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幫到你....
==================
惡性黑色素癌 死亡率高
【記者林進修╱報導】
痣有大有小,有黑有紅,如果您發覺身上的痣出現變化,最好就醫檢查一下,免得讓惡性黑色素癌有可乘之機。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醫務科主任陳長齡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只要不被衣服遮住,一眼望去,一目了然,可以清楚看出上面到底長了什麼東西。
陳長齡表示,惡性皮膚癌可分底基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惡性黑色素癌三種,其中又以惡性黑色素癌的死亡率最高,殺傷力也最強。
惡性黑色素癌可依直徑大小來分期別,小於0.1公分為第一期,0.1∼0.2公分為二期,0.2∼0.4公分為第三期,至於大於0.4公分則為第四期。根據國外一項以3萬名病患為對象的統計,經過治療,8∼9成第一期惡性黑色素癌患者可存活超過10年,約5成第二、第三期患者可存活5年,一旦惡化第了第四期,一半以上患者活不過1年,由此不難想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陳長齡表示,惡性黑色素癌的患者以白人居多,發生率約每10萬人口中的15∼20人,黑人及亞洲人的發生率則在每10萬人1人以下。儘管如此,她還是呼籲國人,一發現皮膚上的黑痣怪怪的,就應即就醫檢查,否則一旦癌細胞侵入皮下組織,造成軟組織、臟器及淋巴腺的轉移,死亡率即急遽飆高。
台北榮總蒐集過去22年來的資料,共找出64個皮膚惡性黑色素癌病例,其中男性46人,女性18人;年齡分布從27到87歲不等,平均年齡69歲。這些惡性黑色素癌的發生部位以肢端居多,佔89%,其餘近11%則出現在頭皮、臉上及軀幹。
就惡性黑色素癌的型態而言,近30%的腫瘤厚度超過0.4公分,已穿透表皮、真皮而達皮下組織的脂肪層;52%的腫瘤併發潰瘍;27%已出現淋巴轉移。陳長齡認為,當病灶出現潰瘍及淋巴轉移時,預後不佳。
惡性黑色素癌的基本療法為早期診斷和手術切除,若合併有淋巴、臟器的轉移,則須加上放射線治療、化學療法和免疫療法等,但預後通常不如預期理想。
【2005/09/06 民生報】 @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