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A/W06 Catwalk to Closet.2

Luxe

天阿    妳回來了    我以為妳跟LA公主一樣消失不見了

因為妳不在  我都沒去妳們版上逛逛

看到妳在hermes版留言給我    高興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趕快跑來跟妳打招呼    原來妳渡長假去了

嗯嗯  以後我會常來

hermes  S/S    真的很讚    我準備大失血

下次有機會去紐約    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榮幸請妳喝杯咖啡
  • 對手錶完全沒研究
    知道新的東西真好
    謝謝  Chanel  和  Luxe  ne!

    Chanel
    五百字以內報告...
    若是我就光寫:好看  /  無聊...報告完畢...
    也是五百字"以內"  啊...
  • Kourosin

    好像大家都玩得很  high  呢!
  • Tom  Ford  會讓我覺得是早一代的  Ricky  Martin  耶
    超會蹦蹦跳跳的
    很有那一代的  sex  appeal  的耶...


    話說
    最近在電視上看到  Fendi  新的  catwalk  collection
    還真的特別
    依然在拿手的皮的處理上蠻特別的
    用新的雷射科技來做  pattern
    整體感覺真的蠻有趣還俏皮的呢

    佩服  Karl,同時做三條線
    但是自己的牌子、Fendi和  Chanel
    同一季出來的硬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他那個腦袋是怎樣啊
    容量特別大喔!?


    今年好像各家百花出的感覺
    每一家每一家的  collection  差異頗大
    從材質到色彩到感覺
    真的看的令人目不暇幾
    漂亮!
  • 是是是...
    現在趕快浮出水面極為諂媚狀的跟樓上幾位大聲的喊
    "感恩"  啦  ~~

    我覺得看妳們大家的發言就很過癮了
    所以乾脆藏拙
    沒有知識也要懂得掩飾...
    呵呵呵呵


    PS.Chanel...真的...  Anne    Fontaine  的襯衫很棒有的還小小性感又不會太誇張...我和我們家老爺都喜歡(不要誤會當然是我穿了他喜歡啦...)
  • Luxe:

    看到妳的留言真是讓人溫暖 
    就趕快來說聲Hi

    因為自己只是時尚邊緣人 
    所以一直在潛水中
    來這裡看看大家提供的豐富資訊就讓我心滿意足

    上次看到妳旅行的經歷
    真是讓人心嚮往之
    旅行要有時間  金錢  最重要的是志同道合的旅伴
    年紀小一點的時候
    還真的很想去一些地方探險
    (像是這輩子一定要去看一次的馬雅古文明遺跡  埃及  吳哥窟等等..)
    現在反而因為地利之便
    最常去的都是歐洲國家
    好像也漸漸沾染了一些沉甸甸的習氣
    所以看到妳去玩的地方就有為之一振的感覺哩

  • EstellaGirl:

    剛好這兩天在報紙上
    看到一個跟妳說的主題有些相關的消息
    說到因為一般high  street的衣物越來越便宜
    英國女性現在購買的服飾數量越是十年前的整整兩倍
    也就是重量不重質
    人們跟隨潮流購買大量廉價衣物
    在穿了幾次之後便可輕易丟棄
    (所以也大概不用進洗衣機~)
    一方面英國本土的製造業
    則因為無法抵擋遠東便宜的人工而紛紛關閉

    這種大量購買  隨意丟棄的舉動  真是資源的浪費哪

    再想到的是  不知道上層的精品業會不會逐漸受到衝擊而在訂價和行銷策略上有所調整
    (說不定是越來越貴以顯出市場區隔  >_<  )?

    提到LV
    說實在
    再看過許多家的皮製品之後
    我覺得以它們的品質
    真的應該再便宜一點比較合理
    (防塵袋真是粗糙了點  賺那麼多錢應該改良一下吧)




  • 同意luxe所說的investment概念
    事實上這也是我所認同的購衣標準
    服飾的設計感不必最in
    但是好的  適合的質料剪裁
    可以彰顯個人特色

    在茫茫衣海中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東西
    也是一種珍貴的自我認同養成

    再者
    若能一再穿著使用
    也能進而培養一種愛物  惜物的心情

    個人就非常喜歡紮實的大衣  毛衣  皮鞋皮包
    被一再使用後那種陳舊的好質感
    讓衣飾不再只是一個物件
    而是紀錄了時光與個人生活的載物
    像是梵谷畫中的那雙令人駐足良久的舊皮鞋


