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清過頭,小心變成「紅蘋果」

轉載於YAHOO新聞:
  更新日期:2007/03/23  04:40  記者:uho編輯部  整理報導 
清潔是一種重要的皮膚保健,不只是人,所有的動物都有清潔的習慣,然而對多數動物,清潔純粹是去除汙垢或其他皮膚表面附著物的功能。

現代,清潔則包含更廣泛的意義,也包括放鬆情緒,增進外觀,乃至全身的健康,市面上充滿著各式外形顏色香味的產品,而除了單純的清潔外,清潔產品除了香味外,也添加了各式的訴求成份,然而當清潔的效果,被不斷放大的同時,醫學上則見到許多清潔過度的患者,這些患者因為深信清潔是保養最重要的程序,更相信所有塗在臉上的東西,特別是白色的乳霜、防曬品、彩妝都需要完全去除才不會傷及皮膚,因此做的包括卸妝、洗面乳、化妝水、去角質霜、面膜、濕面布等,多次的過度清潔,最後反而引起臉部紅腫。

另一方面,由於過度清潔,導致發炎及肥皂皂鹼對皮膚的傷害,不斷被強化清潔不足,有時反而又成了另一個問題。

肥皂原本是去除油脂、細菌而被發明,但在過度強調,皂鹼傷害皮膚的情況下,尤其在1979年一篇關鍵性肥皂刺激的測試報告出爐後,市面上也開始以溫和當做好的清潔最重要指標,肥皂有些不只無法殺菌,有時反而成為細菌本身滋生的溫床,而在說服力方面,有時清潔的結果,反而是在皮膚上,留下更多的殘餘、外來油脂。

  • 皮膚原本就有著自清的功能,不管是水溶性、油溶性的污染,分泌物都會在日常的皮膚自然再生,及剝落過程中自然排除,因此健康的皮膚,其實是可以在清潔不足及過度清潔中,自然達到平衡,輕度的過度清潔也許會有乾澀的一般緊繃現象,但半小時內就會被重新分泌的油脂改善,單純的清潔不足,對皮膚也不是問題,反而是如果在原本就已油份較多的皮膚上,又在每次清潔中,補充新的油脂,反而會引起皮膚的發炎及負擔,在醫學上,最常看到因清潔而出問題的,其實都是保養過度的患者,這些患者才是這些溫和洗劑的最佳客戶,但對這些客戶而言,直接用清水洗淨,或許是最安全的方式。

    當然如果已經有發炎的皮膚,也是可以採同樣的清潔觀念,老一輩的皮膚科醫師,常對老年的皮膚或溼疹患者,建議不用肥皂,只用清水清潔,新的年輕醫師,則可能會建議用溫和但有些昂貴的洗劑,不過這兩種之間的清潔結果,差異不大,如果只是要利用這些溫和洗劑中的額外添加成份,最經濟的方式,還是在清潔後,直接塗抹保溼滋潤成份,這樣的道理就如同再好的雙效合一洗髮精,還是比不上清潔後一罐普通的潤髮乳。

    肥皂因其皂鹼成份,的確對皮膚有較高的刺激性,但這種刺激是多數皮膚所能承受的,有些清潔乳的成份,其中所含的清潔劑成份,可能比皂鹼對皮膚有更深遠的傷害。

    而適度的去除油脂,甚至達到暫時的乾澀感,有時是油濕皮膚要達到洗後清爽感所必需的。

  • 當然過強的去油力,如果引起發炎,也會誘發青春痘的形成,也是不被鼓勵的,這樣的清潔模式,往往發生在,原來就有青春痘的患者,其實青春痘患者,不一定油脂分泌量就多,真正在醫學上,對青春痘有益的清潔方式,不是把油脂去除,也不是所謂的深層清潔,而是用弱酸性的肥皂,及維持正常的皮膚為微酸性,但這也主要是在防止粉刺的形成,至於發炎性的病灶,也就是膿包,則可選擇一些添加Trichosan或Chlorhexidine的洗劑,但這些洗劑的效果,其實都遠不及直接使用治療青春痘的藥品,同樣的觀點,也適用在抗菌藥皂中。

    不同的膚質在清潔上其實是差異不大,真正的區分只在皮膚油膩與否,因為清潔劑的存在,原本就只是要去除油脂,只是去油力強的成份,常常也會有較強的皮膚刺激性,因此真正的清潔上的挑戰,是來自發炎或所謂敏感性皮膚,一方面我們可以減少清潔劑的使用量,及去污力的強度,甚至完全不用清潔劑,只有在又合併油脂分泌量也較高時,才真正需要用到昂貴的洗淨成份,但更為經濟而務實的做法,應該是尋求皮膚科醫師的診治,找出皮膚發炎或過敏的原因,對症下藥。

    資料來源:  蔡呈芳  醫師

  • 這篇根本就是在說我=_=|||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