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磁碟機
由 IBM 工程師強森(Reynold B. Johnson)開發的第一個硬碟機「 305 RAMAC 」,是由 50 個直徑 24 吋的旋轉磁盤堆疊組成,讀寫裝置則浮游盤間,可供快速的存取資料,效率遠高於巨型的磁帶機裝置。這一大小有如電冰箱的裝置在 1958 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大放異彩。
資訊產業85年來重大發明(三之二)
2002.12
2002年12月號的富比世雜誌(Forbes)遴選了 85 年來具有舉足輕重的重大發明,其中科技產業的創新,對人類影響極大,以下陸續介紹這些重大的資訊科技產業發明。
1956年 光纖(Fiber Optics)
在印度出生長大的卡帕尼 (Narinder Kapany) 從小受的觀念是光只能直線前進,但他決定自我挑戰此一理論。在1956 年,當他剛撰寫完相關的論文後,開始以「光纖」(fiber optics)一詞來形容成束可忠實傳輸影像的玻璃纖維,不久後,雷射加入了這些光波,可讓數位資訊在這些纖維上快速傳送,不過高速的光纖通訊在數十年後才開始成形。
1959年 積體電路(IC)
積體電路是資訊時代的重要發明,但發明人是互相競爭的飛捷公司 (Fairchild) 電機工程師諾易斯 (Robert Noyce, 1927-1990)與德州儀器的基爾比 (Jack S.Kilby, 1923 年生)。這兩人在彼此不知情的情況下,分別發現可將電腦電路板中離散元件縮小至矽晶(Noyce )與鍺元素(Kilby)的技術,雖然這兩名工程師的東家最後願意彼此分享各自的專利,但飛捷公司還是搶先將該種晶片商業化,迄今,積體電路仍是電子世紀的基石。
1962年 數據機(Modem)
如果沒有數據機,就沒有網際網路。數據機原本是在1950 年代為北美空防所開發的資料傳輸設備,稱為調制- 解調器(modulator-demodulator),可供電腦藉由轉換類比與數位訊號來互相溝通,因此他們才可使用電話線為媒介。這類第一個商業型的產品是 AT&T 在 40 年前開發的 Bell 103,其每秒鐘傳輸速度僅 300 個位元,相較於當今典型有線電纜數據機大約一百萬位元的每秒傳輸速度。
1964年 大型主機(Mainframe)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 的 System/360 是世界上第一套由多個使用相同編程語言商用電腦所組成的系統,因此客戶在升級系統後,仍可延續先前使用的軟體系統。開發出這套系統的安達爾 (Gene M. Amdahl) 後來離開了IBM,於 1970 年自組了另一個大型電腦開發商,稍後並陸續設立了三個電腦公司。
1968年 滑鼠(Mouse)
在舊金山一場滿座的電腦研討會上,史丹佛研究中心(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員恩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 作了一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也史無前例的簡報,其中包含了螢幕上的視窗、視訊會議以及他稱為「滑鼠」的木製點選裝置。他當時並不認為這種裝置有什麼了不起,擁有這項專利的史丹佛研究中心也未特別留意它的價值,因此乃以 4 萬 5000 元的一次性代價授權給蘋果電腦公司 (Apple Computer) 使用,20 年後,這項發明成為了個人電腦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