    想一想
    以前小時候喜歡買一籮筐便宜的衣物
    (也是反映了當時的經濟實力~)

    現在買東西因為力求質感反而真正下手的機會不多
    反而有一種因"節欲"而來的篤定感...
  • 對了
    luxe發言下的眾多星星真是"金光閃閃"
    眼睛都快睜不開了~~
  • luxe:
    看到妳之前提到看了幾次English  Patient
    雖然是很久以前的電影
    倒是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又不知其所以然

    好像是男女主角在沙漠中的露天電影院看完戲準備離開
    結果一向優雅的女主角忽然一頭撞上旁邊的鐵架(?)
    在整部電影中這一幕顯得有些突兀
    想了很久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一景~
    (有聽過說是要顯出女主角平易近人的一面?)

    現在旅行的方式像退休老人
    第一個要打聽的是旅館安不安靜  乾淨與否
    好像跟夢想中的冒險越來越遠
    (也明白是自己的心態限制住了)

    南美不適合自助嗎?


    Organicbeauty:

    小時候也愛看三毛
    尤其看她有本[我的寶貝]書中那些奇奇怪怪的收藏
    真是每一件都有故事好說

  • 不想睡覺繼續來這邊打打字~

    Organicbeauty:
    說到Dior包
    在雜誌上看到設計師說:
      每個女孩都應帶著這個包  出去找些麻煩~

    喜歡celine這個包  很輕鬆的成熟感
    http://www.vogue.com.tw/popup/popup_show.aspx?show=CL01292&pic=5&picpath=photosDetail

    不過倫敦這裡確定不會進這款  (幫我省錢~)


    to  seyes:
    我還以為luxe所說的"此包"是另一法國牌呢(我之前提到的)?

    本來對20幾萬的包包"無感"
    有次看到一位英國中年女士提著駝色內縫kelly翩然而過
    看起來是已經被操了好一陣子的
    仍不減其優雅

    結果這樣一看  (用我的話說是)`被驚艷到` 
    念念不忘
    私心也希望以後老一點時也能擁有一個
    (嗯  有了kelly  我會age  happily  &  gracefully...)

    一個很雅致的包
    若因奇貨可居而成為(或只成為)個人地位的代名詞
    真是可惜的事

    上次也看到英國的Asprey有一款類似的手提包 
    但把手似乎較長  不確定有沒有附鎖
    鱷魚皮款大約六千多英鎊  嗯...


  • seyes:
        看到妳的回應忍不住要多嘴一下
    我今天在一家倫敦蠻不錯的餐廳吃晚飯
    結果近距離地看到兩個birkin
    一個是就坐在隔壁桌  一位莫約35~40出頭的一位女士
    氣質優雅  身穿米白毛呢裙裝  恰到好處的k金耳環
    放在她身旁的是一只深咖啡色金扣的birkin
    (較光滑的皮質  但非box皮)
    稍稍打量一下  便看得出她一身的裝扮必定身價不凡
    但重要的是
    她是我幾少數看過的(我可能見不多識不廣就是了)
    沒有被全身的名牌氣勢壓倒的的女人
    一切都恰到好處
    襯托的是她個人的好氣質
    讓人感覺這些衣物真是為她而設計

    另一個birkin是黑色金扣togo皮
    則是在起身去洗手間時在角落匆匆一瞥
    提她的女士年紀較長一些
    不過我腦中已經對第一個女士留下太深的印象
    所以看到這一位已經沒有什麼感覺~

    以上  是今晚的包包奇遇記~

    其實我也常常在hermes潛水看妳們交換心得
    這篇好像放到那裡比較適當  (不好意思~~)
  • Blumarine:
    心愛的東西掉了一定讓人很難過
    我也尤其受不了自己的東西不知流落何方的感覺
    祝妳好運喔

    EstellaGirl的話:

    想聊聊06春夏的it    bag。。。

        Luxe前陣子有貼過一段,好象大家都在注意YSL    Muse,Dior    Gaucho,Fendi    B    Bag。。。各位心目中最愛的是哪一款呢?

