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新聞:拾荒買瀝青 老翁補路阻悲劇

〔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扛起一包包瀝青,填平一個個坑洞,車輛疾行而過,平坦的路基下,深埋著一位老人的愛,70歲的陳萬得只有一個簡單信念,多補一個坑洞,少一樁事故,減少人間憾事。


70歲的陳萬得以前就是靠三輪車運輸為生,他說,自己是「粗工底」,10幾歲組了一部鐵牛三輪車,老鐵牛半世紀的載物歲月,正是陳萬得打拚一輩子的縮影。

如同任勞任怨的老鐵牛,陳萬得盡了扶養子女的重任後,他在因緣巧合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著這輛骨董車,展開全新的退休生活,他不是四處遊山玩水,而是穿越大街小巷補路。


這部阿公級三輪車,氣喘噓噓載著老人及數十包瀝青出勤,每週工作3天,前進大街小巷巡馬路。


年長視衰的老人,掃視坑洞的雙眼卻異常敏銳,一見坑洞就停,其中,體能良好的陳萬得專門負責扛瀝青,停妥車輛後,小心翼翼將瀝青填入洞內。


老人補路一如古早婦女在衣褲補破丁,一塊塊新丁異常明顯,卻十分堅固耐用,總能再撐個幾年,讓千瘡百孔的路最起碼不會「坑人」。


陳萬得呵呵笑說,補路不分地區或天候,尤其颱風過後坑洞特別多,始終抱持「歡喜心」做事。


地球暖化讓氣溫不斷竄升,常頂著烈日補路的老人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容易流汗的陳萬得說,早年補路總覺得天熱,現反而涼快多了,或許是「歡喜做,甘願受」的心態,讓陳萬得如老僧入定,不再受到外界變化的干擾。


只是補路這項工作宛如無底洞,善心人士的捐贈斷斷續續,有時得自掏腰包應急,為了避免「斷炊」,他每個月總得花10幾天到火車站及附近商家做資源回收,在垃圾桶內尋找可回收物資,再到慈鳳宮附近做分類,整理妥當後再賣到資源回收場,每次大概可換得2、300元,金額雖不高,對購買瀝青不無小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112/78/o39l.html
=========================================
老伯伯真的非常的偉大 
「歡喜做,甘願受」這句話常常咡到,但是要真的落實可不容易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