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存底到底是什麼?

台灣五月外匯存底2290.03億美元 世界第三
(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四日電)中央銀行今天公佈台灣五月底外匯存底達 2290.03 億美元,僅次於日本、中國大陸,居世界第三。不過,因為五月份外資匯出較多,外匯存底只比上個月增加 13.43 億美元,增幅不大。

  由於各國公佈外匯存底的時間不同,日本四月底公佈的外匯存底數字高達7954.74億美元,中國大陸三月底公佈的外匯存底達4398.22億美元,分居世界前二名,我國五月份的外匯存底排名第三。

  南韓五月底外匯存底達1657億美元,香港四月底外匯存底1223.60億美元,新加坡四月底外匯存底數字為978.15億美元,都比台灣低。

  雖然五月份外匯存底增加幅度不大,但仍有收益,央行指出,外匯存底增加主因來自外匯存底收益,及歐元和日圓對美元升值,這些貨幣持有的外幣資產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反應在外匯存底的數字上。930604

從小就常常聽到
我們的外匯存底是世界第一
但是外匯存底到底是什麼啊?

  • 外匯存底是指中央銀行所保有的外匯數量。每月七日由中央銀行對外發佈最新數據。為了從事國際間交易,各個國家都必須保有一些外匯。所謂的外匯,指的是『可以作為國際支付工具的外國通貨,或是對外國通貨的請求權』;而各國中央銀行所保有的外匯數量,就被稱為外匯存底或外匯準備金。各國央行都會保留一定數額的外匯存底,以方便於緊急時穩定、控制匯率,並因應平時國內人民的外匯需求;而通常來說,一個國家的外匯存底宜保持在三到六個月的進口額水準。
    什麼情況會使得外匯存底數額變動呢?當匯率固定時,外匯存底的變動等於貿易順差與資本淨流入總合,扣除民間的外幣持有;一般來說,貿易出超(貿易順差)越多的國家,該國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外匯存底就會越多。我國中央銀行外匯存底的增加,絕大部分也都是導因於貿易出超居高不下,使得國際收支產生巨幅盈餘。

    在定義上,外匯存底分廣義與狹義兩種,不過通常在談論者多是指狹義的外匯存底。廣義的定義來自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1.政府所持有的黃金
    2.政府所持有的可兌換外幣
    3. 國際貨幣基金的準備頭寸(cash position)
    4. 特別提款權(SDR:Special Drawing Right)

    不過因為台灣並非IMF會員,所以沒有上述3、4項,但除了1、2外,另外加計『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金』與『全體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產淨額』二項。

    狹義的外匯存底,則不包括黃金與握有的外幣現鈔等。 提存外匯準備除可干預外匯市場外,亦是提供各國經濟往來的最後清算。凡做為外匯準備的資金,必須具有流動資產的性質, 可做為政府對外清算以及無條件使用的資金。


    結論就是..外匯存底過多過少都不是好事情..而且外匯存底是不可隨便動用的..
  • 謝謝
    我大概有點懂了(抱歉,以前學經濟學時,老師大舌頭的我聽不懂,沒多久就完全放棄)

    那是不是
    外匯存底高=/=經濟能力強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