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改變的力量:天使的徬徨
(轉貼)
為什麼富裕的台灣,營養午餐竟成為許多中小學生,一天中最重要、甚至是僅有的一餐?
是怎樣的社會讓小學生間聊天的主要話題,竟是誰又有了新媽、新爸?
有的是貧窮,有的感覺被遺棄,有的是文化刺激太少,愈來愈多下一代在徬徨中長大。
在知識競爭的未來,下一代的學習邊緣化問題,應如何正視?該如何解決?
最近在台灣的中小學教師圈,流傳著一篇文章--「紐約的雪」:
「紐約位在寒帶,所以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張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吞入冰冷的雪水。有時前天晚上還是一片晴朗,第二天拉開窗簾,才發現已經積雪盈呎,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行號會停止上班,學校也透過廣播宣佈停課,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唯有公立小學,即使那雪已經積得難以舉步,卻仍然開放,只見黃色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送小孩子,老師們則一大早就噴著白煙,鏟開車子前後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而停過七次課。這是多麼令人不解的事,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楣了吧?
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反應全一樣--怒氣沖沖地責問,再滿口道歉、笑容滿面地掛上。
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在紐約充滿著百萬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貧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的免費中飯(甚至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一天課,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停課。
有家長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留在家裡,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學校的答覆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覺他們在接受救濟。因為施善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紐約的雪」這篇文章,讓台灣許多老師們感覺心有悽悽焉,因為這個故事,也好像是在描繪台灣今天貧困家庭裡小孩的處境。
營養午餐是不少學生最好的一餐
嘉里國小,就像是台灣現在許多學校的縮影。
為什麼富裕的台灣,營養午餐竟成為許多中小學生,一天中最重要、甚至是僅有的一餐?
是怎樣的社會讓小學生間聊天的主要話題,竟是誰又有了新媽、新爸?
有的是貧窮,有的感覺被遺棄,有的是文化刺激太少,愈來愈多下一代在徬徨中長大。
在知識競爭的未來,下一代的學習邊緣化問題,應如何正視?該如何解決?
最近在台灣的中小學教師圈,流傳著一篇文章--「紐約的雪」:
「紐約位在寒帶,所以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張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吞入冰冷的雪水。有時前天晚上還是一片晴朗,第二天拉開窗簾,才發現已經積雪盈呎,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行號會停止上班,學校也透過廣播宣佈停課,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唯有公立小學,即使那雪已經積得難以舉步,卻仍然開放,只見黃色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送小孩子,老師們則一大早就噴著白煙,鏟開車子前後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而停過七次課。這是多麼令人不解的事,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楣了吧?
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反應全一樣--怒氣沖沖地責問,再滿口道歉、笑容滿面地掛上。
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在紐約充滿著百萬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貧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的免費中飯(甚至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一天課,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停課。
有家長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留在家裡,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學校的答覆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覺他們在接受救濟。因為施善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紐約的雪」這篇文章,讓台灣許多老師們感覺心有悽悽焉,因為這個故事,也好像是在描繪台灣今天貧困家庭裡小孩的處境。
營養午餐是不少學生最好的一餐
嘉里國小,就像是台灣現在許多學校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