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庭教育

轉載自世界日報「打破偏見 全職奶爸育兒有一套」

隨著越來越多女性在學業和事業上強過另一半,全職奶爸(stay-at-home dad)也顯著增加,男人帶孩子、做家務似乎已司空見慣,但對於全職奶爸而言,「相婦教子」固然不易,他們面臨的最大困惑可能仍是世俗偏見,尤其是社交方面經常遭遇的尷尬。 <br /> 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全職奶爸有15萬4000人,但這不包括以照看孩子為主、兼職零星工作的男性。人口學家則估計,有近200萬父親為全職奶爸,每15個父親中就有一個媽媽先生。 <br /> <br /> 最近丕優研究中心調查也顯示,約有四成女性成為賺錢養家的主力,雖然這些女性多數是單親母親,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為收入比丈夫高得多的女性,一些丈夫為了支持妻子的事業、照顧子女而當起媽媽先生。但全職奶爸的社會接受程度仍不容樂觀。丕優調查發現,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母親應該全職在家照顧子女,僅有8%的人認為父親可以勝任「家庭主夫」的工作。 <br /> <br /> 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卓市的Jonathan Heisey-Grove帶著兩個兒子購買日用品時,總有媽媽們對他們指指點點:「多體貼的丈夫和父親!」Jonathan聽了又好笑又生氣,因為她們並不是真心稱讚他是稱職的全職奶爸,而是認為他偶爾帶孩子出來,讓妻子得以忙裡偷閒放鬆一下。 <br /> <br /> 俄亥俄州阿克隆的醫師Jenna Huff說,孩子學前班舉辦活動尋求家長支援,校方通告表示「媽媽們請幫忙」,而「丈夫是全職奶爸,他不知道是否自己應該站出來幫忙」。一位不願具名的紐約家長也表示,他因失業成為全職奶爸,女兒班級參觀體育館時需要家長領隊,他表示可以參加,老師回信說:「這是我當老是這麼多年,第一次有父親陪同。」還有一次,學校舉辦全校範圍的活動,他成為20多名家長義工中唯一的男性。「媽媽們很高興有人可以幹體力活,但也有媽媽好奇為何我無需工作?」<br /> <br /> <br />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打破偏見 全職奶爸育兒有一套
  • (接續)<br /> 堪薩斯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Eleanor Sayre的丈夫是全職奶爸,但讀小學的女兒缺席時,校方仍第一個打電話找她,「明明丈夫是緊急情況聯絡人」。Eleanor說,女兒兩、三歲時,丈夫帶她去遊樂場玩,其他媽媽總是冷眼相對,而丈夫也很尷尬,「她們互相交談,當丈夫是透明,而她們的眼神分明在說,大男人不屬於這塊地盤」。 <br /> <br /> 紐約的Arturo是一位全職奶爸,兩個兒子分別為六歲和一歲,他的妻子是兒科醫師。第一個兒子出生後,他們面試了幾位保母,都沒有找到滿意的。紐約保母費用高,而且他做銷售收入不穩定,最後決定由他全職照顧兒子。「剛開始自己心裡很不舒服,深怕別人瞧不起媽媽先生」。 <br /> <br /> 跟一些媽媽們混熟後,他也嘗試著為兒子安排約玩。一天,他帶兒子到一個小孩家裡玩,兩個小朋友玩得太開心,到吃晚飯時間了還不願意分開。「男主人回家,看到我們連招呼都沒打就鑽進臥室去了,我想,他看到妻子和一個男子陪著兩個小孩玩,心生猜忌」。 <br /> <br /> 不少全職奶爸也像新手媽媽們一樣自發組團,交流育兒經驗,分享家庭主夫的酸甜苦辣。全美全職奶爸協會(The National At-Home Dad Network)在69個城市設有分會,成員達2600人,並每年舉辦年會。 <br /> <br /> 紐約市爸爸團體( NYC Dads Group)有700多個會員,每月舉辦「父親活動夜」,喝酒聊天或打球運動。北卡州的三角帶父親團體(Triangle Dads)有150名會員,創辦人之一James Kline說,全職奶爸一起去打獵時,也會討論不同品牌尿不濕的優劣。 <br /> <br /> 全職奶爸難以像媽媽們一樣耐心、細心,但研究顯示,父親帶大的孩子可能更自信、喜歡冒險。消費者研究雜誌(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通過訪談、實地觀察以及對育兒網站分析後得出結論說,全職奶爸教養方式具有明顯的「男子漢氣概」,譬如,他們帶孩子玩耍時鼓勵他們冒險,每日活動安排傾向於隨心所欲,而非像媽媽們一樣喜歡事先安排。 <br /> <br /> 加州夏普曼學院(Chapman University)副教授Gokcen Coskuner-Balli指出,過去幾十年,美國職場「柔情化」,職場男性要具備同理心、聆聽技巧,但在育兒上卻剛好相反,全職奶爸更加陽剛,帶孩子戶外玩樂,動手製作玩具,並趁早接觸新科技。 <br /> <br /> 華爾街日報報導,家住紐約新羅榭的全職奶爸Bryan Grossbauer每天帶兩歲的兒子Finn和九個月大的女兒Georgina在庭院玩耍,或到附近的森林步道健行。Finn為了抄近道穿過一個泥坑,還摔了一跤,渾身上下都是泥巴,可是父子兩人都不介意。Bryan說:「回家時,兒子滿身是泥,但他歡心雀躍。」 <br /> <br /> 這位擔任過演員和教職的奶爸經常鼓勵兩個年幼的子女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他把一個籃球放到牛奶箱裡,吊到樹上,兒子伸手夠不到,想玩球必須想辦法拿下來。Finn折騰了20分鐘未果,哀求老爸幫他,但老爸不為所動,最後他搬來一個小凳子,站上去把球拿出來。Bryan說,這教會孩子堅忍不拔的精神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br /> <br /> 他的律師太太Erin O'Callaghan認為,夫妻兩人的教養方式截然不同,兒子沾滿泥土的衣服放在洗衣房地上好幾個小時,「丈夫能熟視無睹,但我卻難以忍受」。丈夫允許兒子上竄下跳,「這些危險的行為,我會害怕孩子受傷而阻止」。當孩子們沮喪、哭泣時,她總是立即給予安慰,而丈夫卻不是。 <br /> <br /> 「合作育兒」(Partnership Parenting) 作者Kyle Pruett指出,父母不同的教養方式有利孩子健康成長。父親「袖手旁觀」式教養方式能夠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母親細仔入微的關懷可使孩子增加安全感和樂觀主義精神。Pruett也是耶魯大學醫學院兒童心理學教授,他指出,長遠來看,父親帶大的孩子自控能力高,學習成績更優。 <br /> <br /> 家住紐約皇后區的兒童圖書編輯Niel Vuolo失業後成為全職奶爸,由於家庭財務緊張,四歲的女兒Olivia和兩歲的兒子Niel Peter沒法上收費的兒童才藝班,老爸就想方設法帶他們參加戶外免費活動。去年夏天,父子三人遊覽了紐約市大大小小20多個公園。他還動手重修裝修公寓,並讓兩個孩子加入DIY。譬如,他們去建材市場採購時,兩個孩子們不僅了解了不同類型的鎚子,還學會如何用量尺。 <br /> <br /> Niel的太太Ani也就職於一家出版公司,她對丈夫能成天陪伴子女、且顯得得心應手感到些許嫉妒。「與全職主婦不同,丈夫並不追求完美,他可以把髒盤子放在水槽不顧,就帶孩子們出去玩」。不過她承認,丈夫教給孩子們不少技能和好習慣。 (崔芳整理)
回應...
 返回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