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宗教 /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簡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日期: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主辦:紐約青年佛教通訊中心

  地點:紐約容閎小學禮堂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乃出自佛說無量壽經。修淨土的人必定要讀此經,讀後能深入明白淨土法門。經文內對於世間及出世間的因果有詳細的解釋,可以說與地藏經裡所描述的因果苦樂互相呼應。

  此經有十二種中文譯本,其中七種已經失傳,只餘五種,以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的譯本最完備。後來有夏蓮居居士,將五種譯本會集成「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因為不是直接從梵文譯出,只是依五種中文譯本會輯而成,所以不能作為譯本。

  將來佛經滅盡之後,釋迦世尊以大慈悲保留此經住世一百年。於此一百年中,無論何人遇此經,若能依經中的道理修行,都能夠解脫生死。可知「佛說無量壽經」是末法眾生唯一了生死的靈丹妙藥,希望各位能抽時間多看「佛說無量壽經」。

  過去有佛,名世自在王佛。有一位國王名叫法藏到來聽世自在王佛說法。聞法後法喜充滿,立即棄拾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出家後,精進修行。當時的人壽一般都有四十二劫。

  • 世自在王佛先為法藏比丘開示修行的心要,跟著就為他現出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的種種功德、種種善惡,其中有淨土,也有穢土。二百一十億的淨土和穢土都清楚明白的顯現其眼前,目的是希望法藏比丘既要效法淨土的優點,亦要避免穢土的缺點,從而建立最第一莊嚴的淨土,接引十方眾生。法藏比丘並無辜負世自在王佛的好意,他用五劫的時間思惟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何謂「思惟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例如法藏比丘見有佛世界,都無眾苦,乃至無三惡道之名,即發願云:「願我作佛時,世界無眾苦,乃至無三惡道之名。」又或見有佛淨土以七寶莊嚴,日夜發出清淨光明,不須要日月的照明。於是法藏比丘又發願云:「願我作佛時,世界常有清淨光明。」又例如,有佛國土,無二乘及女人,眾生都修菩薩行,有三十二相、亦有神通自在。法藏比丘見已即發願云:「願我成佛時國中眾生亦復如是。」法藏比丘無論見到其他佛國土有甚麼好處,他就發願將來成佛時,自己的佛國都有同樣好處,名為思惟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發願後即精進不息修廣大菩薩行及修一切功德,莊嚴佛土。

      法藏比丘以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然後在世自在王佛前,長跪合掌,以最真誠的心,說出四十八個大願:

      (一)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饑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二)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此二願互有關連,故一起解釋。

      六道之中,以三惡道最苦。三惡道是地獄、饑鬼、畜生。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國土的天及人,永無墮落三惡道之苦。

      法藏比丘所發的大願,每一願必以「設我得佛」為始,即是說「假設我成佛」。最後必以「不取正覺」為終,即是說:「如果我不能達成此願,決不成佛。」成佛又稱為成正覺。

      現在法藏比丘已成佛,號阿彌陀佛,當然他的願亦實現,即國土中的天及人當然永不墮落三惡道。

      (三)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四)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因為業報各不相同,所以娑婆眾生的樣貌和色身都不一樣。有生而端正,有生而貌醜。生而端正的,人見歡喜恭敬,貌醜的就被人輕視譏笑。法藏比丘因此發願云:「極樂國土的眾生,身體都是紫磨金色,都具有三十二相,令人見而生恭敬心,無有好醜之分。

      (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那由他和「劫」這兩個名詞乃印度文,那由他中文譯做億。「劫」,中文譯做長時分。分小劫、中劫、大劫。由人壽最短十歲起,每一百年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為止,然後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壽十歲為止。如是一增一減,合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個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此願所說的是大劫。

      因為阿彌陀佛願力的攝受,所有生到極樂的眾生,都有宿命通,能知過去世所造善惡因緣果報之事。「下至」即最少,最少都可以知道百千億億劫以來的事。就是娑婆的聲聞羅漢,最多只知道八萬四千劫以內的事,証明極樂眾生的神通超過娑婆的羅漢。

