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鋼琴才女 400個耳光打出來的

13歲鋼琴才女  400個耳光打出來的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樂聖」貝多芬幼時被父親逼著練琴,練不好就賞耳光;這種情景竟然發生在大陸。在日前舉辦的舒曼盃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十三歲的瀋陽女孩胡丁琦日前在舒曼杯(亞太)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中,囊括四項冠軍、兩項亞軍,成為此國際賽事創辦以來的最好成績,丁琦被冠以「鋼琴才女」。不過,才女是被父親三年內四百記耳光打出來的。

丁琦成名後,父親胡振東卻表示,如果能重新選擇,不會再逼女兒學琴。

人民網報導,丁琦從五歲開始,在父親的逼迫下,每天坐在鋼琴凳六到八個小時,苦練鋼琴。只因胡振東深信「不打不成才」,必須嚴格訓練,才會有成果;只要他認為小丁琦練琴偷懶,立刻「送上」耳光。

胡振東回憶,一天,丁琦厭倦了鋼琴,磨磨蹭蹭地不到鋼琴凳上去,他一怒之下,就給了兩個耳光。小丁琦對父親又怕又恨,但又不敢當面反抗,把憤怒和不滿全發洩到琴上,手指狠勁地敲彈琴鍵。這讓胡振東更不滿,抄起地上的拖鞋向女兒抽去,小丁琦白嫩的臉頰頓時出現一片血印。母親王國花實在看不過去,心疼地把女兒摟在懷中,卻不敢多說一句。因事先夫妻有約定,當父親修理孩子時,做母親的不准插手干涉。就這樣,小丁琦五到八歲三年中,被父親打了四百記耳光,直到後來她真正熱愛上鋼琴。

丁琦九歲,父親帶著她到北京尋訪名師。學鋼琴是「燒錢」的選擇,那時,胡振東沒有工作,王國花每月只有六百元人民幣的收入,給丁琦請老師,每節課就要五百元,還不包括父女兩人租房費用和日常生活花費。

為了省錢,胡振東在北京最偏遠的郊區租了一間房;為了學琴,父女兩人往返至少要搭七個小時的車。女兒上課時,胡振東沒有地方去,有時就站在寒風中等,任漫天飛舞的雪花灑在身上,自己成了雪人。

由於胡振東和妻子分居兩地,王國花患上嚴重的神經衰弱,腦中整天想的是如何掙錢供孩子學琴。胡振東為了讓女兒學琴,戒菸酒,戒吃肉,長期的營養不良和高度緊張,使他九十公斤的體重降到六十五公斤。即使如此,這樣的狀態只維持了幾個月,胡振東就再也拿不出錢來了,最後只好把瀋陽的房子賣掉,讓妻子住回娘家。

在北京學習的兩年間,丁琦進步迅速,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她沒有考上中央音樂學院。正巧深圳藝術學校到北京招生,丁琦輕易上榜。

二○○一年八月,胡振東被檢查出胃部有一個腫瘤,需要手術切除。考慮到手術要花錢,胡振東放棄治療。胡振東帶著妻女回到家鄉,得知舒曼盃全球青少年鋼琴大賽亞太地區決賽在深圳舉行。他終於等到讓女兒揚名的機會。

比賽中,丁琦以幾乎完美的演奏,征服來自世界各國的評委,一人囊括專業C組、貝多芬組、巴哈組和高級組的四項冠軍及兩項亞軍。如果在明年六月的德國總決賽奪得前三名,她的名字就會被刻在世界鋼琴史上。

丁琦終於成名了,但在掌聲和鮮花背後,胡振東感到前所未有的沈重,並開始深思,以剝奪女兒童年的快樂和全家拚命做代價培養女兒成為鋼琴才女,究竟值不值得? 

【2005/12/01  聯合報】
  • 其實看完整個故事覺得滿感傷的,
    父母爲了要孩子成為最好的,
    最後卻賠上了健康和很多東西,
    到底值不值得,也只能問他們自己了。
  • 今天我也看了這則新聞,當下真的是極為震撼與感動

    因為偉大的父母,才造就了這種成就非凡的小鋼琴家

    原來所有不平凡人物的背後,是許多淚水與汗水累積而成

  • 看到這個新聞,立刻就想起多年前看的一部電影--"鋼琴師(Shine)"

    這部片描述澳洲神童鋼琴家  David  Helfgott,幼年被嚴厲父親管教,青年練琴練到發狂,中年尋求到真愛的故事。

    他父親也是傾全家的財力來栽培這唯一的兒子學鋼琴,而且專門逼他練"拉赫曼尼諾夫"的曲子

    他好不容易考到音樂學院的獎學金,脫離父親的掌握,但卻在大考前一天崩潰發瘋.終於回到澳洲後,父親又已過世.他就這樣半瘋地闖入餐廳裡彈琴,直至被人收留

    後來,我又看了這部電影的原著,是由David  Helfgott的妻子執筆.比電影更深刻更動人.他也在妻子的協助之下,慢慢地原諒父親,並解開自己與父親的心結

    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無法完成的夢想,就寄託在小孩身上,逼他/她代替自己去圓夢...這不僅是小孩的壓力與傷痛,更是父母的悲哀啊!!

回應...