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奇摩知識+
動產證券化顧名思義是「不動產」與「證券化」的結合,是以建築物或土地的現有價值與未來收益做為投資摽的,再細分為小單位,透過發行受益憑證的方式,讓更多人可以來參與不動產的經營。
舉例來說,像台積電這種會賺錢的好公司,投資人不可能輕易拿出兩千億元的資本額「買下」整間公司,但可以在股票市場買進台積電的股票,成為公司股東,而台積電每年則會依比例將盈餘分配給股東,隨著市場行情變化,股東還可賺取投資利益。對台積電而言,數以萬計股東所挹注的資金,則可用來蓋廠房、聘請優秀人才,讓公司得以持續經營。這種投資模式便是「證券化」最基本的概念。
同樣的道理,如果直接投資不動產,投資者必須準備千萬資金支付買屋頭期款,並且背負長達一、二十年的貸款才能享受到當房東的好處;但是現在透過證券化的方式,一般投資者只需支付每單位幾千元或幾萬元不等的金額,便可參與商業大樓的經營,並享有租金收益。
簡單來說,買房子是投資門檻較高的「實體」交易;買不動產證券商品則是持有受益憑證,以「虛擬」方式擁有投資不動產的相關權益。
優勢2
投資新選擇
報酬率穩定又能分散風險
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在台灣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在美國,發展不動產商品已有30年經驗,商品型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具有債權(debt)性質的商品,以「商業不動產貸款抵押受益證券」(Commerc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CMBS)最具代表性。
CMBS是投資銀行將同類型商業不動產的貸款債權組合,經由精算與信用評等機制變成金融商品,再到資本市場中發行,像是銀行以商業不動產未來的現金收益與物權為擔保品而發行的債券,國內首宗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由台灣工業銀行擔任安排者(arranger)的角色,以嘉新水泥集團旗下的萬國商業大樓(IBM大樓)作為標的資產,便是屬於CMBS架構,發行期間7年、總額約20億元的受益證券給予一般投資者。
另一種是具有權益(equity)性質的商品,最常見的則是「不動產投資信託」(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s)。REITs的基本概念是由受託機構(銀行)公開或是私下向特定投資者發行受益憑證,再以信託基金方式投資於不動產。
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的魅力在於,因為投資標的以不動產為主,與股市、債券商品的連動性不高,受到景氣的影響相對偏低,投資報酬率則是相對穩定。在美國,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已被投資者視為在股票、債券、現金之外的第四類資產,增加資產配置的多樣性,分散投資風險。
優勢3
投資更靈活
活化企業資產與市場
對於持有大量商業不動產的營建公司或企業財團而言,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的好處在於,募得資金可以用於本業經營或是轉投資。「提供投資者更安全、靈活的資金管道,同時也可活化資本市場」台灣工業銀行信託部協理張華平認為,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將改變投資者對於固定收益商品的觀念。
可預期的是,台灣的不動產証券化商品的數量與種類,也會愈來愈多樣,當然,投資風險也相對增加。
「發行機構與開發業者都會有盲點」駿利投顧副總經理王可華指出,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商業大樓,其實不需要藉由證券化提升價值,往往需要證券化的標的多半是流動性較差、需要再經營的投資摽的。「穩健不代表沒有風險」。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