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影劇明星

《社論》「海角七號」的社會意義

《社論》「海角七號」的社會意義
2008/9/15

  台灣最近有一個熱門的話題,就是上片三周、創下五千四百萬票房的「海角七號」,打破十年來國片紀錄。在一片煩悶的政治新聞中,這則新聞令人驚喜,很多人期盼新一波電影風潮的到來。

「海角七號」沒有大卡司,都是你我身邊熟悉的小人物:機車行師傅水蛙、交警吉他手勞馬、逢人就要倒杯小米酒請客的馬拉桑、彈鍵盤永遠跟不上拍子的大大、愛現的月琴老手茂伯、熱心又熱情的飯店櫃台小姐美玲、飯店清潔員明珠、一心一意推動地方觀光,順便照顧繼子的鎮代表等;這些我們熟悉的小人物一出場卻能捉住目光,而且魅力十足,鮮活又生猛。

這給了政治人物一個警惕:在愈趨惡劣的政經環境下,百業蕭條、百物齊漲,對照政治人物的虛偽愚蠢,「海角七號」傳達了小人物狂想曲,低微的小人物在受盡挫折與困難後,堅持夢想終能揚眉吐氣,給了很多市井小民一個夢想天地,產生移情作用。

這部電影並不刻意傳達如何深沉的內涵,但是自然流露出一種小人物「追求夢想、永不放棄」的精神,讓人受到感動。台灣當前股市狂跌、經濟下滑、物價上漲、加上升學的包袱、政治的厭惡、社會的鬥爭,都形成極大的壓力,需要一個出口。

而「海角七號」適時的出現,給了壓力中的人們一個移情的目標,一個想像的焦點,大家帶著溫馨的笑、流著溫暖的淚,知道夢想永遠不會消失,只要永不放棄,終必圓夢。

最近大部分的華語電影,幾部賣座的古裝劇殺人如麻血流成河,讓人不忍卒睹;不然就是搞笑耍寶、言不及義、語言低俗;再不就是黑社會你爭我奪、血濺五步,這三類成了華語電影的時尚。

「海角七號」帶來新的視野、新的目標、新的觀念,新的理想。簡單的說,電影也可以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不一定要用驚悚來驚嚇觀眾、不一定要用特技來刺激視覺,正面的、正信的、正覺的,反而會激起人心中的善美。

這也給了台灣媒體一些醒悟,觀眾或讀者並非都喜歡政治鬥爭、八卦緋聞、黑道流血等新聞,堅守報導正面、溫馨、光明面的新聞;堅持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的新聞,就會獲得肯定,這也是「海角七號」菜鳥導演魏德聖堅持所獲得的正面回報。

從「無米樂」、「翻滾吧男孩」,去年的「練習曲」,終於看到「海角七號」的成功,接著還有即將重映的「九降風」,剛上片的「囧男孩」;我們很高興看到國片市場開始有了生機,也祝福國片工作者在堅持之下終於得到了回報。

我們也必須呼籲不要一窩風的抄襲「海角七號」,而應該能夠開創新視野、新目標、新方向、新題材,這也是大導演李安成功的原因。 

颱風過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關於音樂、夢想與愛情的電影故事,明白人只能活一回,夢想卻有無數個,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機會屬不屬於自己。
回應...
 返回 影劇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