    有沒有發現,今季的包包,不是很大,就是很小?

    -------------------------
    我是有看到一些大款的包包  像是  celine,    prada  還有妳說的Muse等  倒是沒有看到什麼小包

    我覺得大包用起來真是率性
    可惜我怎麼樣都裝不滿
    所以看的都是小包

    有次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個嬌小的女孩挽一個巨型的Roxanne(第一次看到那麼大的尺寸@_@!)
    好像快可以把她自己裝進去帶走了

    說實在今夏這幾款包都沒有特別讓我心動呢
    雖然說許多it  bag都須有名人加持和時尚編輯推波助瀾
    我總覺得像是Muse和  Fendi  B  Bag有點被"推"得痕跡太過
    真正的市場反應為何
    我有點懷疑







  • Luxe的話:
       
    紅樓夢和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流言的更衣記、對照記)對服飾都有生動的描述,將它們注入了靈魂。

    *******************************
    張愛玲和其密友炎櫻常有一些讓人發覷的辛辣妙語
    有會兩人見到一個女人穿格子旗袍走來
    炎櫻說(記得是她):
      披著像床單的布料  像是邀請別人往她身上躺去一樣 

    多年前讀到  至今印象深刻
    也完全壞了我對格子布料的胃口~
     
    後來張去世  有雜誌將其遺物整理登出
    可稱之為女性化物品的也僅有一件素色藍洋裝 
    一支或兩支Dior  口紅

    不見得是悲涼
    但其心境的變化不可謂不大
  • 大家好嗎  ;)

    感謝幾位網友對時尚新聞及其他資訊的分享,看了真的受益很多,我看這些新聞都是慢半拍,剛剛才讀到beckinsale  貼的Prada  被賣掉的消息,我還以為沒人貼呢(臉紅)還有每次讀到某些時尚界的gossips  都覺得很有趣(wink,  wink)......

    看到之前Luxe/Beckinsale提到的Gaucho皮包髒髒的,不曉得這名字是不是跟南美遊牧民族有關?  我小時後非常喜歡看三毛的南美遊記  Dior是不是要表現這皮包有那種流浪過,歷境滄桑的味道,才取這名字?  呵呵  我亂猜的

    我很同意工作後  很難會有機會到處看看,或有時間作長期旅行(也是可以啦,只是w/o  pay,  有點划不來)  有位同事工作了七八年  前一陣子才拿到六個月的sabbatical    說到畢業找工作,我算是比較幸運  我覺得在學時,若有機會作Co-up  or  intership  畢業後找工作會比較快且順利喔  我做了兩個co-op,  後來第二個公司在我還沒畢業前就先收了我
  • 總算裝好中文,但已覺得跟不少大家的話題了,(BTW,XP的附帶中文真的有夠蹩扭的),Fever  of  Style這麼快已滿500,不好意思,就借這個thread回了。(十分偏題,請大家不要介意)。

    謝謝Luxe的回言。
    其實,自己也認為品牌要生存,一定要不斷賺錢,對得起投資人。但是,錢,是不是要"賺盡"?個人是認為,精品之所以是精品,應該首先有一份取樂顧客的心,精益求精,叫人心服口服,而不是單純的"貴"。
    象現在,把產地搬往別處,是為了降低成本,但當一個公司開始用cut  cost來賺錢,難免讓人覺得產品本身沒有發展空間,或者說,品牌已江郎才盡,靠吃老本了。而減人工成本的品牌,一定不會只減人工,更會在原料、環境等大家看不見的地方,銷減。
    特別是一些大品牌,表面用歷史來推動,但真正卻貨不對辦。比如,曾參觀過  LV工廠(LV  fan們請不要動怒),看到他們介紹當年隨Titanic沉入海地幾十年的行李箱,打撈上來後,�面竟然不進水,嘆為觀止。秘訣是它們內櫬都用整塊木板。但是當到現場工廠看時,卻發現現在行李箱,用的都是木條拼的。連  LV都承認防水功能有差。(雖然,我也不認為,箱子沉到海底的機會微乎其微,但卻隱約有欺客的感覺)。

