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35
太上感應篇--35 <br />
<strong>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br />
<br />
</strong>意義參考:<br />
當一個人修持不夠深入時,看見別人處在不得志的逆境時,就會說是他平日犯了過錯所召來的惡報;<br />
見到別人肢體殘缺或形象醜陋時,不但沒有一點悲憫的同情心,還加以譏笑;<br />
見到別人擁有讓人稱讚的才能,不但不會讚許,卻反而處處想辦法去壓抑。 <br />
修道修心,就是要把這一顆受到污染的心,回復性善的本來面目,如果無法實踐這個宗旨,就無法與道相契合,也就無法搭上這一艘回鄉的末班法船,而自生自滅於輪迴的不歸路。<br />
<br />
故事引意(05月14日) <br />
一、明朝漢洲有一位王生,平時最愛指責別人的過失,有一位鄰居的兒子不幸意外死亡,王生就指責鄰居說:「這都是你造的孽,才會遇到如此的報應!」不久,王生的兩個兒子也都生病夭折,鄰居就反過來對他說:「你造的孽可能比我更嚴重,才會兩個兒子都死掉了!」<br />
引意:當我們的手在指責別人時,要知道有三個手指頭正在指著自己;一個道場的同修,如果能多用鼓勵來代替指責,對道場的道務一定會有正面的助益;話又說回來,如果備受指責的人,能真誠接受,誠懇改過,即是高建其德。<br />
<br />
二、宋朝有位讀書人名叫侯元功,長相不是很好看,在他考上鄉試時,同鄉喜好輕浮玩樂的人,把他的長相畫在風箏上玩耍,侯元功也不以為意,還笑著在風箏上題字:「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紫霄中。」後來侯元功的官位,竟然做到了宰相,而那些取笑他的人,都慚愧的無地自容。<br />
引意:太上老子在本章開示世人,看見體相不具的人,不可心生鄙視或訕笑的舉止,這會為自己召來同樣受人鄙視或訕笑的果報;況且一個人能否成功立業,是在於這個人的器質,而不是在於他的外表。曾子亦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對自己身體的愛護都來不及了,更不能去取笑別人的外貌與長相,來損害自己的陰德。<br />
<br />
三、戰國時代李斯、韓非都是受到國君重用的大臣,李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韓非,但又怕韓非受到秦王的寵信,於是設計使韓非入獄囚禁,並阻擋韓非向秦王陳訴冤情的管道,最後韓非被迫服毒自殺而冤死獄中;後來李斯也被宦官趙高陷害下獄,趙高不但不讓李斯親見秦王,更羅織重罪,把李斯滿門抄斬。<br />
引意:李斯的下場實在很可憐,但修道的人,都明白這是「天道好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的道理,凡我精德壇辦人員,當引以為戒並常存善心以待人。<br />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