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公司外派但薪水沒增加,你會接受嗎?

今天表弟打來跟我訴苦.....<br /> <br /> 先說一下他的背景,新鮮人,國立普通大學畢,宜蘭人<br /> 去年畢業後應徵到千大企業做業助,薪資約三萬五,要在外跑來跑去<br /> 他那時應徵的是北區(含桃園台北宜花)<br /> <br /> 一開始在宜蘭的廠從基層做起,去年提升但要到台北受訓三個月<br /> 主管說: 將來有很大機會要在台北磨練兩三年<br /> 所以表弟就興奮地在台北租了房子打算好好打拼<br /> <br /> 今年一月,主管告知宜蘭廠缺人,因為我表弟是宜蘭人,所以要調他回去<br /> 表弟錯愕地說: 可是我房子租了耶<br /> 主管回: 那可能要盡快退掉了,因為你是北區的業助,本來就可能調動宜花<br /> 只好狠拍謝的退掉房子,幸好房東沒刁難<br /> <br /> 回到宜蘭兩個月,前天北區人資有一個跟我表弟蠻熟的來宜蘭職訓<br /> 偷偷跟他透漏,花蓮區現在缺人,很有可能是我表弟會被調去.....<br /> <br /> 我表弟心裡很不服氣,因為北區業助有六個<br /> 有兩個是廠商的子女,兩個是資深業助,另一個是女生<br /> 所以他被動的機率最大!!<br /> <br /> 雖然當初應徵是北區業助,本來就包含宜花<br /> 可是這樣被調來調去,感覺居無定所,而且又要重新融入當地辦公室關係<br />
  • <p>公司調動沒有辦法再溝通嗎?<br /> 因為這樣調動的頻率也太多了吧<br /> 好在他那時在北部房東沒有刁難<br /> 調到花蓮不就又要租屋 <br /> 和公司討論的時候 我覺得 可以用租屋的是和公司談↓<br /> (要是短時間又要調動 那房租若出現問題 公司需要補償 這一個部份)</p>
  • 社會新鮮人 吃點虧沒關係的<br /> 因為沒工作經驗的人 最需要的就是 經驗啊!<br /> 只要工作還有東西可以學 就先熬著做<br /> 做個一年多還是覺得不行 <br /> 到時就用調動太頻繁的理由換老闆<br />
  • <blockquote style="border-left: #999 2px solid; margin: 1em 3em; padding-left: 1em; color: #999">Oops購物狂 之話: <br /> <br /> 謝謝你的回應,感覺表弟好洩氣喔.....<br /> 他才剛跟宜蘭的客戶,廠商稍微打進關係而已<br /> <br /> 公司不會補助房租的部份耶,不然第一次從台北調宜蘭就應該要補償了吧?!<br /> <br /> 我是覺得也可以輪調別人去吧!<br /> 可是表弟一個一個數給我聽: 兩個客戶的子女,公司動不得, 兩個資深業助,有老公小孩了,另一個是女生....<br /> <br /> 要是我應該會辭職了吧! (但我不想給這種濫建議,因為除了調動的問題外,公司是很不錯的)<br /> <br /> </blockquote><br /> 剛才又再看了一次 發現你說台北是要去受訓<br /> 主管只是告知很有可能可以在台北磨練 你表弟才會去租房子 <br /> 關於這個部份 我覺得真的是你表弟誤會了啦~><<br /> <br /> 不過調派太頻繁確實還是個問題<br /> 我的意思是 如果下次有告知確定要調派<br /> 可以建議你的表弟和公司談一下<br /> (但前提是 你表弟不怕丟掉這份工作<br /> 如果公司覺得這個員工很難搞 可能會裁掉他...)<br /> <br /> 明確的告知公司因為太常調派 所遇到的問題<br /> 1.租屋問題(不知道該簽約多久)2.客戶開發和聯繫問題<br /> 希望調派時間可以不要這麼短暫<br /> 讓公司給你一個答覆 <br /> <br /> <strong>不過我比較建議的是 吃苦當吃補吧<br /> 換個角度想<br /> 他這樣人脈會變的很廣ㄝ<br /> 北宜花都吃的開 (未來可能還有桃的人脈)<br /> 長久看來 是很好的機會<br /> 再說目前公司待遇又還算不錯 <br /> 就請他多多加油! 不過確實是需要發洩的垃圾桶!<br /> 就請版主辛苦點 當當他的垃圾桶 <br /> <br /> </strong>最後我想要分想我的故事給他 (希望他不要在洩氣下去了)<br /> 因為目前我也是新鮮人的菜鳥(應該比他還菜)<br /> 但不知道我是遇到爛公司 還是我是爛草莓... <br /> 我在前某公司 工作到也快憂鬱了<br /> 但是就一直想著吃苦當作吃補 一定有人比我辛苦的心作下去<br /> <br /> 應徵 (行政)工讀生<br /> 順利進入公司 我以為我是為公司服務<br /> 沒想到 我的工作莫名的變成 家管+鳳梨酥作業員+烘培坊店員+清潔人員<br /> 一天九個小時的工作 我要拖地掃地五個樓層、擦桌子、洗碗、清冰箱、洗衣<br /> 、一個人搬90公斤的鳳梨上二樓 還要把它們製作成鳳梨餡、製作鳳梨酥<br /> 、不定時騎一趟一個小時的車到門市幫忙(只有來回車資40元)、清公司的汽車、養植物.....