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DIY:節制飲食
轉自:http://www.bionet.com.tw/
長壽DIY:節制飲食 保護脾胃
70年代在時候,在美國有一個社會風潮,叫做「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甚麼,你就是什麼),意指你吃進肚子裡是什麼東西,你就會成為什麼樣子。對照中國傳統醫學古書《金匱要略》所言:「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兩者指的都是飲食與人體健康存在著宜與忌、利與害的關係。
中醫非常重視飲食衛生,主張飲食要清淡,要有節制,定時定量。《內經》就指出要「飲食有節」,並且告誡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了過食之害和節食之益。這樣的傳統理論,在現代醫學研究也獲得驗證,例如2003年美國有一份研究就發現—「少吃點,可以更長壽」,這份研究是以猴子為實驗對象,發現控制猴子的食量,猴子的細胞不但可以存活久一點,細胞修復的能力也比較好,專家們受到研究結果的鼓舞,並且進行人體實驗,從實驗者身上已經發現,少吃點東西,的確可以減少卡路里的攝取,因此可以更健康。
中醫對偏食的害處也早有論述,例如《素問.五臟生成》:「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月底)(月典)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此五味之傷他。」晉代葛洪更提倡「去肥濃,節酸鹼。」對照現代醫學,高血壓的發病與食鹽過多有關,動脈硬化則與過食動物脂肪有關。去年《美國醫學期刊》報導,根據愛因斯坦醫學院老化研究中心提出的報告指出,超過90歲的長壽者,大都擁有較好的膽固醇,所以比較不會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現代人普遍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三酸甘油酯高等文明症狀,絕對與飲食脫離不了關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任醫師陳朝宗指出,古人十分重視飲食養生,並強調食養必須遵循「辨飲食之宜忌」及「平衡膳食」的原則。一般來說,體質偏熱者,進食宜涼而忌溫;體質偏寒者,進食宜溫而忌涼;平體之火,宜進平衡飲食而忌偏。至於平衡營養的膳食,可以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可以延遲衰老的發生,並減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種疾病,所以,食物的調配應盡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補。
陳朝宗強調,中醫食養所強調的和現代營養學一樣,就是多食高纖維、低卡路里、低動物脂肪和低蛋白的自然食物,並且少鹽、少油、少糖。
由於「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氣盈虧是先天注定的,保養調整胃腸功能,可以使人更健康。陳朝宗說,過食是致使脾胃運化失常的主因,而老年人因退化的關係,會有脾腎多虛的問題,像這樣脾胃功能不好的,可以溫陽藥如理中湯來調理。而中國最早的藥物學經典《神農本草經》所收載的「上品藥」為無毒、久服不傷人的強壯滋補類藥物,如人參、甘草、大棗、枸杞、阿膠等,可以健脾補腎、增強免疫力,據載久服可輕身延年。此外,也可以針灸「足三里」穴位,不但可以使消化系統功能健旺,增加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也可達到防病、治病、防老、抗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長壽DIY:節制飲食 保護脾胃
70年代在時候,在美國有一個社會風潮,叫做「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甚麼,你就是什麼),意指你吃進肚子裡是什麼東西,你就會成為什麼樣子。對照中國傳統醫學古書《金匱要略》所言:「凡飲食滋味以養於生,食之有妨,反能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兩者指的都是飲食與人體健康存在著宜與忌、利與害的關係。
中醫非常重視飲食衛生,主張飲食要清淡,要有節制,定時定量。《內經》就指出要「飲食有節」,並且告誡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了過食之害和節食之益。這樣的傳統理論,在現代醫學研究也獲得驗證,例如2003年美國有一份研究就發現—「少吃點,可以更長壽」,這份研究是以猴子為實驗對象,發現控制猴子的食量,猴子的細胞不但可以存活久一點,細胞修復的能力也比較好,專家們受到研究結果的鼓舞,並且進行人體實驗,從實驗者身上已經發現,少吃點東西,的確可以減少卡路里的攝取,因此可以更健康。
中醫對偏食的害處也早有論述,例如《素問.五臟生成》:「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月底)(月典)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此五味之傷他。」晉代葛洪更提倡「去肥濃,節酸鹼。」對照現代醫學,高血壓的發病與食鹽過多有關,動脈硬化則與過食動物脂肪有關。去年《美國醫學期刊》報導,根據愛因斯坦醫學院老化研究中心提出的報告指出,超過90歲的長壽者,大都擁有較好的膽固醇,所以比較不會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現代人普遍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三酸甘油酯高等文明症狀,絕對與飲食脫離不了關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任醫師陳朝宗指出,古人十分重視飲食養生,並強調食養必須遵循「辨飲食之宜忌」及「平衡膳食」的原則。一般來說,體質偏熱者,進食宜涼而忌溫;體質偏寒者,進食宜溫而忌涼;平體之火,宜進平衡飲食而忌偏。至於平衡營養的膳食,可以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可以延遲衰老的發生,並減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種疾病,所以,食物的調配應盡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補。
陳朝宗強調,中醫食養所強調的和現代營養學一樣,就是多食高纖維、低卡路里、低動物脂肪和低蛋白的自然食物,並且少鹽、少油、少糖。
由於「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氣盈虧是先天注定的,保養調整胃腸功能,可以使人更健康。陳朝宗說,過食是致使脾胃運化失常的主因,而老年人因退化的關係,會有脾腎多虛的問題,像這樣脾胃功能不好的,可以溫陽藥如理中湯來調理。而中國最早的藥物學經典《神農本草經》所收載的「上品藥」為無毒、久服不傷人的強壯滋補類藥物,如人參、甘草、大棗、枸杞、阿膠等,可以健脾補腎、增強免疫力,據載久服可輕身延年。此外,也可以針灸「足三里」穴位,不但可以使消化系統功能健旺,增加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也可達到防病、治病、防老、抗衰、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