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頂客:莫問悔 新頂客:別催生

我老公都不讓我當頂客族    真討厭



老頂客:莫問悔  新頂客:別催生    
2006-02-22  04:15╱記者張正莉       
 

 
一九八七年四月廿日,美國「時代」雜誌刊出一篇名為「Here  Comes  the  Dinks」的報導,正式宣告「頂客族」(Dinks)躍上時代舞台。轉眼十九年過去,這一群被定義為「雙薪、不生小孩」的時尚男女,相繼邁入中年期,「老頂客」的兩人世界是什麼樣的面貌?
台灣雖沒有正式的頂客族人數統計,但主計處的台灣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回答「婚姻中不需要子女」的比率,由八十七年的百分之一點七,升高為九十一年的百分之三點二。國內已婚婦女不生育的比率,也從八十年的百分之八,激增到九十二年的百分之廿。顯示,民眾對於婚姻與家庭的看法在「變」、人生的選項也更多元。


別人忙養兒  「我真慶幸」

「很好啊,我的朋友十幾年前就沒了社交生活,每天忙著接送小孩,現在還要為孩子參加學測而擔心。但孩子不一定領情,常常叛逆頂嘴;我很慶幸逃過一劫!」資深頂客族文敏這麼說。

台灣的出生率跌跌不休,少子化趨勢讓有些人擔心,並責怪起頂客風潮是「未能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始作俑者,關心台灣經濟生產力者不免怪罪中產頂客太過自私。第一代頂客族已到了為退休打算之際,回首年輕決定,是欣然或遺憾?



中年留學去  「無限自由」

「自由」是頂客族最大的優勢,他們比有孩子的夫妻,更能專注於自我實現。四十五歲的S先生和太太,各自在職場衝刺十多年,位居中階主管,房子、車子、銀子俱足,唯一遺憾不是沒有孩子,而是年輕時未圓的留學夢。今年,兩人決心提前退休,申請出國念書去。S先生說:「如果有孩子牽絆,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決心。」

房子裡走來走去就兩個人,注意力太過集中,不會生膩嗎?沒有孩子當潤滑劑,夫妻關係不會緊張嗎?很有趣的,不少研究發現,沒有小孩的夫妻婚姻滿意度高於有小孩的夫妻,而自願不生小孩的夫妻更是如此。


  • 沒孩子牽絆  「感情更好」 

    逛街時,四十一歲的H先生習慣性牽起太太的手,某次被朋友揶揄,「老夫老妻還牽手哦!」H先生理所當然回答:「從談戀愛,我就是這樣牽她,有什麼不可以?」他不認為,牽孩子的手叫幸福,牽老婆的手就是遺憾。文敏也認為,正因為少了為孩子的摩擦,還有相互依存的關係,她和先生的互動比其他有孩子的朋友更融洽。

    國外學者曾做一項六年的研究,結果有幾項有趣發現:愈希望保持婚姻穩定的人,愈堅持不生小孩;教育程度愈高,愈堅持不生小孩;沒有明顯性別角色區分的人,較堅持不生小孩。

    許多負面印象認為不生小孩的人是心理較不成熟、較自私的一群;正面思考則是他們比較純真、不失赤子心。

    五十五歲的梅就覺得,不知是否因為沒有養孩子的經濟壓力,先生在工作上的挫折容忍度較低,一不高興就「換老闆」。但也有些研究發現,這和成人的自我發展有關,沒當父母的人也可以藉由其他形式,達到自我的成熟。


    選擇可重來?「生子已晚」 

    人生許多抉擇可以重來,唯獨生不生這項,生育時鐘過了,難以逆轉。北醫婦產科主治醫師周遵善感嘆,不孕門診的女病患者,大約每五人就有一人年輕時曾「立志」不生小孩,等到四十多歲才來求助,但治療難度相對提高。

    要當頂客,也要耐得住長輩與關心者的「催生」。「無論是我不想生,還是不能生,都不希望一一向親友報告!」H先生認為,不生也是人生「選項之一」,道德勸說或過多關心,例如熱心介紹送子靈廟、求子偏方,反而讓人不好受。



    頂客價值觀  「該被尊重」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高淑清說,頂客族固然挑戰傳宗接代觀念,但心中自有一套價值觀與安身立命之道,應該被尊重;政府也該思索頂客族的社會福利問題,例如除了發放老人年金,也應該提出具體的老年照料措施,包括廣設安養院、老人公寓等,讓頂客族為工作打拚一輩子後,能夠安心養老。更何況,未來年輕人都不一定有能力照顧年邁的雙親。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孫中興說,「還相信養兒防老?錯,現在恐怕是『養老防兒』!」孫中興表示,老年化社會來臨,問題已經不在個人有沒有生孩子或生幾個孩子的層次,而是政府應該前瞻規畫,將資源更公用化與合理化。例如每月對個別老人發放三、五千元作用不大,不如把整筆預算拿來落實社區互助等,以社區為單位,有專人為獨居長者送飯、定期探望、協助醫療等,效果更強。

     
  • 我將來也打算當頂客族~

    不過心中的矛盾...百感交集~"~

    要當頂客族似乎要有某種程度的領悟才行~
  • 我想我老公也不願意讓我當頂客族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