  • (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要想修行有進步,必要親近善知識。佛是最大的善知識,能夠根據我們的根性而說法,令我們一聞即悟。惟是現在於娑婆,釋迦佛已經入滅,彌勒佛還未出世,見佛聞法根本無可能。雖然釋迦佛有法寶遺留給我們,可惜眾生的根機越來越鈍。我們看經時,能夠了解明白的內容少之又少。再過一段日子,甚至這些曾看過的經文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即是說,娑婆眾生不但見不到佛、聽不到佛說法,而且受持佛法的能力弱得很。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就針對此三事發了兩個大願:「若我成佛,我淨土的眾生不但可以天眼見無量諸佛,亦可以天耳聞無量諸佛說法。聞已能信解受持,永不忘失。」

      (八)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見」即是知。見他心智即知他心智,又名他心通。他心智者,別人動一個念你都知道。為什麼會知?因為起心動念是有相的。如果你起心動念食飯,就有食飯的相。起心動念去香港就有去香港的相。相一現,有他心通的人一見到這個相就知道。但是有他心通亦不是了不起。因為有他心通的人未必已經解脫生死輪迴。鬼神亦有他心通,但是生死未了。有禪定的人亦有他心通,不過所知的眾生心有限量。現在阿彌陀佛第八個願云:「將來我成佛,生到我淨土的眾生,都有他心通,能知無量世界中無量眾生的心念。」這個他心通的神力非常大。知道別人的心念有甚麼好處呢?所謂知己知彼,才能應機說法。若無他心通,你可能對錯機,說錯法,令到聽你說法的人更增煩惱。

      (九)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上來第六、七願是說淨土的眾生能夠身在淨土而以天眼見、以天耳聽十方無量諸佛說法。如果極樂眾生想供養十方無量諸佛,是否可以呢?當然可以。阿彌陀佛第九個願就是:「如果我成佛,我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有神足通,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到達百千億億佛的國土,見佛聞法,廣修供養。」聞法是修慧,供養佛屬修福。根據彌陀經所言,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有十萬億佛國土。現在承阿彌陀佛的願力,極樂眾生的神足通可以到達百千億億的佛國土。若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後,想回到娑婆聽彌勒佛說法,一點也不難。

  •   (十)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云:「將來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不會起我執,唔會計度這個身體為我。」

      凡夫及外道的我執強,執著此四大和合的身體為我。於是講享受,因享受而貪,貪而不得便起瞋,因瞋而造業。極樂眾生蓮花化生,如幻如化,故不會起我執。既不起我執,(不執此身為我),故無我。無我則無貪瞋痴。無我亦無生死。有我就有「我」去貪、去瞋、去痴。有我才有「我」去受生死。現在無我、無貪瞋痴、無生死,所以得漏盡通,永遠不會漏落生死輪迴。
    (十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何謂定聚?聚即是類別。眾生分為三類:正定、不定、邪定。初住位以上的菩薩稱為正定聚。因為他們生如來家而為佛子,住於菩提正道。遇善修善、遇惡作惡的凡夫,稱為不定聚。因為他們有時進步,有時退步。所有不信因果的凡夫都稱為邪定聚。因為不信因果屬於邪見。此願謂所有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不退轉菩薩,故名住於正定聚。「必至滅度者」,滅度即是涅槃。涅槃有四德:常、樂、我、淨。住於正定的眾生一定見道。見道後,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証。破盡最後一品無明,就証到常樂我淨的大般涅槃。

      (十二)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佛的光明有兩種:一是智光,遍照法界;每一尊佛都相同。另一是常光,每一尊佛都不同。常光即應身佛所發的光,肉眼可以見到,又叫身光,亦叫圓光。

      阿彌陀佛發願成佛時,常光最少都能照到百千億億諸佛國土。換言之,阿彌陀佛的常光能遍照十方世界。為什麼阿彌陀佛發願成佛時,圓光遍照十方世界呢?因為阿彌陀佛要遍照十方的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因此,阿彌陀佛又號無量光佛。如果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放光照我們。

