台灣國語"。

    說明:
    1.輕聲
    在語音上面,北京話的輕聲頻繁出現,在普通話裡,輕聲並非區分音位的條件,讀輕聲字的多少可能因人而異,大抵而言,中國大陸北方人讀輕聲的頻率要比南方人高一些。台灣國語的輕聲較普通話少得多。

    舉例:
    耳朵,舌頭,以國語標準音來說,朵跟頭要發輕聲,但是現在大部分台灣人都把耳朵的朵念一聲,舌頭的頭念二聲,有一個老師舉例說,舌頭的頭念二聲,會聽成是在說蛇的頭,叫蛇頭(這個就念二聲),不過我發現因為已經聽習慣,倒不至於分不清楚,但耳朵的朵,打一聲會發現沒有這個字。

    2.兒化
    北京話兒化現象頻繁出現,普通話在某些情況下,名詞後接一個兒化音,在普通話裡,兒化並非區分音位的條件,兒化現象的多少可能因人而異,大抵而言,中國大陸北方人兒化現象率要比南方人高得多,許多南方人甚至不使用兒化音。台灣人跟南方人類似。

    3.捲舌
    台灣的注音系統是有捲舌音的,但是已經有很多人捲舌音不明顯,甚至很多人是不發捲舌音的。


    普通話系統:
    中國大陸於1955年開始,用普通話來稱呼漢語標準語。普通話仍以北京音為基礎,與(老派)國語相比,在單字的發音上幾乎相同,但在聽感(涉及到語調等)、辭彙上又有不同。自1950年代起,各時期普通話的特點亦有所變化,兩者已有一定的區別。到了現在,普通話和台式國語的差別已經相當明顯了。 

    華語系統: 
    東南亞華語的標準語大致繼承了老派國語-普通話的體系,但是日常生活中人們的發音、辭彙甚至語法往往帶受母語方言和非漢語的影響,與普通話、國語有一定的差別。 
  • 轉貼

    北京官話的另一種含義,是指歷史上中國官場主流的標準語。北京官話在清代中後期逐漸取代南京官話成為中國的標準語,現在稱為「國語」或「普通話」。

    南北朝時期開始,中原雅音南移,作爲中國官方語言的官話逐漸分為南北兩支。
    元朝以北京為大都,以北京音作為天下通語標準音。
    明朝成立後,以南京官話為漢語標準語,明朝永樂年間建都北京時從南京北調40萬人口,超過北平原有人口
    清朝定都北京後大批滿人進入北京,舊北平話逐漸演變形成了北京話。
    清雍正六年設「正音書館」,以北京官話為標準語,在全國推行,以後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成為中國官場主流的標準語,有人也稱之為北方官話,和被稱為南方官話的南京官話相對應。

    清末進行國語編審,民國初年擬定國音,「京國之爭」以後實行以北京官話為基礎的新國音,自此以北方官話為藍本的國語(普通話)成為中國官方標準語言。隨著現代教育、傳媒的普及發達,當代的北京官話  -  普通話,在華語圈有向各種方言滲透的趨勢。

  • 謝謝各位水水與大大的回答
    這樣我知道答案了~~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