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為附生植物,主產地是熱帶亞洲地區,是攀援狀的亞灌木。豬籠草一般高不及一米,個別的也有高達三米的。葉片長橢圓形,長10─25公分,寬4─8公分。葉片的頂端連接著向下彎曲的捲鬚,在捲鬚的頂端有一捕蟲囊。捕蟲囊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有些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海南當地人多叫它雷公壺,意指它像農民盛酒用的壺,在雨天響雷下雨時,捕蟲囊裝上雨水,就好像酒壺灌了酒一樣。
捕蟲囊長12─16公分,寬2─4公分綠色或稍帶紅色,頂端有囊蓋。囊蓋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2.5─3.5公分。捕蟲囊小的時候,囊蓋是密封的,成長後囊蓋才打開,只有一處與囊口相接。
如果你到野外觀察,就可以見到捕蟲囊經常裝著半囊水。如果雨天盛水過多,捲鬚承受不了重量,它會自動傾斜,倒去囊內一部分水。這樣有利於發揮捕蟲囊的捕蟲作用,因為如果囊內盛滿水,昆蟲掉在水裡後就容易爬出逃逸。捕蟲囊的囊口內側囊壁很滑,並佈有蜜腺。蜜腺能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誘昆蟲。囊蓋內壁也有蜜腺。捕蟲囊下半部的內面,囊壁稍厚,並有很多消化腺,這些腺體在昆蟲未掉入囊內時,已分泌出稍帶黏性的消化液儲存在囊底。消化液呈酸性,有消化昆蟲的能力。 有些人以為昆蟲墜入囊內後,囊蓋會自動關閉。其實它並沒有那麼靈敏。
當葉長成後,囊蓋是經常打開的,囊蓋的主要用途是它的內壁也有很多蜜腺,具有引誘昆蟲的作用。 掉進囊內的昆蟲多數是螞蟻,也有一些會飛的昆蟲如野蠅和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