    雖說精品業放底身段,吸引年輕客,是增加收入的好方法,但精品,也應該保持它的罕見與難求。這樣客人願意付高價,而品牌有利潤豐厚,又做得少,才會更用心地去做。
    比如,Cashmere。記得80年代,純cashmere毛衣,很少見,往往500美金,但觸手之柔軟,羊毛無法比。而普通羊毛,也十分細膩。但現在,  Cashmere更是減價可以49美金。便宜了,但品質,真的無法比。粗、刺,因為從中國蒙古等地的  cashmere,雜質越添越多。品牌就用散針、鬆手的織法,給人鬆軟的錯覺。(這就是現在顧客心目中的cashmere標准!)。更無良的商人,把料拉長,用斜裁,變形得利害。羊毛更變得已十分廉價。  WWD在12月底有篇文章,談到要revive羊毛市場,並談到雖然原料便宜了,卻花更多時間去處理原料。

    還有beckinsale與blumarine所看到的WSJ上有關歐洲精品業把工廠移向海外的消息,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念完全文?
    文章最後說到有關Valentino的例子,埃及工廠,努力爭取訂單,並派原工實地學習,工廠內播放錄影帶,按步就班,但等西裝運到Valentino歐洲店內,就會撕掉made  in  Egypt的label,改貼Italy。這不單是對工廠的不尊重,更有欺客之嫌。

    (btw:  Made  in  Italy指在意大利制造,而Italy,只是說意大利貨--通長指意大利品牌,但在別處造的)

    意大利,當年以"意大利制造"為榮,現在卻說,至要是"意大利品牌",不管在何處制造,都是品質保証。???

    何處制造不是重點,但價錢要反應出品質,並且要讓顧客心服口服。
  • 想看Devil  Wears  Prada電影的朋友,不會等太久了。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6/30公映。

    與媒體有淵緣的話,4月1日至15日,是meet  the  press,有幸者可以先睹為快。

    本片是Pat  Field任服指。她的新店Hotel  Venus去年底剛剛搬家,還是在SOHO。
    不久前她還替日本雜誌Spur拍了時裝片,宣傳她任creative  director的SmakyGlam。
  • 對了,忘記說(今天我也太長氣了,不好意思)。

    很感動  Luxe所言。
    而更加佩服各位元老們(如beckinsale、chanel、beautyhollywood。。。。)的一直不斷post新消息,十分感謝。還有紅粉霏霏的正義感。
    也好羨慕大家的星星與漂亮的流星,:)  我想懶散的我是永遠及不上的了。
  • 其實品牌對將工廠移到中國大陸,也有很大的迷思。一來,賬面上似乎的確可以省錢,二來,大家都這麼做,覺得自己也好象要跟上。
    但,事實卻是,1)品管再怎麼說都鞭長莫及,2)制造周期拉長,3)應變潮流的能力減弱,4)流入黑市的仿品增多,5)各國政府為平衡自己國內的廠家實施的反傾銷政策,更讓加重了uncertainty。
    痛定思痛,最近已有很多品牌,將工廠遷回,或減少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比例。量少貨精,也是近年許多新興品牌及specialty  store的賺錢途徑。

    轉載一段,剛剛在北美世界日報的相關文章。


    美製服飾  魅力勝中國貨
    因應「快速時裝」零售商挑戰加快存貨周轉率  加州再掀生產熱潮 


    【本報綜合紐約一日電訊報導】產業觀察家指出,對美國服飾零售業來說,產品上市速度愈來愈重要,如今「美國製」服飾似乎比中國大陸的進口貨更具吸引力,為了應付「快速時裝」零售商的挑戰,加州再度掀起服飾生產熱潮。
    市調業者NPD集團首席零售業分析師柯恩表示,多家精品零售商很有興趣至少把部分產品來源移轉回美國,例如移回加州,或移到離美國比較近的墨西哥、瓜地馬拉或宏都拉斯。

    柯恩說,美國零售商終於把銷售的損失看成營收的損失,知道為了爭取最大的銷售額,必須大大加快存貨周轉率。從中國大陸進口有個缺點,就是前置作業時間需要三到六個月,產品才能上架。

    零售業分析師說,歐洲的「快速時裝」業者如美斯(Mexx)、芒果(Mango)、西班牙的莎拉(Zara)與瑞典的H&M,已經重新界定時裝銷售的意義,美國同業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改變營運方針。

