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初體驗》虛幻的革命大夢
文╱但唐謨
《巴黎初體驗》和最近的《摩托車日記》,都在談一種青春浪漫的理想,和一種革命的情懷;《摩托車日記》展現了一個熱血青年面對社會和制度的極度不公平,激發出超人般的正義感,奠定未來的革命基礎;《巴黎初體驗》的革命主人翁,卻是一群養尊處優的西方年輕人,革命理想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艱苦的游擊鬥爭,而是一種夢幻,一種會讓人沈醉的白日夢。
電影的背景是1968年五月巴黎學運,主角是位會讀蘇珊宋塔的美國文藝青年,來到巴黎電影學校上學。他認識了一對家境富有、行為古怪的法國雙胞胎兄妹,於是三個人膩在一起,天天打混、看電影、抽煙、脫光衣服一起睡搞搞。因為家裡沒有大人,三個小孩把屋子弄得像狗窩、把錢花到光,只剩下腐敗的食物可以吃;但是對於這些年輕人,這才是浪漫的生活方式。這部片以一種懷舊的情緒,回顧每個人或許都經歷過的叛逆時代;然而本片中的時代,卻是一個令人更加激盪振奮的時代。當時的巴黎正是法國新電影運動成熟的時期,各種新的思潮蜂擁而生,學生和政府之間的暴動衝突不斷,一種前所未有、突破激進的新系統正在產生,就像高達當時政治電影的感覺,任何有熱血的人置身在那種氛圍當中,都會受到感染而激動的不得了。
對於愛看電影的人,看這部電影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因為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就是電影,彷彿他們是把電影當奶水喝大的,被法國新浪潮那些導演養大的。他們不但看電影、談電影,甚至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物,都一定要和電影扯上關係,女主角會說,我在香榭里榭知道的第一句話是「紐約論壇報」,原來她是在引述自高達《斷了氣》中的女主角珍西寶在大馬路上賣報紙的畫面。他們還會把電影畫面或台詞演給別人猜,題目很難,如果沒猜對,會受到很不可思議的處罰。片中還提到了卓別林、基頓、布列松、嘉寶、黛德麗等,對於熟悉電影史的人,這部片中這些猜謎遊戲,確實樂趣無窮。
然而,在貝托魯奇的電影中,總是會有性與政治的辯證。這群年輕人除了沈迷電影之外,就是性愛了。儘管外面的世界打的天翻地覆,但是他們革命的方式,卻只有跟著電影作不切實際的夢,女主角連自殺都要想到布列松的電影;其次就是瘋狂做愛。在革命的領域中,電影和性愛,其實都可以是改造社會、顛覆現有體制的工具,此片中的年輕人,卻只有藉著革命之名,行自我耽溺之實,享受革命的浪漫感覺,卻不願做任何付出。革命大夢確實是非常美妙,但是走出這場暫時的浪漫幻夢,才能成就大事。比較起騎機車跨越南美洲的切格瓦拉,這些西歐人真是腐敗。
看電影前做功課一直是我討厭的事,但是看這部電影,還是應該先複習一下五月學運和法國新浪潮的電影的背景,否則真的會不知道在幹嘛!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大師了(其實這是好事),對於喜歡電影的人,這部片再度讓人重溫了一次那段膜拜大師的遙遠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