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醫美整形

皮膚科 / 皮膚專科醫師為海洋拉娜說句公道話--新文章分享

for有勇氣說實話的人      拍拍手
女孩兒              女人是會迷思在「夢想」中
要從「夢想」清醒很難
肯接受的人        更少

但是
好慶幸自己從「夢想」的迷思中醒過來囉
更謝謝您的文章

我欣賞有勇氣說實話的人         

加油喔
  • 琳瑯滿目...........目不暇給..........
    到底什ㄇ樣的保養品適合自己??我們好像活生生的白老鼠!!而且還是自願實驗的白老鼠!!我以前真的很狂買!!但是現在我根本不知道該買啥才對!!適合自己的到底是什ㄇ!!沒有選擇的買BABY用的無香料乳液!!根本不行我的鼻翼偶爾還是會刺痛!!只好忍耐!!我根本不想再把我辛苦錢拿來買昂貴的保養品ㄌ!!
  • 琳瑯滿目...........目不暇給..........
    到底什ㄇ樣的保養品適合自己??我們好像活生生的白老鼠!!而且還是自願實驗的白老鼠!!我以前真的很狂買!!但是現在我根本不知道該買啥才對!!適合自己的到底是什ㄇ!!沒有選擇的買BABY用的無香料乳液!!根本不行我的鼻翼偶爾還是會刺痛!!只好忍耐!!我根本不想再把我辛苦錢拿來買昂貴的保養品ㄌ!!
  • rioj
    rioj
    哇!
    好棒的醫師啊!謝謝您喔!
    就是需要專業人士出來說說真相!
  •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理事
    極緻皮膚專科診所  院長  宋奉宜
    幾天來Paula  Begoun小姐撰寫的The  Beauty  Bible(中譯:美麗聖經)宣稱「戳破頂級保養品神話」炒熱了臺灣的美容版面。許多記者朋友問我相關問題,可惜手上幾年前買的首版英文原著佚失在雜亂書堆,而且中文版洛陽紙貴,竟然跑了十多家書局才找到一本。仔細拜讀之後,發現臺灣的媒體真是厲害,居然可以在這麼小的一句話上做文章,所以異想天開地用這樣聳動的題目,就當作皮膚科醫師的冷笑話。
    這次論戰的主體其實不僅僅是海洋拉娜,還包括了許多皮膚科醫師慣用的成份與品牌;如果再考慮美國皮膚科醫師(包括Nicholas  Perricone與Zein  E.  Obagi等四位醫師)自行設計的保養產品,寶拉培岡小姐算是一桿子打翻了一船人。
    筆者只是皮膚科醫師,對於文中敘述的許多保養成分雖然也算熟悉,卻並不打算捲入這樣的爭論。我想要探究的是,化妝品真的只是一堆化學品混合物嗎?這個問題,今年六月號的皮膚美容科學期刊(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的編輯Zoe  Diana  Draelos醫師應該已經有了回答。

  • 化妝保養產品的成份設計,最原始的概念當然是油與水的不同比例,添加一些介面活性劑、增稠劑、香料甚至是殺菌劑或防腐劑,就成為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七彩產品。單就以水成份來說,使用自來水、蒸餾水、逆滲透與礦泉水就有不同的內容組成與成本。從油質的組成上分,之前某知名嬰兒油的烏龍新聞,也可以讓大家了解,優質蒸餾礦物油與低級萃取礦物油的安全性及成本相差「不可以道里計」。如果您還沒有明顯發現經驗,我們也可以再談談常見的保濕成分—蘆薈。
    蘆薈是百合科多年生肉葉類植物,一般認為含有豐富的蘆薈多醣體、木質素、酵素、胺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等成份,所以被廣泛熟知。其實蘆薈屬內大約有500個以上的品種,經常使用的並不超過300種,只有美國庫索拉蘆薈(或稱翠葉蘆薈、貝拉蘆薈,Aloe  Vera)才是最佳品種。臺灣常見的斑紋蘆薈,雖然民間盛傳可以用於治療肝病,但事實上應該算是具有毒性的植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
    除了成份精粗不同的成本差異之外,製造過程的開發成本也是一般消費者所不曾見到的辛苦。對於保養品製造與檢測的熱誠,筆者曾經造訪過數處化妝保養產品的肌膚檢測基地。一瓶「平凡無奇」的保養產品在配方設計之後,還要經過動物(現在多已廢止)與人體敏感測試;初步完成的樣品,經過三到六個月的靜置沉澱與冷、熱、潮、曬等環境測試,確定配方的水油比例正確,不會因運輸與儲存等過程產生水油分離的破壞現象,然後再與包材(玻璃瓶或是PE罐)做相容性測試三到六個月,才能正式定案。之後的行銷企劃,廣告與林志玲與劉嘉玲兩位小姐的跑車費用,以及專櫃小姐殷勤服務的人事成本與追蹤(如果您的保養品過敏,通常可以退換吧?),所有的費用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筆者有幸經過管理學的學院訓練,能夠理解一件商品的終端售價其實完全取決於市場機制。身為消費者,我當然不贊成過度的利潤。身為醫師,我也同意許多中、低價位的保養產品未必遜於頂級產品。問題是,人類終究置身於階層化的社會,為了彰顯自我的獨特,化妝保養產業販售的又是一個美麗遠景。各位聰明讀者當能同意,在這樣知識經濟的時代,「夢想」也是有價格的—記得幾年前網路達康公司興盛的時候,人類追求股價「本夢比」的瘋狂時代嗎?
    筆者一年約有六、七十場的對外演講,幾乎每一場演講都會拿海洋拉娜來開玩笑。其中最常說的冷笑話就是「如果以每毫升的單價來看,醫療用的左旋C都比海洋拉娜貴多了(100:120)」,「民眾瘋狂搶購以半公斤為單位的乳霜產品,絲毫不考慮保存與使用的困難,實在也算是臺灣奇蹟」。為了維護筆者專有的冷凍權力,這次媒體提供這麼多冷笑料,請恕筆者不保持沉默。
  • 各位網友
    我寫這篇文章的意思
    主要是陳述一般市售化妝保養產品與DIY產品的不同
    我的論點是
    DIY未必與市售產品能夠相比
    前者固然看起來成本較低
    其實加上風險  產銷成本  稅務  服務等等因素
    兩者之間確實存在著合理的價差

    至於各種市售產品之間相互比較
    或因原料等級與專利權等而有成本上的不同
    品牌信譽的附加價值才是真正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
    所以如果您花800~1200元買一瓶防曬乳
    也許是市場的平均價格
    如果您花2400~5000元買同樣訴求的產品
    就可以確定有一些錢是花在品牌價值與夢想
    後者未必是錯誤的
    只是個人價值滿足的問題

    LV與Prada的手提包
    也跟路邊攤的價格不同阿
    如果用塑膠袋取代
    基本功能不會有很大不同
    可是自我彰顯與自我安慰
    (人類總需要一些東西來讓自己覺得工作辛苦是值得的)
    就完全不一樣了

    並不是每個人都買名牌產品
    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拎著塑膠袋上街
    這個也算是再一次澄清吧
  • Iristrus
    Iristrus
    我46歲
    別人不相信我有46歲
    我完全沒有過用海洋拉娜
    幾拾年了--  就只用簡單的保養法跟純天然產品

    我這段話不是評海洋拉娜的價值如何
    只單純認為保養品不該被神格化
回應...
 返回 醫美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