    紐約零售顧問公司兼投資銀行董事長戴維多維茲指出,時裝業的決勝之道就是新穎、新鮮,這些公司已經訂下能夠更快更換賣場貨品的標準。

    H&M部分產品在歐洲製造,莎拉大量產品由母公司印地紡(Inditex)在母國西班牙生產,新品下單與進貨的反應時間比較快,銷路可能不太好的商品也可以快速改變設計。莎拉也有自己的工廠和設計系統,顧客如果說不喜歡褲子的長度,店經理把資訊傳給設計小組,工廠一周就能推出新品,蓋普公司(Gap)要花兩個月以上才能這樣做。

    不過,美國零售商正在努力追趕。例如,加州熱吻公司(Hot  Kiss)已經加速產銷流行女裝,供應連鎖時裝公司。過去熱吻公司七成商品在中國大陸製造、三成在美國製造,現在已經改成四成比六成。 


    2006-03-02
  • 謝謝  Chanelxxx96與  Luxe的鼓勵。也歡迎Laetit的加入。在這所談的許多有關時裝的話題,水准之高,言辭之精辟,在網上十分罕見,個人受益良多!

    正如Luxe所說,價錢反應品質,十分困難。但總也希望,品牌不是只一味抬高價錢,壓低成本,為提高利潤的維一途徑,而是要開發新產品,新元素,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貴一點,也會有知音的。而目前的那些"soft  lady-like"  retro衣款,自己已經有點膩了。
    另外,顧客繳多了學費,也會學乖,會加強辯識能力。記得In-Style雜誌某次在介紹如何選套裝時,就建義大家,先去試穿最名貴最好的品牌,讓自己了解甚麼才叫"好貨"(布料、剪裁、內櫬、顏色等),然後,再帶著這個感覺,去尋找價錢可以負擔的選擇,擁有了對品質的認知,你會有許多驚喜又劃算的發現。

    中國大陸開始收購義大利工廠與品牌,是一回事。更多時候,是用電腦軟件設定,將訂單從第三國賺,對方有個server,連人都沒有,自動轉換invoice下單,瞞天過海,卻有charge更高額的價錢。

    Luxe,不知你是否有聽說,美國境內,有些保謢區,外國工廠在此設廠,有免稅額優惠,但標簽就要打上Made  in  USA/Product  of  China(或其他)。

    有沒有人看Brokeback  Mountain,十分感動於李安開片及結尾對夾克的描寫所展現的內心思維。雖然,劇本台詞與拍攝,稍嫌粗燥,大概是小制作的原因吧,仍然不失為一部動人的影片。
    周日是Oscar  Night,加油!
  • Minitoast:

    你所說的:現在買東西因為力求質感反而真正下手的機會不多
    反而有一種因"節欲"而來的篤定感...

    說得真好,Totally  agree!

    Luxe:
    你所說的investment  piece,指的或許並不是甚麼大家所謂的"經典""Closet  must  have"之類,而是真正適合自己,自己心愛,又能代表自己的signature  piece吧。

    看了你轉貼的CK/Costa的文章,真的有點心戚戚然。許多品牌,被工廠買走後,(尤其是美國品牌,被外國工廠買走後),工廠都籍此為打入美國mass  merchandise掘金礦,而所謂的品牌collection,也只不過是榥子。
    Brooks  Brother這家百年老店,也被義大利工廠買走了(先前是被英國人買走),男友就很受不了義大利"娘味"剪裁。

    Beckingsale:
    你也喜歡Scoop嗎?
    幾年前住在紐約時,我曾在那裡做過jr.  buyer,那是十分有趣的經驗。

    個人覺得,現在歐洲流行的select  shop受美式影嚮很深,比如Colette,其一樓書店及jean  collection甚至地庫的餐室,都十分象LA的Fred  Segal,而Colette就想在小地方做大排場,反而弄得很刻意(尤其是二樓以gallery陳列),Fred  Segal則能充份融入當地LA街頭文化,多了隨意,少了刻意。當然Fred  Segal的歷史要悠久得多。
    而現時很流行Kitson,就被歐洲的時裝編輯們嘆為觀止,不是shopping的明星,而是所有的幾百幾千美金的東西,都象街邊貨一樣堆著,細看下,卻件件精彩。而同樣的產品,到了歐洲select  shop,就被陳列得煞有介事。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