      (十三)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發願成佛後,壽命無有限量,不會少於百千億億劫。是屬於有量的無量。甚麼是有量的無量呢?無量有兩種:一種是不能用數字表達,是真無量。另一種屬於有量的無量,可以用數字表達。為何阿彌陀佛要那麼長壽呢?是否他老人家希望成就莊嚴的極樂世界後,自己能長壽享樂呢?絕不。因為應身佛壽同人民壽命的長短很有關連。如果佛壽無量,那麼人民亦壽無量。如果佛壽短,人壽亦短。佛壽同人壽是相等的。例如彌勒佛在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世,所以佛壽亦是八萬四千歲。又例如日月淨明德佛壽四萬二千劫,國中人壽亦是四萬二千劫。世自在王佛壽四十二劫,人民壽命亦同樣是四十二劫。現在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壽命無量,所以接著在第十五個願就是人民壽命無量。為什麼願人民壽無量呢?留待第十五個願才解釋。

      因為阿彌陀佛壽命無量,所以阿彌陀佛又稱為無量壽佛。

  • (十四)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此願乃是:假如整個娑婆世界,所有眾生都成為緣覺,每位緣覺用百千劫的時間都不能計算極樂有多少聲聞人。因為極樂的聲聞眾實在太多。

      (十五)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自己和人民的壽命皆無量。法藏比丘在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時,見有國土人壽短。例如我們娑婆世界,現在人壽平均七十歲。就算我們生在佛法家庭,也不是自出娘胎就懂用功修行。必定要經過嬰兒及小童的階段,進而至少年或者青年時代才懂真正用功。減去了睡眠、工作、讀書、應酬、吃喝的時間,一生人可以自在用功的時間實在很少。若再加上生病,一生人真正可以用功的時間真是少得可憐。命終之後,第二生又要從頭開始,又要面對生老病死,依然只有很少的時間用功。有些人甚至忘失了前生的善根,不再繼續修行。

      法藏比丘見此苦況,就生起憐憫心,先發願自己成佛時壽命無量,再發願國土人民亦壽無量;令眾生一生可以成辦了生死的大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法藏比丘未發四十八大願之前,用了五劫的時間來思惟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若當時的人壽不是四十二劫,法藏比丘不可能連續以五劫的時間用功。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的慈悲,他老人家願我們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長壽修行,直至成佛。

  • (十六)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既然希望人民壽命無量,一生可以成辦道果,他當然要造就一個絕對好的環境讓眾生用功。所以接著這個願就是「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不善就是惡。有惡的環境騷擾,人民就容易退心。所以法藏比丘發願,國土中人甚至不會聞到惡的名字,更何況有惡人。所以極樂世界是純善的淨土。

      (十七)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希望成佛後用自己的名號度十方眾生,是故先願十方佛稱讚他當來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十方佛稱讚阿彌陀佛,十方眾生自然會知道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就會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求生極樂。我們今天都是因為釋迦佛稱讚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才認識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才知道念佛可以求生淨土。所以這個願是相當重要。

      (十八)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至心信樂者,全心全意信有極樂世界及全心全意愛樂極樂名叫至心信樂。不是半信半疑。若果不至心念佛,不會得到感應。至心念佛則無妄想,就會得到感應。既至心信樂極樂,當然就會全心全意願生極樂。既然有願,就會實行。如何實行呢?就是念佛迴向生極樂。念一萬句、一千句、一百句、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為何十念亦可以往生?

      所謂十念者,盡一口氣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論能念到多少句,總之盡一口氣去念。念到氣盡,再換一口氣,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到氣盡,再換一口氣去念。一口氣就叫做一念。在一口氣內無論你只念得五句佛號、或是十句佛號,若果其中有一句念時打了妄想,那麼這一念不算,不名一念。若果一口氣所念的佛號全無妄想,才稱為一念。這個願所講的「乃至十念」,指全無妄想的連續十念。無妄想的念就是純正清淨的念。若連續十念都是清淨無妄想的佛念,肯定得生淨土。但是有一個條件,此人無五逆及誹謗正法之罪。五逆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是世間極惡之罪,天地都不容,更何況容於極樂世界。至於誹謗正法之人,他們不信佛法,更加不信有淨土,當然亦不念佛,所以不能夠生淨土。
    (十九)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二十)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第十九願的發菩提心就是善根;修諸功德就是福德。第二十願植眾德本亦是指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聞我名號,繫念我國」就是執持名號至「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第十九願「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就是彌陀經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彌陀經中,釋迦佛三次勸我們發願生淨土,而此兩個願之中,第十九願謂「至心發願」;第二十願又說「至心迴向,欲生我國。」可知道求生淨土,至心發願非常重要。若不發願生淨土,就算你念佛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你仍然好像一艘沒有方向的船,不可能生到淨土。若你誠心發願,就算只有十念,都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仕一定要注意。

