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寵物毛孩

政治 / 真的是非故意行兇嗎?

作者:葉品陽(臨床心理師)最近報載富二代殺警的新聞,其中代表律師表示,行兇者不是「故意的」。這兩位富二代嫌犯也說不知道會這麼嚴重。筆者協助司法鑑 定多年,即使是犯行確定者,掛在嘴上的常是「我不是故意的」或「我是一時衝動」。可是,這樣說法常讓人存疑。犯行就是一個決策行為(decision- making),而國外已累積大量的研究資料,包括心理學。任何有意圖的行為背後都是有動機,例如:你肚子不餓,自然不會想找東西吃。如此一來,除非是心 智功能不全者,否則產生有意圖行為很難跟「不是故意」或「單純衝動」劃上等號。科學家很努力嘗試解釋人類的行為,尤其是決策行為。人類抑制不去做某些事情 (例如:我們不會因糾紛就聚眾殺人),基本上可透過兩種路徑,一是初級抑制,即涉及人類原始本能(如:杏仁核)。當個體接收到威脅刺激時,杏仁核會產生警 覺並將訊息送往其他大腦區域,進而產生後續的因應行為,如:戰鬥或逃避。杏仁核本身會紀錄對個體有威脅的刺激,如此便於個體下次面對威脅時更能有效因應, 所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蛇。第二個機制是受由上而下(top-down)的認知歷程所調節,此機制是較高階的認知能力(與前額葉有較大關聯)。我們會收集 環境線索與自身知識與經驗做出判斷,進而決定要不要抑制某些行為。依此案犯嫌的學經歷,應該知道糾眾打人是犯罪行為,更別提致人於死。可是他們怎麼還會做 出這樣的惡行呢?筆者試著從前述兩個抑制路徑來簡述。與過去艱困時代不同,台灣家庭經濟富裕比例增加,加上少子化。家長對小孩都格外呵護,富二代更是有機 會得到更多保護。在備受呵護的環境下長大,大腦杏仁核自然就少有機會能幫個體記錄哪些行為是不能做,哪些行為是可以做。例如:你告訴小孩不要碰滾燙開水, 但某些小孩就是想碰(換言之,殺人犯很難不知道殺人是犯法)。結果燙傷後,杏仁核會幫個體記得一輩子不要碰滾燙開水。再者,富裕環境讓犯嫌認為自己無所不 能,有錢就可輕鬆做到很多一般人要努力很久的事情。這樣想法自然影響大腦對環境威脅的進一步判斷,或許自然認為打傷人賠錢就可以,反正有錢就能搞定。
回應...
 返回 寵物毛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