<br /> <br /> 最苦的是 正職很盯人又覺得自己是公主 <br /> 什麼事都要工讀去做(像是她的東西掉到地上 會要你去撿)<br /> 工讀原本有兩個人 (我們一起工作了兩個多禮拜 她就因為要回學校讀書辭職了)<br /> 所以最後工讀剩下我一個人<br /> 說正職盯人 是因為正職不准工讀上班聊天(只有他們可以)<br /> 所以曾經有正職菜鳥要來和我說話(只是打個招呼 不到幾秒 老鳥就來把菜鳥叫走 丟一堆是給他當懲罰)<br /> <br /> 這樣的工作我忍耐一個月多過去了 <br /> 老闆最後卻隨便給我個理由 說他不需要工讀 把我踢開<br /> 而當時他給我的薪水 100時薪 沒有健保<br /> 這當中 我一直都有放棄的想法 但我總覺得什麼事都有學習的地方<br /> 果然 現在我覺得新公司給我的工作 都變的好輕鬆 <br /> <br /> 不好意思 打了一堆 (順便發洩一下當初的情緒~><)<br /> <br />
  • <blockquote style="border-left: #999 2px solid; margin: 1em 3em; padding-left: 1em; color: #999">Oops購物狂 之話: <br /> <br /> 今天表弟打來跟我訴苦.....<br /> <br /> 先說一下他的背景,新鮮人,國立普通大學畢,宜蘭人<br /> 去年畢業後應徵到千大企業做業助,薪資約三萬五,要在外跑來跑去<br /> 他那時應徵的是北區(含桃園台北宜花)<br /> <br /> 一開始在宜蘭的廠從基層做起,去年提升但要到台北受訓三個月<br /> 主管說: 將來有很大機會要在台北磨練兩三年<br /> 所以表弟就興奮地在台北租了房子打算好好打拼<br /> <br /> 今年一月,主管告知宜蘭廠缺人,因為我表弟是宜蘭人,所以要調他回去<br /> 表弟錯愕地說: 可是我房子租了耶<br /> 主管回: 那可能要盡快退掉了,因為你是北區的業助,本來就可能調動宜花<br /> 只好狠拍謝的退掉房子,幸好房東沒刁難<br /> <br /> 回到宜蘭兩個月,前天北區人資有一個跟我表弟蠻熟的來宜蘭職訓<br /> 偷偷跟他透漏,花蓮區現在缺人,很有可能是我表弟會被調去.....<br /> <br /> 我表弟心裡很不服氣,因為北區業助有六個<br /> 有兩個是廠商的子女,兩個是資深業助,另一個是女生<br /> 所以他被動的機率最大!!<br /> <br /> 雖然當初應徵是北區業助,本來就包含宜花<br /> 可是這樣被調來調去,感覺居無定所,而且又要重新融入當地辦公室關係<br /> </blockquote>我覺得這公司問題很大耶<br /> <br /> 如果說要這樣頻繁的調 應該要有配套措施才對<br /> <br /> 像我們調都會有宿舍 雖然宿舍真的不怎樣啦 4個人住一間<br /> <br /> 但是至少不用到處租房子 而且不用錢 宿舍裡面有餐廳 便利商店<br /> <br /> 要去哪找租房子兩個月的地方<br /> <br /> 而且賠掉押金等等 一個月剩下沒多少錢<br /> <br /> 是在做心酸的嗎<br /> <br /> 不是說要向錢看<br /> <br /> 但是也應該要平衡 如果勞力勞心付出遠遠大於賺到的 又不開心 真的要考慮換工作<br /> <br /> 台灣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br /> <br /> 忍耐不一定有回收 只會有更加的壓榨<br /> <br /> 多大的公司都一樣<br /> <br />
  • 這麼頻繁的調動是真得很讓人不舒服ㄟ<br /> <br /> 但是剛進去  無論如何也跟他熬一下吧<br /> <br /> 奇驢找馬   最起碼也要有個經驗ㄚ<br />
  • 我們公司外地員工來出差,都會住宿舍,或者是補助房租。<br /> <br /> 一個新鮮人你要他這樣聽話,口袋賺的錢都賠光了,也不是事。<br /> <br /> 從表弟的角度來看,部門資深的、有背景的、不方便外派的女生...感覺上表弟如果多磨練幾年,會很有成長的。<br /> <br /> 也許過幾年就月入5、6萬,不久就年薪百萬了。加油!<br /> <br /> 不知為何突然想到一個朋友,他是跑印度的,每次搭機都想戴防毒面具,吃的東西又是....呵呵<br /> <br /> 每次看到他在FB抱怨都很想笑,但是真的幾年成長很明顯。<br />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