  • (二十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除了天上的帝釋和梵王,在人間只有佛和轉輪聖王才有三十二相。不過轉輪聖王與天王的三十二相不及佛的三十二相那麼圓滿莊嚴。佛乃大覺悟之人、轉輪聖王是大福德之人,所以三十二相又名為大人相。

      娑婆的菩薩要經三大阿僧衹劫修福慧,然後再經一百大劫修相好,才具足三十二相。現在只要生到極樂世界,仗阿彌陀佛的願力,立即有三十二相,而且比轉輪聖王及六欲天主的三十二相更莊嚴。

      (二十二)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披宏誓鎧,積累德本,渡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願謂其他佛國土正在修菩薩行的菩薩,生到極樂之後,因為壽命無量,所以一生就可以達到補處菩薩的地位,不須要等第二生。惟是有些菩薩的本願是先度眾生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例如地藏菩薩的願就是「眾生度盡,方証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是故地藏菩薩雖是十地菩薩,但是地藏菩薩不願意成佛。為了成就此等菩薩的本願,所以法藏比丘又云:「除其本願自在所化。」如何自在所化呢?因為一生到極樂的眾生都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們喜歡到那一國土度眾生都不會有障礙。因為有他心通和宿命通,故不會對錯機,說錯法,故能自在度生。「為眾生故,被宏誓鎧。」鎧,是古代戰士護身的鐵甲。羅漢害怕入生死度眾生,但是菩薩就不怕。因為菩薩以大慈悲誓願為護身之鐵甲,所以不怕入生死海度眾生。羅漢無大悲誓願為護身甲,所以不敢入死。

      菩薩以神通上供諸佛,下化眾生,所以云:「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不是平常十地菩薩可以比得上。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行彌法界謂之普,位鄰極聖名為賢。有大悲誓願的菩薩到十方世界上供諸佛,下度眾生。他們的菩薩行彌滿法界,而他們又是次於佛的等覺菩薩,故云「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法藏比丘此願兼顧想一生就可以補上佛位的菩薩與及發願先度眾生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的菩薩。

  •   (二十三)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二十四)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承阿彌陀佛第九大願的願力加持,生到極樂的眾生都有神足通,能於極短的時間遍至無數諸佛國土,以菩提心供養諸佛如來。菩提心乃一切功德的根本,又稱為善根。善根越深厚的菩薩神力越大。極樂的菩薩,各以神力隨其心意變現種種珍貴之物供養諸佛如來。

      (二十五)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何謂一切智?智慧知一切法的真實相,就是一切智,亦稱根本智。見實相之時即得根本智,才真正稱為發菩提心。昔日善財童子於文殊菩薩處得了根本智後,向南方參五十三位善知識。每遇一位善知識便說:「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表示他已得根本智。凡夫未明心之前所發的是菩提願心,亦可以稱為菩提心,但未得根本智。從根本智起一切菩薩行就稱為後得智,亦叫做道種智。所以善財童子要到南方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學菩薩行。成佛時稱為一切種智。因為佛的智慧具足一切智和道種智,所以稱為一切種智。依因果而言,說一切法得一切智;得一切智然後才說一切法。法藏比丘此願乃謂:「我成佛時,國中菩薩定能隨順一切智而演說實相。」

      (二十六)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那羅延是印度文,中文解曰堅固。金剛那羅延身,即是金剛不壞身。我們凡夫煩惱重,有煩惱就有生住異滅,所以不可能得到金剛不壞身。生到極樂的眾生,不但壽命無量,而且因為極樂世界是純善無煩惱的淨土,所以眾生都得到金剛不壞身。

