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台灣,我們對於瓶裝水的浪費程度,和美國相比不遑多讓。
台灣的自來水普及率超過9成,而台北市的自來水品質也已達到生飲標準,
不過由於輸水管線及用戶端儲水設施多屬老舊,使得民眾對生飲自來水有疑慮。
即使如此,在台灣因煮水或濾水的成本並不高,多數民眾不難取得乾淨的飲用水。
不過在此同時,市面上卻仍出現愈來愈多的瓶裝水,
不論是天然的礦泉水,或是後天濾淨的包裝飲用水。
現在瓶裝水更成了台灣的商機,像是當紅的海洋深層水、能量水、電解水,
甚至連自來水公司,現在都打算出自己品牌的瓶裝水。
喝進這些水到底能不能延年益壽,目前還沒有案例能證實,
但卻已有國際智庫警告,PET瓶恐怕會分解致癌物質到水�。
此外,瓶裝水從製造、運輸到掩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也將為地球帶來暖化的惡果,這也直接關係到我們子孫的生存問題。
回收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台灣的官員雖對外宣稱,我們的回收率已接近100%,
每年大約回收了46億支寶特瓶,另帶來了約20億的再製商機。
但這個數據也同時意味著,
台灣人每人每年得為200支寶特瓶對環境造成的業障,一同付出代價。
國際瓶裝水組織,8月初時利用紐約時報和舊金山紀事報的版面,
登廣告再三強調瓶裝水較一般飲料,如酒或可樂之類的飲品來得健康。
他們認為,瓶裝水與自來水其實並沒有衝突的問題,
全看消費者取決飲用何者較方便。
不過,在台灣,一罐最低價的瓶裝水需要18元,
但同樣容量的自來水,卻連一塊錢都不到,
消費者難道不能拿這中間的價差,去做其他對環境更友善的事?
況且,全球有10億人其實連乾淨的水都喝不到,
每天平均有3000位兒童因喝到受污染的水而死亡。
如果瓶裝水真正是為人類的需求而生,
應該是送去給這些需要水的地方,而不是在自來水普及的地區畫蛇添足。
瓶裝水陪伴我們度過了許多年頭,參與了各式會議、研討會、甚至是廟會等,
但在了解到它背後所代表的龐大碳足跡,以及對資源的浪費後,
也許是對瓶裝水說「不!」的時候了。
至少,你該堅持,在能用自己的杯子,盛上一杯乾淨飲水的地方,
就少開一罐瓶裝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