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棉條可能造成感染?
棉條在醫學史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曾經是造成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TSS)的主要原因,TSS最早是由泰德(Todd)醫師在1978年命名,主要與金黃葡萄球菌的感染有關,金黃葡萄球菌常常來自不潔的環境,皮膚、雙手、口鼻等等,在20年前,TSS有超過九成發生在年輕、使用棉條的女性。棉條造成感染的原因與棉條本身的吸收力以及放在陰道的時間有關係,吸收力愈強,容易造成陰道黏膜乾裂,失去保護,也因為吸收力好,妳放在陰道的時間就會愈久,造成感染的機會就愈高,所以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FDA)在1988年以後,對於棉條的吸收力(absorbency)有了明確的規範,規定廠商要把吸收力標示在包裝上,如此一來就算妳用不同廠牌的棉條,也就很容易可以選擇相同吸收力的類型。由於這些規範,再加上正確使用棉條的觀念,1990年以後,與棉條相關的TSS就少多了。有關吸收力的標示方式是利用Syngyna測驗的方式來定義,妳在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標示方式如下:
FDA定義標準 吸收力標示一 吸收力標示二
小於6克 Low absorbency Junior(Mini; Lite)absorbency
6-9克 Medium absorbency Regular absorbency
9-12克 Medium-high absorbency Super absorbency
12-15克 High absorbency Super plus absorbency
15-18克 Very high absorbency -
大於18克 Highest absorbency -
雖然吸收力愈高,造成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只要用得適當,感染的機會並不會比較高,否則只挑選吸收力小的,就失去用棉條的方便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