  • (二十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憭,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成佛後,極樂國土中天、人及一切萬物都有無量莊嚴、清淨、光明和瑰麗。無論形狀和顏色皆殊勝特別。「窮微極妙」,窮即極盡。微即精細。表極樂世界一切萬物都極盡精細美妙卻又找不到適合的形容詞;想用心思去測量比較其殊勝特別卻又測量不到,故云「無能稱量」。就是極樂眾生用天眼亦無法明辨出究竟是怎樣的莊嚴瑰麗。因為極樂世界的莊嚴、清淨、殊勝、美妙,為其他佛國土所無,故無法比較、分辨、說明。極樂世界乃法藏比丘經五劫的時間思惟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再經無量劫積功累德而成就的,故與一般的淨土不同。難怪一切大乘經典都介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二十八)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道場樹即菩提樹,極樂的菩提樹由摩尼寶及雜寶合成,高四百萬里,若無天眼不能得見。現在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任何生到極樂的菩薩,無論是大功德的菩薩或是小功德的菩薩,都能見到以摩尼寶及一切珍寶合成,高四百萬里的菩提樹。見到菩提寶樹有何好處呢?可以得到三種忍:音響忍、柔順忍及無生法忍。

      菩薩不但能見到菩提樹,亦能知覺到菩提樹。所謂知覺者,指耳能聽到微風吹動寶樹所演出的無量妙法音,鼻能臭到寶樹的香氣,舌能嚐到寶樹果子的清甜味,身能覺觸到寶樹所放的光,心能攝於寶樹所出的法音之中。換言之,知道及見到道場寶樹,都能令人六根清徹,無煩惱。

      (二十九)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材智慧者,不取正覺。

      (三十)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材,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生到極樂的菩薩,無論讀經也好、背誦也好,或對他人演說開示也好,都能啟發無量智慧。內有智慧,外就有辯才。既然智慧無量所以辯才亦皆無量。

  •   (三十一)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極樂國土的地非以沙石而成,乃琉璃黃金地。地上有寶樹、亦有七寶樓閣,無量的寶珠如百千億日光映照其上,令琉璃黃金地更清淨更光明。十方無量佛土都在琉璃地中影現出來,猶如一面清淨的明鏡能現山河大地。

      我們娑婆的地面黑墨墨的,不但不能照見十方世界,人行其上,除了現出一個黑影,也就甚麼也照不到。

      (三十二)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將來成佛時,極樂國中一切萬物,不是由銅鐵木石而合成,乃是以無量的雜寶和合百千種香而成,而且香氣普熏十方世界。若有眾生得聞此香皆修一佛乘之行。是否有人曾聞到如是的香氣呢?

      很多至誠念佛的人於止靜中、或於拜佛時、或於看經時,會聞到香氣。他們必定是妄想少,而且求生極樂的信願非常堅定。他們求生極樂絕不是為了享樂,乃是為了成佛度眾生。如是念佛回向極樂,圓成佛道名為修佛行。

      (三十三)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於第十二個願謂:「我成佛時,身上光明最少也能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換言之,阿彌陀佛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有何妙用呢?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云:「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原來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永遠不會捨棄他們,念佛眾生蒙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觸,必定罪垢清除。罪垢一除則無煩惱,無煩惱身心就輕安柔軟,法喜超過天上的人。因為天人仍然未離煩惱,所以天人的法喜不及被阿彌陀佛光明照觸的念佛眾生。

      我們如果想除去煩惱,想得到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身,就應該立即念佛。阿彌陀佛是不會打妄語的。

      (三十四)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若十方任何有緣的眾生,聽聞到他成佛時的名號,就會得到無生法忍和總持。無生法忍者,了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不但得無生法忍,還得到諸深總持。梵語陀羅尼,中文曰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一切佛法都能受持而不會忘失,名為總持。在娑婆修行,要經二大阿僧祗劫滿才真正証得無生法忍,要達三大阿僧祗劫滿才可以証得甚深總持。現在只要大家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由持名念佛而至實相念佛,反聞聞自性,就能夠得到無生法忍及總持。

  • (三十五)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女人有五障:一.不得作轉輪聖王。二.不得作梵王。三.不得作帝釋天王。四.不得作魔王。五.不得作佛。惟是一切眾生,不論男女,皆有佛性,皆當作佛,為何上來女人不得作佛呢?因為成佛時必需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所以女人必須先轉女身為男身才可以成佛。法華經中龍女也是先轉女身為男身然後才成佛的。

      此願謂十方世界中,若有女人,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歡喜信樂,發菩提心,並且厭惡女身,命終之後,無論她生到任何國土,一定不會再受女身。但是要留意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這三個條件。

