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享受?

為什麼不享受?        吳淡如心靈成長

自認為文明社會的人們都一樣,以為吃苦比享樂難。

如果把享樂定義為什麼事都不做的懶散或縱欲吃喝嫖賭的話,奮發向上吃點苦頭確實比較難。

可是,為什麼我們一想到享樂,腦海裡就會浮現「敗家子」的影像來呢?

大概是從小所受的教誨吧!我們都知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農業社會的人,得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如果一個人不像頭牛一樣竭盡所能地工作,田裡的稻子可能會被雜草淹沒,家裡的灶可能會沒有米可以煮飯,因而我們的老祖宗急於把享受跟貪圖逸樂、一事無成、頹廢懶散畫上等號,趕快把這個念頭趕下地獄去才好。

所以很多人的「人生哲學」變成這個樣子:工作是苦的,玩樂是將來必然會吃到苦頭的,那些辛苦做牛做馬的人期待有一天能夠享清福,那一天卻永遠不會到來,因為他們老早失去享樂的能力。他們總會告訴自己,再吃點苦頭吧!萬一環境給的苦頭不夠,閒著也是閒著,就會找自己麻煩,或找其他的人麻煩,他們習慣了,沒辦法從「辛苦」兩個字中退休的;而世界上的人也不知不覺被二分法歸類:苦者恆苦,墮落者恆墮落(你既瞧不起他,他也瞧不起你),殊途同歸的是,兩種人都不快樂。

能夠把生活和工作都當成享樂,在日常生活中「無入而不自得」的人,在我看來,真的很少。

「如果你無法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你不但欺騙了自己,也無法從中獲得一點樂趣,只會使自己變得不可愛。」喬治•韋伯是個說話一針見血的心理學家,他舉的這個例子夠生活化了:

「有一次,有個女人對我說,她是一個好媽媽,我沒有回她的話,不過,我想起她的生活方式來。她根本不會游泳,也不喜歡玩水,但她還是每天帶孩子去游泳,也幾乎每天打乒乓球,可是不在乎技巧,看到任何新事物、新地方、玩任何遊戲都顯得不怎麼愉快;她雖然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卻覺得這個世界冷酷無情。她的孩子非常愛她,卻又有點想躲開她。」

夏天在游泳池畔,我常常看到這類的母親:她們從不下水,無奈地在一旁看報紙,或跟坐在旁邊的太太抱怨自己的辛勞,不時對水中的孩子大呼小叫:「危險!不要這樣!回來!」犧牲精神令人感佩,但連旁人都覺得非常緊張。

也許真的是在盡義務,但不妨放慢腳步,享受一下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對於生活來說,永遠只有現在,我們擁有的每一刻都是當下的這一刻,不享受白不享受。有時必須做的事情確實是我們無法打從心裡歡喜的,我們就好像是愛看文藝片的人,卻被迫待在電影院裡看一部武打片,又無法脫逃。一直當個不快樂的旁觀者,電影會演完;當個享受期待劇情發展的人,電影也會演完,何不讓自己愉快些,不要如坐針氈。
  • 我認同~~~~~~~~~~~~~~

    適時的放鬆是必需的
  • 我也認同
    壓力大會導致人的頭腦無法理性的思考
    偶而放鬆會讓頭腦更清楚
    生活也過的比較自在
  • 好文  謝謝分享

    希望老一輩的可以看到這篇文章  因為他們常常過勞
    其實很羨慕國外的那種悠閒生活方式 
    倆老可以坐在自己的院子欣賞夕陽~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