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 轉貼: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憂鬱症就是憂鬱症
有一天,憂鬱症將如同感冒一般,會成為人們日常自我的一部分,如果憂鬱症會傳染的話,那麼感染源就是那些不斷流通的知識訊息和媒體語言。
文╱李宇宙 culture@new7.com.tw
過去的整整十天,國內的新聞界、演藝界和社會大眾似乎都沉浸在連爺爺大陸行和倪敏然自殺的錯愕和複雜情緒中。後者的衝擊效應自然不能和前者相比齊觀,但就媒體版面而言,至少是等量的,後者也許還有著更深層的社會感染性。
政治局勢的丕變其實仍算有跡可尋,不難理解,反正台灣的政治從來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可是一個長期在媒體節目上嘻笑,予人滑稽快樂印象的喜劇名星卻得了憂鬱症而導致自殺,其戲劇性與新聞性自然深獲媒體青睞。其實箇中的突兀,和政治上長期強調某種國家認同,一朝卻突然說不出口來的情形,還是有幾分神似之處的。
在倪敏然自殺的隔天,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彼得•克拉瑪(Peter Kramer)的短文。曾經紅遍書市的《神奇百憂解》一書作者,十年後再度告訴美國的讀者說:憂鬱症就是憂鬱症,裡頭沒有大家所想像的多麼奧妙神秘的事。憂鬱症就像肝炎,有些人過後會好;但也有的沒能好好治療和預防,逐漸演變為肝硬化或癌症。現代醫藥新聞的讀者應該已經有不少機會閱讀到有關憂鬱症精神內分泌學的發現,或是慢性憂鬱症患者腦細胞如何壞死的科學報導。但憂鬱卻又不像是外來的病毒,倒像是天生就存放在每個人生命中的特質。
憂鬱症被神秘化與聖像化
如果倪敏然是因為罹患肝癌而去世,媒體大概不致於會動用這麼大的篇幅報導。憂鬱症者的死亡在所有的疾病中似乎格外能夠引起大家的不忍和罪惡感,人們總會想盡辦法去解釋它,有點早知如此應該做些什麼的懊悔和遺憾。從張國榮到徐子婷之死的媒體反應報導來看,都一一重現了這樣的社會思維。周遭的人惋惜之餘,連觀落陰、顯靈附會之事都變得言之鑿鑿了。憂鬱症被神秘化,乃至聖像化的社會反應到處可見;同時其負面的新聞效應也將頗為驚人,這是憂鬱症也會有外部傳染的重要途徑。
克拉瑪醫師回顧最常被讀者們問到的題目是,假如梵谷的年代就有了抗憂鬱劑的話,那麼結果將會有什麼不同。這問題背後的假設是:才華和憂鬱症之間應該有著某種牽連才對,有機會吃到百憂解的梵谷也許就畫不成夜間咖啡屋或隆河星夜了。歷史上總是有些人因為偉大,所以靈魂遭致苦難;或因為痛苦的折磨,才創造出偉大。人們有時會寧願相信憂鬱症不是病,是因為天嫉英才,或是別人所害的。這種憂鬱症信念的意識型態所表徵的,其實都是無法接受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他者的死亡,或者是嘗試維持與其某種聯繫關係不致斷裂的想像。也因為難以接受,所以人們不斷地設法用各種替代方式去解釋它。
(接下篇)
有一天,憂鬱症將如同感冒一般,會成為人們日常自我的一部分,如果憂鬱症會傳染的話,那麼感染源就是那些不斷流通的知識訊息和媒體語言。
文╱李宇宙 culture@new7.com.tw
過去的整整十天,國內的新聞界、演藝界和社會大眾似乎都沉浸在連爺爺大陸行和倪敏然自殺的錯愕和複雜情緒中。後者的衝擊效應自然不能和前者相比齊觀,但就媒體版面而言,至少是等量的,後者也許還有著更深層的社會感染性。
政治局勢的丕變其實仍算有跡可尋,不難理解,反正台灣的政治從來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可是一個長期在媒體節目上嘻笑,予人滑稽快樂印象的喜劇名星卻得了憂鬱症而導致自殺,其戲劇性與新聞性自然深獲媒體青睞。其實箇中的突兀,和政治上長期強調某種國家認同,一朝卻突然說不出口來的情形,還是有幾分神似之處的。
在倪敏然自殺的隔天,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彼得•克拉瑪(Peter Kramer)的短文。曾經紅遍書市的《神奇百憂解》一書作者,十年後再度告訴美國的讀者說:憂鬱症就是憂鬱症,裡頭沒有大家所想像的多麼奧妙神秘的事。憂鬱症就像肝炎,有些人過後會好;但也有的沒能好好治療和預防,逐漸演變為肝硬化或癌症。現代醫藥新聞的讀者應該已經有不少機會閱讀到有關憂鬱症精神內分泌學的發現,或是慢性憂鬱症患者腦細胞如何壞死的科學報導。但憂鬱卻又不像是外來的病毒,倒像是天生就存放在每個人生命中的特質。
憂鬱症被神秘化與聖像化
如果倪敏然是因為罹患肝癌而去世,媒體大概不致於會動用這麼大的篇幅報導。憂鬱症者的死亡在所有的疾病中似乎格外能夠引起大家的不忍和罪惡感,人們總會想盡辦法去解釋它,有點早知如此應該做些什麼的懊悔和遺憾。從張國榮到徐子婷之死的媒體反應報導來看,都一一重現了這樣的社會思維。周遭的人惋惜之餘,連觀落陰、顯靈附會之事都變得言之鑿鑿了。憂鬱症被神秘化,乃至聖像化的社會反應到處可見;同時其負面的新聞效應也將頗為驚人,這是憂鬱症也會有外部傳染的重要途徑。
克拉瑪醫師回顧最常被讀者們問到的題目是,假如梵谷的年代就有了抗憂鬱劑的話,那麼結果將會有什麼不同。這問題背後的假設是:才華和憂鬱症之間應該有著某種牽連才對,有機會吃到百憂解的梵谷也許就畫不成夜間咖啡屋或隆河星夜了。歷史上總是有些人因為偉大,所以靈魂遭致苦難;或因為痛苦的折磨,才創造出偉大。人們有時會寧願相信憂鬱症不是病,是因為天嫉英才,或是別人所害的。這種憂鬱症信念的意識型態所表徵的,其實都是無法接受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他者的死亡,或者是嘗試維持與其某種聯繫關係不致斷裂的想像。也因為難以接受,所以人們不斷地設法用各種替代方式去解釋它。
(接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