      若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歡喜信樂,自然法喜充滿,貪瞋痴相對亦少,內心比較清淨。雖然內心較清淨,但若不發菩提心,亦不厭惡自己女身,即與阿彌陀佛的願不相符,故不可能下一生轉為男身。又若此女仕聞說阿彌陀佛名號,歡喜信樂,亦發菩提心,但是仍然希望以女仕的身份如皇后、或高貴淑女身來度脫眾生,亦即是她不厭惡女身,那麼她命終之後,下一生仍是女身,因為她的心願與阿彌陀佛的願不相符。

  • (三十六)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此願乃為十方已發菩提心菩薩而立誓的,所以云「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今生以清淨心念佛,命終以後,生生世世必定修梵行,直至成佛。

      梵行有兩種解釋:一.離欲清淨名之為梵行。二.無餘涅槃亦名為梵。無餘涅槃者,愛盡就是無餘,寂靜就是涅槃。無餘涅槃即是佛果菩提。

      人若利欲薰心,只會損人利己,不會利他。菩薩離欲清淨,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修涅槃寂靜之行。菩薩聞說阿彌陀佛名號,一心受持,得到阿彌陀佛的加庇,使令生生世世修梵行,直趣佛果菩提。

      (三十七)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譯曰無量。有甚麼是無量的呢?壽無量、智慧無量、慈悲喜捨無量、一切一切無量。十方無量不可思議佛世界的眾生,聽聞十方佛稱讚阿彌陀佛的名號及功德,立即恭敬禮拜,歡喜信樂。亦即時發大心求佛道。亦願當來成佛時功德一如阿彌陀佛,一切無量。發了成佛的心後就要修成佛的因。成佛的因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華嚴經云:「若眾生一發菩提心,天上的人立即撤花。雖然他仍是凡夫,但其地位已超越一切聲聞。」所以天上天下的人都一致的恭敬他。

      清朝時代,有一位省庵大師,他在二月十五釋迦佛涅槃紀念日,在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前燃指供養舍利,並效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感到舍利放光。省庵大師寫了一篇勸發菩提心文,激勵四眾發菩提心及求生極樂。這篇文章流傳至今,很多讀者讀後感動落淚。

      (三十八)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極樂眾生,思衣得衣,不需要人工剪裁,或染色清洗,始終都保持新淨。但其所穿的不是華麗的時裝,乃是「應法妙服」,即是如法的袈裟,為諸佛所讚歎許可的妙服,又稱為解脫服,又叫做福田衣。

      (三十九)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漏盡比丘即是阿羅漢。比丘是因位,羅漢是果位。無論男女出家受具足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以智慧斷盡三界見思煩惱,不再漏落三界的生死輪迴,成為阿羅漢。雖然是阿羅漢,但形相仍然是一位比丘,所以叫做漏盡比丘。

      甚麼人最快樂?一定是全無煩惱的人。有一絲毫煩惱的人都不會真正快樂。所以最快樂的人莫如漏盡比丘,他們真真正正全無煩惱。阿彌陀佛發願,極樂眾生,內心的快樂一如漏盡比丘。

      (四十)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極樂眾生能於七寶行樹中隨意願而見十方淨土,猶如在明鏡中見山河大地。所謂芥子納須彌,於一毫端現寶王剎。此乃華嚴經事事無礙境界。所以有古德判此無量壽經是小本華嚴。

  • (四十一)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願乃加庇他方國土聞說阿彌陀佛名號的菩薩。他方國土的菩薩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若聽聞到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仗佛號的功德,令其生生世世,直至成佛,皆六根圓具,無有盲聾喑啞,四肢殘缺,或是醜陋不堪。因為六根圓具是修行的首要條件。若眼盲就見不到佛像、若口啞則不能出聲念佛,那就很可惜。

      (四十二)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繼續發願以其成佛的名號度他方國土的菩薩。若他方國土的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即得阿彌陀佛的加庇而得清淨解脫三昧。清淨指身口意三業清淨。解脫指六根不染六塵。若六根染著六塵,六根則被六塵所縛。若六根不染六塵,六塵不被縛即是解脫。

