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斷藥效 別急當白老鼠

評斷藥效 別急當白老鼠
李青/哥本哈根(藥師)


學術成就極致非凡,得過兩次諾貝爾桂冠殊榮的生化學家Linus Pauling在一九七○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宣稱「僅僅單靠維生素C便可預防、甚至治好七五%的各式癌症!」此言一出不得了,大師的話怎可能不正確,為了健康長壽,大眾爭相服用維生素C,光在美國一地,銷售量便暴增三倍!

實際上維生素C真那麼有效嗎?研究證據醫學的人透過嚴謹的科學方法,將相關臨床試驗一一拿出來檢驗後發現並無科學根據。經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位生化學家的話是受到藥商及一群未受正統醫學訓練、甚至被判過刑的人在後面推波助瀾,只是想提高藥物的銷售量而已。


台灣也是,坊間各式廣告,常見的是報章雜誌登載某國外醫學博士、權威,一張相片及幾張眼花撩亂的證書,說他推薦某東西有神效,能夠起死回生、治好癌症、去除風濕等。但是實情是這樣嗎?

在醫學界要評斷藥物的療效必須進行臨床試驗。臨床試驗的原則最好是找來兩組人,一組人給真藥,一組人給外型一樣但無有效成分在內的「仿冒品」(安慰劑),依藥物特性,待兩組人都使用一段時間後,再測量兩組人的血壓、止痛、睡眠品質、精神狀態、甚至美白等等的差異變化如何。如果有統計或臨床顯著的變化,原則上我們相信此藥有效。

可是台灣很多報導總是張冠李戴,在實驗室幾隻老鼠的試驗結果公布後逕自誇大、爭相報導,讓民眾誤認為那些產品可用,於是冒著風險也要試試。事實上,從老鼠身上的發現到人類可以安心使用,也許還有十年的路要走。

總之,民眾在閱讀任何醫療訊息時,別急著嘗試,若無法辨別這些資訊可信度,也可請教與你沒有「消費」關係的醫療人員,詢問是否有相關臨床試驗佐證、證據強弱、研究結果是不是發表在有名期刊,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再說。道聽塗說往往花錢傷身,大可不必。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