      在塵而不染塵、在世而出世、在俗而離俗,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名為清淨解脫。住是三昧中,一發意就能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供養如是無量佛,會不會覺得忙呢?不會覺得忙。會不會覺得亂呢?不會覺得亂。因為在供養如是無量佛時,菩薩仍在定中,沒有失去定意,所以不會覺得忙亂。

      (四十三)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的名號含藏無量福德,他方佛國土的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由佛的福德所牽,來生必生尊貴之家。生尊貴家有何好處?可以布施,可以護持三寶。不是讓我們一味享福,而是讓我們福中再修福。

      (四十四)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名中具萬德,他方菩薩聽聞到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當然歡喜踴躍,並以執持洪名為修菩薩行。一修一切修,六度萬行齊修。怎樣一修一切修呢?以戒定慧為例,念佛時,身口意不造罪就是持戒;得一心不亂就是定;從持名念佛到實相念佛,得實相般若就是慧。故念佛是一修一切修,具足萬德。

      (四十五)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願也是為他方國土的菩薩而立。他方菩薩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會得到阿彌陀佛的神力加庇,得普等三昧。普即普遍,等即齊等。菩薩住是三昧中,從今日起,乃至成佛,常見一切諸佛。

  • (四十六)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今次為極樂的菩薩而發願。極樂眾生,皆住正定聚,不喜談世間閒雜話。他們喜聞正法,所談論的都是成佛之道。故極樂世界中,無論風聲、樹聲、水聲、鳥聲,都出微妙音宣講微妙法。他們喜歡聽甚麼佛法,即能得聞。若有人想聞六波羅蜜之法,那麼他們所聽到的樹聲、鳥聲都在說六波羅蜜。若有人想聞法華經,他就聽到風聲、樹聲、鳥聲宣講法華經。若有人想寂靜坐禪,風聲、樹聲、鳥聲亦自然隨他的心意而隱沒,不會騷擾他坐禪。此乃生淨土的其中一種殊勝功用。在此娑婆世界,想聞佛法真不容易,法藏比丘憐憫娑婆眾生難聞佛法之苦,所以發了此願。

      (四十七)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能夠生到極樂的眾生都成為不退轉菩薩。但是其他佛國土正在修菩薩行的菩薩,在未証至七住位以前,仍是有進有退;待証到七住位以後才成為不退轉菩薩。所以阿彌陀佛發願以他的名號利益他方國土正在修菩薩行的菩薩,使他們未得不退轉的,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立即得不退轉。

      不退轉有三種:一.証到七住的菩薩,破盡見思煩惱,超出三界的生死,不再退為小乘或凡夫,名為菩提位不退。二.從八住位到十回向位,破塵沙惑,不會退菩薩利他之行,名為菩提行不退。三.從初地至八地,斷一分無明,証一分法身,念念都是中道正念,名為菩提念不退。

      阿彌陀佛乃萬德洪名,名中具無量功德。他方的菩薩一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念佛、一念具萬德,念念佛、念念具萬德。因功德和善根增長,所以有進無退。未証位不退的立即証。已証位不退的立即証行不退。已証行不退的立即証念不退。

      (四十八)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安住於真理而不動心」,名之為忍。屬於定的一種力用。

      究竟何者是第一忍、第二和第三法忍呢?文中並無詳細解釋,所以自古以來有多種不同的註釋。若據「佛說無量壽經」上卷的後半部經文所說,應該是音響忍、柔順忍和無生法忍。

      知一切法如空谷迴音,有而不實,是為音響忍。慧心柔軟,能隨順真理,是柔順忍。了知一切法本來無生而離一切法的虛妄相,名之為無生法忍。

      此願也是為其他佛國土正在修菩薩道的菩薩而發的。行菩薩道有種種障礙、種種苦惱。若了達一切法空,就能夠忍而心不動亂,就是定,亦能夠達到上一願所說的不退轉。若不了達一切法空,定力少,就會心隨境轉,退了下來。

      真理是從觀照而得。現在他方國土久修菩薩行的菩薩,一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立即起觀照,照見五蘊皆空,漸次証得第一音響忍、第二柔順忍和第三無生法忍。

      法藏比丘以萬分真誠的心發了四十八大願後,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虛空中天神散花,天樂飄揚,讚嘆法藏比丘「必定成佛」,表示法藏比丘的願全部都會實現。昔日的法藏比丘,就是今日的阿彌陀佛。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